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临床应用列表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其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理气机、攻补兼施的配伍特点可复脾升胃降、调脾胃虚实,是“和”法的代表方剂。
230
0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胚胎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全球发病率约为0.1%,为我国出生缺陷首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约占所有CHD的20%~30%[3],外科开胸行VSD修补术已臻成熟,但仍有需体外循环、创伤大、术后遗留瘢痕等缺点。
387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多种疾病或病因引起的局部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或软化,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是导致我国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发展,脑梗死患病率逐年增长,患病后患者主要以医师障碍、四肢瘫痪、中枢性高热等为临床症状。
163
前列腺癌是全世界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美国成年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第2位的癌症死亡原因[1]。在我国,前列腺癌从30年前的罕见肿瘤、20年前的少见肿瘤,到如今已跃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6位,是近10年中发病率升高最快的常见肿瘤[2,3]。
191
针刺镇痛是指用针刺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从而达到防止和治疗疼痛的目的,是针刺的主要效应之一[1]。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延存至今的医疗手段,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和广大患者的认可,尤其是针刺镇痛,已成为针灸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依然有一些实际性问题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本文将从针刺镇痛的必要性、选穴原则及临床应用3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774
目前骨科患者由于肢体受限移动和活动能力较低,受压和骨突处皮肤易引起压力性损伤[1]。而传统的翻身观测法,患者痛感强,依从性低,且护理人员费时费力。改良后的观测镜观察法减少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可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但携带不便且易损坏,不能保存记录和对照观察[2]。智能手机已被证明可改善患者护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3]。
108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致康胶囊具有止血、促进创面愈合、保护胃黏膜、改善病损部位血液微循环障碍等作用。临床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通过回顾相关文献,从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相关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525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现出血的症状,临床常见的特征性表现为呕血、黑便等[1],通常发病速度较急且发展迅速,一旦严重则会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继发感染、失血性休克、窒息等,危及患者生命[2]。由于该病情变化速度快,因此对于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外,还要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
86
连花清瘟制剂由13味中药组成,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等,主要含有环烯醚萜、木脂素、黄酮、蒽醌、苯乙醇苷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对连花清瘟制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开发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829
导引是以养生祛病为目的,以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中医特色的身形锻炼方法,并且得到了诸多医圣先贤的认可与传播。但导引相关的著作繁多,记录版本繁杂多样,本文通过厘清中医导引术的基本内涵,特别是与按摩及行气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导引术治未病及疾病治疗的临床作用,以期促进中医导引术的现代化发展。
120
独活寄生汤是骨伤科临床广泛应用的方剂,本方构成鼎实,诸药相伍得当,类属祛风湿剂,功能祛风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证。本文整理近年独活寄生汤在骨伤科临床应用文献,发现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包括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体现。
202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毯蓝的干燥根。本品主要含核苷类、木脂素类、蒽醌类、β-谷甾醇、氨基酸类化合物等[1]。板蓝根性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本文通过对运用板蓝根的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板蓝根临床常用剂量、配伍以及量效关系,以期对板蓝根的临床运用提供一些借鉴。
355
整理承淡安先生关于灸法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对近现代灸法发展的贡献。灸法理论方面,衷中参西,重视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并援引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等研究成果阐释灸法起效的原理;制定了艾灸相关标准与规范,依艾炷大小、硬度、壮数不同,分强、中、弱三个层次量化艾灸刺激,以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归纳施灸部位,对于艾灸种类则推崇直接灸与艾条灸。
170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11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除对症止痛外缺乏其他有效治疗办法。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刺络拔罐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疗效显著,故将近年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探索其起效机制,以期为提高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参考。
89
影响因子:1.120
影响因子:0.811
影响因子:0.132
影响因子:0.021
影响因子:1.169
影响因子:1.06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