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心胸外科列表
在临床上,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以往针对其治疗主要采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较之非传统的包扎外固定、肋骨护板外固定以及正压通气内支撑疗法来说,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如今,针对肋骨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治疗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手术治疗方式,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肋骨骨折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172
0
自DAKE等1999年首次报道了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并取得一定效果,TEVAR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并发症越来越少。2009年,美国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就择期TEVAR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已基本达成共识,并纳入指南,指出该术式可降低术后上肢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389
小儿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类型主要为胸腔积液、肺囊肿、肺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由于患儿年龄小,疾病复杂,病程长,多无法正常活动,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影响患儿治疗护理的开展。马斯洛在研究中指出人的需求包括从低到高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而赏识理念能够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尊重需求,提升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47
胸椎结核发病率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50%,因胸椎结核位置高,发生病变影响椎体数目多,常伴有胸椎后凸畸形、结核性脓肿、胸脊髓受压,致残率较高。单纯前路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植骨辅以抗结核药物,不能有效防治胸椎结核手术后后凸畸形进展;而只采取后路手术治疗,前方病灶不易彻底清除,病灶复发概率大,产生并发症更为严重。
144
传统后正中入路术中剥离、牵拉椎旁肌,易产生局部肌肉坏死和失神经支配,导致腰背痛和僵硬。Wiltse入路能有效保护多裂肌和最长肌,减少肌肉损伤,促进患者康复。近年来,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跨伤椎固定,仍存在复位欠佳、后凸矫形不足、椎体高度丢失以及钉棒断裂等问题,同时产生放射曝露量增加等不良影响。
214
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较高并逐年增加,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急性StanfordA型AD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等特点,保守治疗预后差等特点。孙氏手术、去分支复合手术为现阶段常用术式,但不同术式临床效果不一,预后不同。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急性StanfordA型AD患者68例,旨在对比分析去分支复合手术与孙氏手术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220
胸腔镜手术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是目前胸部手术的主流,该技术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级手术器械装备,在1个主操作孔、1个观察孔或增加1个或多个副操作孔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胸外科手术的重大进展。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其逐渐发展为单孔胸腔镜手术,即仅有1个孔的胸腔镜手术,将既往的主操作孔及观察孔全部集中在一起,达到更加微创的要求。
198
肋骨骨折是胸外伤中的常见病症。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增高,高空作业等的频繁发生,使得肋骨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多发肋骨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风险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临床针对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手术技术、麻醉技术以及手术材料不断完善,多发肋骨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成为一种临床较为推崇的治疗方案。
139
胸腔镜手术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引流管刺激、术中牵拉、肋间神经损伤等因素影响,患者术后仍存在中重度急性疼痛,严重影响其功能锻炼及早期康复治疗。大量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供等效于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效果,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并发症更少。
219
血管套管的替代使用可使模型的建立更加简便,但套管的稳固、移植放入和能否避免套管内血管产生褶皱是成功的关键[3]。我们在以往套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翻转后血管的对称吻合和单侧打结固定以及半针管的运用,使血管套管更加稳固,移入更加方便,期望能成功诱导出同种异体移植物血管病的病理损伤,为心脏慢性排斥反应的干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157
近年来开胸手术越来越广泛,胸科术后的急性疼痛容易导致如肺炎、肺不张或呼吸衰竭等术后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发展为严重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可使50%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25%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胸科术后有效的镇痛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第3大常见类型,包括原发性房间隔缺损、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窦性静脉缺陷型、冠状窦缺陷型和卵圆孔未闭。1953年首次在低温全身麻醉下外科手术闭合房间隔缺损。1976年首次用静脉伞封堵装置经皮介入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1995年开创性地使用经胸小切口外科手术封堵房间隔缺损。
357
心胸外科术后由于病人高龄、有基础肺部疾病、低心排出量、炎性损伤等因素常造成顽固的低氧血症,有报告称,体外循环下常规心外手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为1%~2%,最高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率可达51.6%。低氧会影响循环系统的稳定,出现酸中毒,影响机体组织脏器的氧供,造成功能不全甚至并发严重的急性呼吸衰竭,对病人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更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30
传统的康复管理方式主要依赖于医生、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缺乏及时、全面的监测和支持。而随着移动健康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在内的移动健康设备已经逐渐普及,为心胸外科康复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医康复医学是一种传统的康复方式,已经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
35
心胸手术术后患者易出现口干、口 臭、咽 喉 疼痛等口腔并 发 症,因症状可逆并且不危及生命,常被临床工作 者 忽 视,未及时干预易影响口腔卫生、夜间睡眠质量,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又很少对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在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 的 优 势。
29
影响因子:1.548
影响因子:0.709
影响因子:1.020
影响因子:0.18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786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