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22年鹤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2年鹤壁市的乙肝报告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鹤壁市累计报告乙肝12 7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9.56/10万,2018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5.16/10万,整体呈先上升(χ2趋势=156.516,P<0.001)后下降(χ2趋势=53.888,P<0.001)趋势;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但3月份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55∶1,≥30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50~59岁人群发病率达到高峰;职业以农民(64.89%,8 303例)、家务及待业(16.33%,2 090例)为主。结论 鹤壁市乙肝以散发为主,呈先升后降趋势,应当有针对性地对≥30岁、男性、农民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乙肝的发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1],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自1990年开始对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以来,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一直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居于前列[2-3]。我国乙肝防治任务依然严峻,疾病负担较重[4]。为了解鹤壁市乙肝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及时调整乙肝防控策略,现对2013—2022年鹤壁市报告乙肝病例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乙肝报告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统计规则按现住址和发病日期统计。地区、性别、年龄别人口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管理”。
1.2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9-2008)。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 2010对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病例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 果
2.1概况
2013—2022年鹤壁市累计报告乙肝病例12 79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9.56/10万;死亡6人,年均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47‰。报告发病率以2018年最高,为105.16/10万;2022年最低,为64.02/10万。2013—2018年(含2018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χ2趋势=156.516,P<0.001);2019—2022年乙肝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χ2趋势=53.888,P<0.001),见图1。
图1 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发病趋势
2.2乙肝分类情况
在报告的乙肝病例中,急性、慢性和未分型乙肝分别有1 110例、11 336例、349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68%、88.60%和2.73%。急性乙肝占比呈减少趋势,从2013年的15.77%减少到2022年的0.80%;慢性乙肝占比呈增加趋势,从2013年的73.27%增加到2022年的98.30%;未分型乙肝占比呈减少趋势,从2013年的10.96%减少到2022年的0.90%,见图2。
图2 2013—2022年鹤壁市报告乙肝病例分类情况
2.3乙肝流行病学特征
2.3.1时间分布
3月份发病率相对较高,2013—2015年、2020—2022年3月份乙肝报告发病率均为最高;随后发病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至9、10月份降至全年最低,后又缓慢上升,1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2月份发病率再次降低,但总体略高于9、10月份,见图3。
图3 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月报告发病趋势图
2.3.2人群分布
性别方面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比为1.55∶1,其中男性7 947例(62.11%),年均发病率96.20/10万;女性4 848例(37.89%),年均发病率61.98/10万。每年男性乙肝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见图4。
图4 2013—2022年鹤壁市不同性别乙肝发病情况
年龄方面,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占总病例的91.20%(11 669/12 795);10~19岁和20~29岁年龄组构成比均呈逐年下降(χ2趋势=35.643,P<0.001;χ2趋势=45.431,P<0.001);0~9岁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07,P=0.126),见图5。
图5 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报告病例年龄构成
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0~9岁年龄组最低为3.11/10万,50~59岁年龄组达到峰值,为151.80/10万,随后逐渐下降。10~19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0~29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0~9岁、70~79岁年龄组男性发病率略大于女性,其他年龄组均是男性高于女性。<30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3—2022年鹤壁市各年龄组乙肝发病情况
职业方面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患者职业分布中,居前5位的分别为农民64.89%(8 303例)、家务及待业16.33%(2 090例)、离退人员5.87%(751例)、工人4.70%(602例)、干部职员2.03%(260例),占乙肝病例总数的93.83%。2013—2022年,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总病例数比例较稳定,占比维持在80%左右,见图6。
图6 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报告病例职业构成
2.3.3地区分布
2013—2022年鹤壁市所辖5个区县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χ2=96.080,P<0.001),最高为淇滨区(115.26/10万),最低为鹤山区(61.95/10万),见表2。
表2 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病例地区分布情况
3、讨 论
2013—2018年鹤壁市报告乙肝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与2013—2018年河南省的乙肝发病率趋势基本一致[5],但2019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9—2022年鹤壁市连续4年报告发病率下降,可能受新冠疫情影响,也不排除近4年来鹤壁市乙肝发病率呈现实降的可能。2013—2022年鹤壁市乙肝年均发病率为79.56/10万,介于2013—2019年期间河南省的平均水平(73/10万~88/10万)[5],高于1990—2017年全国乙肝年均发病率58.19/10万[6],远高于浙江省(2012—2017年:26.88/10万)[7]、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1年:11.06/10万)[8]同时期乙肝的年均发病率。这提示与发达省市相比,鹤壁市乙肝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从分型来看,鹤壁市急性乙肝和未分型乙肝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慢性乙肝呈现上升趋势,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9]。应当加强慢性乙肝的监测以及关注其疾病转归,减少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和肝癌转变。
从季节来看,鹤壁市乙肝报告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0],但3月份报告发病率较高,这与中医学认为的四季应五脏,春与肝相应,春天肝病高发[11]有关。
从人群分布来看:(1)随年份变化,鹤壁市10~29岁人群占比呈下降趋势,而0~9岁人群占比无变化,可能一方面与疫苗接种率升高[12],发病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乙肝后症状不显著,主要是通过乙肝抗原筛查发现,而0~9岁年龄组乙肝检测率较高有关。①乙肝阳性的孕妇,其婴儿出生后会进行HBsAg检测,母婴阻断未成功的儿童会在0~9岁年龄组检测发现;②入托入学的部分儿童也会开展HBsAg、抗-HBs检测;③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中,≤6岁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随着人们乙肝知晓率提升,家长携带儿童体检时进行HBsAg检测也会增多。0~9岁儿童接种率升高,但检测增多,进而发现报告相应增多,导致近10年间0~9岁儿童发病占比无变化。(2)鹤壁市男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与青海高原地区、鞍山市[13-14]等地区监测结果一致,但<30岁各年龄组乙肝发病无性别差异,可能与<20岁人群暴露乙肝的机会没有区别,20~29岁年龄组人群暴露乙肝机会虽不同,但20~29岁是女性生育的主要年龄,产前要进行孕产妇乙肝抗原筛查,提高了乙肝监测的敏感性,女性患有乙肝易被发现[15]等有关,导致该年龄男、女乙肝报告发病率基本一致。而≥30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主要原因与男性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生活习惯,导致免疫力下降,且社会活动范围广,暴露机会多等有关。(3)职业分布中鹤壁市以农民为主,约占总病例数的65%,与马金宇等[16]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鹤壁市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大部分有劳动力的农民在非农忙时间外出务工,人口流动较大;且其受教育程度较低,防病意识薄弱,疫苗接种率低[17-18],接触并感染乙肝的概率较高。家务及待业约占总病例数的16%,而相当一部分家务及待业人员的家庭住址为农村,也就是其职业仍可视为农民。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比超过80%,提示鹤壁市应加强对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从地区分布来看,鹤壁市各县区之间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淇滨区和淇县发病率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山城区、鹤山区和浚县发病率均低于全市水平,可能原因是淇滨区经济相对较发达、人群社交活动频繁,辖区内市直医疗机构较多、人员就诊较方便等有关。
综上所述,鹤壁市乙肝发病率已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且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30岁男性,尤其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慢性乙肝发病率较高,提示在加强新生儿及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男性居民的爱肝护肝意识,减少乙肝的发病。
参考文献:
[2]段亮亮,商晋,张维敏,等.2010-2017年中国大陆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4):2501-2506.
[3]崔富强,卢永,王富珍,等.中国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构成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9):872-874.
[5]李军,姬艳芳,杨凯朝,等.2004-2019年河南省乙型肝炎疫情报告及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20,35(8):766-769.
[6]刘芷希,汪业胜,王伟炳.中国1990-2017年乙型肝炎疫情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4):613-619.
[7]周洋,何寒青,严睿,等.2005-2017年浙江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25(2):126-130.
[8]孙立昆,郭伟杰,史曼丽.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4):522-524.
[9]唐云丽,李泽颖.2005-2022年永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3,30(9):1073-1077.
[10]巴文生,郝增平,李忠玖,等.2004-2018年青海省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47(3):43-46.
[11]马利节.养肝护肝早知道[J].健康博览,2023,32(5):60-61.
文章来源:侯海梅,尤爱国.2013—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11):1390-139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引起的急性和慢性传染病,简称乙肝。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含乙肝),全球新增HBV感染须降低90%以上(相比2015年)的战略目标。中国曾是乙肝高发区,尽管实施一系列措施后,防控效果显著,发病率明显下降。
2025-04-25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包括儿童在内的易感人群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感染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危急时甚至导致死亡[1-2]。流感的高传染性和易变异性使其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且其流行特征因地区、气候、人群特征的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3]。
2025-02-27流行性感冒主要发生于儿童及老年群体。目前,流行性感冒常采用奥司他韦药物治疗,该药可抑制病毒释放,减少病毒在身体内扩散,从而起到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2]。但是单一用药疗效有限,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5-01-18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主要目的是了解所在地区儿童Hp感染的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Hp感染属于儿童期易感型,在儿童时期是感染的高峰时期,因此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调查分析西乡县儿童H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2025-01-17急性胃肠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以上病原体导致的腹泻通常具有相类似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无法通过临床症状诊断出确切的病毒或者细菌。由于缺少实验室病原学证据,这些病例通常被定义为不明原因腹泻。
2025-01-0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 杆菌目细菌(CRE)指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 南、 多尼培南等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摩根菌属、 变形杆菌属、 普罗威登菌属等需参考除 亚胺培南外的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多尼培南的药敏 结果)或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1] 。
2024-12-27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儿童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引起,主要包括A和B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及肠道病毒A71(enterovirus A71,EVA71)。随着 2016 年 EVA71 疫苗的问世,2017 —2019 年,国内与 EVA71 相关的 HFMD 病例逐渐下降,但与 CVA16 相关的 HFMD 病例呈上升趋势。
2024-12-27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自1990年开始对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以来,乙肝的报告发病率一直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居于前列。我国乙肝防治任务依然严峻,疾病负担较重。
2024-11-04学校结核病防控一直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学生由于学习负担较重、免疫系统仍在发育过程、卡介苗的保护效力有限等因素,感染结核菌以后容易发生结核病,校园内人群密集,一旦存在传染源,容易造成传播。学校结核病流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危及当地的社会稳定。
2024-10-31聋病是导致人类感觉功能障碍的最重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社会交往,有超过一半的聋病与遗传有关。研究表明,非综合征型耳聋是单基因遗传病,因此针对聋病基因的研究对于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价值。随着聋病三级预防关口的前移,目前逐步开展的辅助生殖技术有可能实现对耳聋的病因预防。
2024-09-26人气:11762
人气:10748
人气:9916
人气:9897
人气:989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实用预防医学
期刊人气:6313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南预防医学会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3110
国内刊号:43-1223/R
邮发代号:42-19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