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一种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2024-05-12    1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一种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22年1月—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新型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进行造影操作,对照组采用普通子宫造影管,手工推注。依据两组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性分组进行置管依从性的比对。结果 试验组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率:输卵管通畅20例,输卵管通而不畅组27例,输卵管阻塞13例。对照组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率:输卵管通畅19例,输卵管通而不畅组25例,输卵管阻塞16例。输卵管阻塞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得分无统计学差异;输卵管通畅患者和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得分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一种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的设计及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

  • 关键词:
  • 子宫造影管
  • 设计
  • 输卵管
  • 输卵管炎症
  • 造影操作装置
  • 加入收藏

输卵管是精卵相遇以及运送受精卵的器官,输卵管病变如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炎症等会影响输卵管功能继而造成不孕[1]。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逐年增加,在不孕症诊疗中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至关重要[2]。4D超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因其具有无辐射、准确性高以及费用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传统手工推注造影剂速度不易控制[2],因此,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种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2121797941.4),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应用于临床效果好。


1、对象与方法


1.应用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22年1月—6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不孕症诊断的女性患者;(2)月经干净后3~7 d,月经干净后至检查前无性生活。排除标准:(1)阴道分泌物检查有滴虫或念珠菌等致病菌;(2)有造影剂过敏史;(3)急性盆腔炎患者。所有应用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2.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的设计:

子宫造影管由造影管体、刻度线、输气管体、气囊、输气支管,造影支管,连接接头、固定卡、造影操作装置(注射器和微量注射泵)9部分组成。造影管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置有不同颜色的刻度线,刻度线显示5 cm、6 cm、7 cm。输气管体内置套设于造影管体内且其端部与气囊相连通,输气管体的末端向后连通延伸设置有输气支管,造影管体的末端向后连通延伸设置有造影支管,输气支管和造影支管相独立设置,造影管体的尾部与输气支管以及造影支管两者的端部之间密封设置有连接接头。输气支管上卡接设置有固定卡(包括“C”型的卡座和卡座内侧的三角形抵接部),造影操作装置(包括微量泵和注射器)。见图1、图2。

3.应用方法:

使用前对执行操作的妇科医生进行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的培训,讲解该装置的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操作演示。操作前两组操作者均用探针测量宫腔深度。

(1)试验组。

采用新型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进行造影操作:造影管输气管体的末端向后连通延伸设置有输气支管,造影管体的末端向后连通延伸设置有造影支管,输气支管和造影支管独立设置,造影管体的尾部与输气支管以及造影支管两者的端部之间有连接接头密封,操作者将带有不同颜色指示刻度的造影管伸入宫腔内,刻度线的数值为线体位置与造影管体的伸入顶端之间的距离,刻度线显示范围为5~7 cm,起到提示最大深度的目的,使操作者的判断更加准确,避免插入过长导致宫腔穿孔、造影管弯折、患者疼痛增加等情况出现,过短达不到宫腔,造影剂无法显影。造影管体内且其端部与气囊相连通,输气管体将气体输送至气囊内,以使气囊鼓起,从而起到限位支撑,防止其从宫腔内脱离,对气囊输气完毕后,操作者关闭“C”型固定卡锁和卡座内侧的抵接部,两个抵接部的尖端对输气支管进行压合,以使气囊保持鼓起状态,避免漏气,插管完毕将。造影开始将配置好的造影剂通过微量泵注射泵入。微量注射泵通过内部的电机和丝杆带动螺母运动,从而使螺母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杆运动进行注射操作,选择轻、中、重度按键,观察造影剂注入的量及患者舒适度情况。操作结束后,操作者打开“C”型固定卡对气囊进行放气,抽出子宫造影管。

(2)对照组。

采用普通子宫造影管,手工推注,操作者根据探针测量宫腔深度的标尺用碘伏标记于造影管上,然后通过输气支管充气球囊,用持物钳加闭管道,造影支管人工注入造影剂。

图1子宫造影管的整体结构 

图2固定卡的结构  

4.评价指标及资料收集:

(1)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性评估[4]。

①输卵管通畅,输卵管管腔走行平滑,显影无延迟,伞端可见造影剂喷射,盆腔造影剂弥散均匀;②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全程显像,可有延迟显像,管腔走行僵硬、明显扭曲等,伞端可见造影剂渗出,盆腔内造影剂弥散不均匀;③输卵管阻塞,输卵管伞端未见造影剂喷射,局部输卵管显像,盆腔内未见造影剂弥散。

(2)置管依从性。

采用自制置管依从性问卷对患者置管时表现进行评价。该问卷采用1~3分计分法,依从性较差记1分(表现出强烈反抗行为,需其他医护人员协助才能完成置管),依从性一般记2分(表现出轻度或中度反抗行为,1人可完成置管);依从性良好记3分(主动配合置管,无抵抗行为、无大幅度肢体动作)。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人群年龄比较:

试验组60例,平均年龄(33.3±3.4)岁,对照组60例,平均年龄(34.3±4.1)岁,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2.两组人群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率比较:

试验组输卵管通畅者占33.3%(20/60),输卵管通而不畅者占45.0%(27/60),输卵管阻塞者占21.7%(13/60)。对照组输卵管通畅者占31.7%(19/60),输卵管通而不畅者占41.7%(25/60),输卵管阻塞者占26.6%(16/60)。两组的输卵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两组人群置管依从性得分比较:

将试验组与对照组依据4D超声下输卵管通畅率各分为三组,针对三组分别进行依从性得分的统计分析:在输卵管通畅和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在输卵管阻塞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得分,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两组依从性评分的结果对比


3、讨论


4D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输卵管走行及阻塞情况,并且能够获得冠状切面,有效降低了对操作者主观经验的依赖性,同时还能规避三维信息采集时造成的信息缺失、遗漏,从而使诊断准确性大为提高。检查结果共有三类,输卵管通畅者、输卵管阻塞者以及输卵管通而不畅者,通畅性评估的结果为患者自身输卵管情况的反映,与是否应用该装置无关。本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输卵管通畅度的三种情况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不同的输卵管情况,对该检查的痛觉体验会有显著差异,因此将两个组依据输卵管情况分为三类,进行分类比对。表1可见,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输卵管通畅组、输卵管通而不畅组、输卵管阻塞组的依从性得分依次下降,考虑这与造影剂注入后依输卵管情况这三组的宫腔压力依次增高有关;在这三个组别中试验组均值均较对照组增高,考虑与置管位置合宜、稳定的造影剂泵入有关,但输卵管阻塞患者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原因考虑因输卵管阻塞导致造影剂排除不畅,随着造影剂注入宫腔压力逐渐增高,导致患者疼痛加剧,造成依从分下降,而置管位置的准确与泵入的稳定性对这种宫腔压力的持续增高并无缓解,因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该组别无统计学差异。输卵管通而不畅组较输卵管通畅组,造影剂的排出更为缓慢、艰难,泵入的稳定性在维持宫腔压力的恒定,避免出现骤升骤降上更具有一定意义,因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输卵管通而不畅分组中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在4D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中,需要通过子宫腔置入造影管,将造影剂打到宫腔和输卵管里面,但在置管过程中,因宫腔操作术中出血会影响临床操作者事先用碘伏标记在造影管上的刻度线,极易造成置管位置不准确,插入造影管过深加剧患者疼痛,造影管扭曲变形导致造影剂逆流无法注入子宫腔及输卵管,手工推注,误差大,个人因素比较多;该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可以提高置管位置的准确性,泵入造影剂的稳定性[5],使检查流程更为顺畅,从而大大的减低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了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孙擎擎,张国庆,杨亚茹,等.不同输卵管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85-88.

[2]张佳,马晨瑶,贾寒冰,等.YZ-800U造影剂注射装置在4D超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2022,19:192-195.

[3]向小珍,胡兵,陈思晗,等.对比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与子宫输卵管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性效能:Meta分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2,19:215-220.

[4]程琦,范丽,周敏.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临床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

[5]王淼,闫真.不同推注法对不孕症女性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效果的影响.临床医学,2020,5:128-129.


基金资助: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中医院校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XJY22076);


文章来源:康杰,路明惠,彰金,等.一种子宫造影管及造影操作装置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4,35(03):292-29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期刊人气:196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878X

国内刊号:11-4831/R

邮发代号:82-29

创刊时间:199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