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谢免疫及氧化应激视角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向及有效药物的探寻
2.分析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成因及治疗方案
3.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探讨
4.COVID-19与多种间质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分析
5.分析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6.分析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
7.温病理论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分析
8.新冠肺炎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对居家隔离者线上服务新模式的应用
9.调查普通民众对新冠肺炎的知信行情况
10.基于中医药经典理论认识当前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临床诊疗的价值分析
12.基于湿毒疫论中医药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3.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论避免重大疫情防控中产生塔西陀效应的网络舆情治理
15.军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16.业主委员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疫情防控分析
17.早期预警因素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响分析
1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肾科病房的预防措施
19.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价值分析
20.从寒温统一谈中医治疗新冠肺炎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1-3]。随着SARS-CoV-2的进化和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全球感染人数不断激增,但致病力明显下降,90%以上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和轻型[4-6]。
2024-11-08近年来,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呈高发、突发态势,一再以其高传染性、高死亡率和不可预测性引起世界关注。现有的单一靶向病毒的化学药物及滞后于病毒快速突变的疫苗研发,均不足以应对此类传染病给人类公共健康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医与传染病作斗争已有数千年,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2024-10-112023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因现阶段全球流行优势株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急性期(1~2周)过后数月,许多患者仍会出现多种与病毒感染有明确相关性的不适症状,称为“新冠后遗症”。
2024-09-26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是全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类身心健康[1]。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推移,滴度逐渐下降,对人体保护作用减弱,再次接触病毒机体存在再感染的风险,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测信息表明,既往感染者会发生再次感染[2-6]。
2024-09-262022年12月以来,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流行,12月上旬患者早期症状以发热为主,12月中下旬患者早期症状以咳嗽为主,且病毒性肺炎患者逐渐增加,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呼吸科门诊日均接诊100人次。
2024-08-28近几年来,全球都在遭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的猛烈袭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导致全世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持续性传染。尽管专家们研究出多种疫苗,但由于多种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病毒仍然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威胁。
2024-08-12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属于β属冠状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78%,与MERS病毒的同源性约50%,于2019年12月首次被报告后,引起全球大流行。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人体呼吸道、黏膜、结膜上皮组织等入侵人体,可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感染。
2024-08-022020年1月20日—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第1号、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1-2]。此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划定风险区、强化学校/大型企业等重点机构防控、强化个人防护等)在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同时,也对其他传染病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3-5]。
2024-07-31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技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是发现心肌损伤最为敏感的无创影像检测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安全性、可测量性及精确度[7-8]。目前关于多模态CMR功能、组织、灌注等量化影像学评价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
2024-07-2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其高传染性、特效药缺乏,对人类生命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2]。奥密克戎毒株BA.7、BA.5.2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毒株[3]。年龄>65岁、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是罹患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4]。
2024-07-12人气:17917
人气:15272
人气:14762
人气:14664
人气:144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国际病毒学杂志
期刊人气:286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092
国内刊号:11-5394/R
邮发代号:18-223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58
影响因子:0.560
影响因子:0.448
影响因子:0.731
影响因子:0.71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