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课程体系列表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是计算机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技术求解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及基于数据库、图像处理等系统软件开发应用系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故此,程序设计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授课,都要注重理论知识及实践动手能力。
26
0
“灾害地质学”作为地质学与灾害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学、灾害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发展规律、预测预报方法以及防灾减灾对策。因此,加强灾害地质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灾害地质学人才,对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3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成为林业发展的新阶段[1]。近年来,林业人才市场中对能够开展和从事智慧林业工作的人才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58
新农科是一个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高等农业教育改革于一体的综合性理念,其积极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前沿科技,旨在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与可持续发展[1]。新农科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促进农业与理工、文科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从而培养出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2]。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的技术不断研发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行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人才的职业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51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应主动应对行业企业对本科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树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创新性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4]。
30
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满足了人们的期待,而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与大学生的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反映本专业的课程目标偏于理论性,而在实际训练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导致学生在电子商务这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中不能很好地适应。
34
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通过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出一批国际领先的拔尖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年前,国内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35
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幼儿园是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阵地,幼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培育幼儿的生态文明素养,积极推动幼儿与自然联结,培养幼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5
当前,我国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行业应用也日渐成熟。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已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整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具备数据意识和数据敏感性,能够有效且恰当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和展现数据,并对数据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83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界各国在新兴产业、新兴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建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2]。
50
在美国的社区规划课程中,通常会涵盖“社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介绍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探讨社区规划的历史演变和当前发展趋势,并引导学生理解社区规划的重要性和意义;“社区参与与治理”探讨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决策的重要性,介绍社区参与的方法和工具,以及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36
在培养自动化类复合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一项特色举措是,我校于2018年迁址无锡办学后高标准建立了大学生创新中心(竞赛中心),依托该中心组织指导优秀学生参加权威的国家级学科竞赛,尤其是在机器人竞赛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机器人竞赛为突破口,来带动教学和科研的发展[2-3]。
29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缓解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产教分离问题,促进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部的“新工科”计划是改进传统工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1]。如何促进工科专业与软科学基础融合,完善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其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2-3]。
28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受到了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力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探索出与一般学科不同的培养模式,一是要始终以需求为牵引开展拔尖人才培养,二是培养模式改革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三是要与行业产业共同建设有特色、持续稳定的合作培养平台。
33
影响因子:0.216
影响因子:1.072
影响因子:0.176
影响因子:2.087
影响因子:0.107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