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乙型肝炎列表
乙型肝炎肝硬化即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指肝脏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病毒通过DNA复制不断增殖、侵占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炎性反应或持续坏死,引起肝脏损伤,造成肝脏慢性纤维化,长期进展,发展形成肝硬化[1]。若不及时进行抗HBV治疗,肝硬化不断加重,超出肝脏功能代偿上限,则会导致病情进展到失代偿期,失代偿期最显著的症状是腹水,这是肝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共同导致的结果[2]。
105
0
慢性乙型肝炎(CHB)作为主要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当前我国HBV感染者约7 000万例,其中2 000万~3 000万为CHB患者。HBV主要通过逃避、破坏、激活和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来影响CHB的发生发展,宿主免疫应答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
37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母婴传播疾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还会使新生儿感染传染病,成为阻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我国实行预防艾滋病、乙型肝炎和梅毒的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目的是减少上述疾病的母婴传播,减少儿童的新发感染,提高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健康水平。
78
酒精性肝病为常见病,是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结构异常、功能障碍,早期以脂肪肝、乏力、食欲减退、腹痛、黄疸、体重减轻等为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加重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严重时可诱发肝细胞坏死、肝衰竭等[1,2]。酒精、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等为造成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有报告显示酒精肝、乙型肝炎可相互作用加重肝脏损伤,加重病情,诱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3,4]。
28
α/β干扰素共用Ⅰ型受体,该受体有α、β两个亚单位,分别称为IFNAR1和IFNAR2。中国旱獭是研究HBV感染的重要动物模型。本研究对中国旱獭Ⅰ型干扰素受体β亚基(marmata himalayana typeⅠinterferon receptor β subunit,mhIFNAR2)进行了克隆、表达和抗体制备,并在体外用siRNA鉴定其功能,。
59
丙型肝炎是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是判断丙型肝炎活动性的最重要指标。由于技术原因,普通HCV-RNA的检测下限一般为500 IU/mL,HCV-RNA阴性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仍可能处于活动期,传染性也可能仍然较强,不能准确反映HC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
27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肝脏弥漫性、进行性病变,早期患者无典型症状,仅以肝区和腹部不适等表现为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脾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1,2]。现阶段,临床首选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是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HBV DNA多聚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阻断HBV核酸合成,从而抑制HBV复制,起到抗病毒的功效[3]。
66
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肝脏伤害,对肝脏合成、排泄、生物转化以及排毒等多种功能受到损伤或失代偿严重,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乙型肝炎(hepatitis B virus, HBV)相关肝衰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其病情发展快,且预后较差。
44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国家,全球因该恶性肿瘤死亡人口中,我国人口约占50%,可见该疾病对于我国人口的威胁。有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中有80%左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有关,其常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饮酒、吸烟和糖尿病史等。
29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及相关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组织形态学改变可通过肝脏超声反映,但一般是在细胞功能障碍和组织功能障碍后才表现出来[2]。该病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穿刺或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但其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不便于普及[3]。
25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0岁以下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94%,根据Polaris国际流行病学合作组织推算,2016年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将达到8 600万例。
55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脏病主要诱因之一。该病主要损伤肝脏,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对患者健康有严重危害,且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HBV感染是全球性重要健康问题,在全球造成高死亡。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自1990年开始对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以来,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一直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居于前列。我国乙肝防治任务依然严峻,疾病负担较重。
45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以慢性乙型肝炎较为多见。患者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略,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进而出现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等。
17
由此可见,乙肝肝硬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抗病毒如使用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为主,而核苷类似物的使用存在耐药以及停药后复发等弊端[4]。使用干扰素虽然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但副作用较大。因此,探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14
影响因子:1.025
影响因子:1.472
影响因子:0.977
影响因子:2.055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1.623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