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双性性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2个社会组织招募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751名HIV感染MSM完成了问卷调查,17.04%(128/751)报告近6个月有双性性行为。其中,59.38%(76/128)报告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5.78%(33/128)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调查对象中,24.63%(185/751)有抑郁症状,11.85%(89/751)有焦虑症状,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总分为(44.14±6.44)分,74.43%(559/751)报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85.75%(644/751)报告近6个月同性性伴≥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为在婚/同居(OR=51.637, 95%CI:24.745~107.752)及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OR=14.284, 95%CI:6.886~29.626)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高;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375, 95%CI:0.171~0.820)、污名化感知水平越高(OR=0.953, 95%CI:0.909~0.999)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OR=0.204, 95%CI:0.096~0.434)的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更低(P<0.05)。结论 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有多个同性性伴,但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比例较低,有较大的HIV/STDs传播风险,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该人群风险性行为进行干预。
研究表明,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中艾滋病疫情严重,已成为HIV/STDs防控的重点人群[1]。受自身性取向、社会因素及传统婚育观念影响,一定比例的MSM可能同时与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国内相关研究发现[2-4],普通MSM中双性性行为情况普遍,但MSM在同性及异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因此,该人群可能成为HIV/STDs传播的重要桥梁。目前,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情况鲜有文献报道,本研究拟描述成都地区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特征,分析该人群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22年6月—2023年5月,以成都地区不同区县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HIV感染MSM参与本研究。研究对象须年满18周岁、近12个月内发生过男男口交或肛交行为、愿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参加问卷调查。本研究方案通过了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编号:2020(科)-002]及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编号:2021-20)审查。
1.2方法本研究通过成都地区2个MSM社会组织招募调查对象。MSM社会组织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完成HIV感染者的关怀、检测及随访工作。HIV感染MSM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寻求相关服务时,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向其介绍本调查项目。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使用问卷星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取向、近6个月同性及异性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性伴数量、寻找性伴途径、物质使用情况(RUSH、冰毒、0号胶囊、摇头丸、麻古、K粉、开心水、GHB、三唑仑、浴盐、大麻、海洛因及可卡因)、HIV感染年限、抑郁、焦虑及污名化感知等内容。双性性行为定义为研究对象近6个月既与男性发生肛交或口交性行为,又与女性发生阴道交、口交或肛交性行为。
研究对象抑郁状态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进行筛查,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27分,评分越高代表抑郁症状越严重,评分≥5分为抑郁症状阳性[5]。焦虑状态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Screener-7,GAD-7)进行筛查,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21分,评分越高代表焦虑症状越严重,评分≥5分为焦虑症状阳性[6]。艾滋病污名化感知采用简化版污名化量表(12-itemshortversionoftheHIVstigmascale)进行评估,该量表评分范围为12~48分,评分越高代表调查对象感受到的艾滋病相关污名化水平越高[7]。1.3统计学分析从问卷星下载调查问卷数据库,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将P<0.10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共动员765名HIV感染MSM参与问卷调查,回收问卷758份,问卷回收率为99.08%。其中有效问卷751份,问卷有效率为99.08%。751名HIV感染MSM中,18~35岁者占50.20%,未婚/离异/丧偶者占86.15%,成都市户籍者占64.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2.86%,全职工作状态者占91.34%,月收入﹥5000元者占74.57%,同性恋及性向不确定者占87.48%。751名调查对象均报告近6个月有同性性行为,17.04%(128/751)报告近6个月有异性性行为,因此,调查对象双性性行为比例为17.04%。报告有双性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59.38%(76/128)报告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5.78%(33/128)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调查对象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与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月收入及性取向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成都市HIV感染MSM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双性性行为情况比较
2.2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行为特征751名调查对象中,24.63%有抑郁症状,11.85%有焦虑症状,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总分为(44.14±6.44)分,77.63%报告确证HIV感染年限≤5年,74.43%报告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85.75%报告近6个月同性性伴≥2个,21.04%报告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无保护肛交。调查对象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与焦虑、污名化感知水平、近6个月物质使用及同性性伴数量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成都市HIV感染MSM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行为与双性性行为情况比较
2.3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的多因素分析以HIV感染MSM近6个月是否发生双性性行为为因变量(否=0,是=1),将χ2检验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3。
表3自变量赋值表
结果显示,在婚/同居、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污名化感知得分较低及近6个月无物质使用的HIV感染MSM更可能发生双性性行为(P<0.05),见表4。
表4成都市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既往调查结果显示[2-4,8],普通MSM中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比例在10.4%~39.5%之间,国内鲜有研究对HIV感染MSM双性性行为情况进行报道。本研究发现,HIV感染MSM性行为活跃,17.04%的调查对象报告近6个月发生了双性性行为。这提示,无论HIV感染状态如何,MSM双性性行为情况均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有双性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78.1%报告近6个月有2个及以上同性性伴,但其与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应警惕艾滋病从HIV感染MSM向普通人群外溢,也应重视该人群对梅毒等其他性传播疾病向一般女性传播的桥梁作用。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婚/同居及文化程度较低的HIV感染MSM更可能发生双性性行为,这与在普通MSM中进行的调查结果相符[2,9]。研究发现[10],受同性性行为污名化及传统婚育观念的影响,MSM为隐藏自身同性性取向,可能选择与异性同居或结婚,而在婚或与异性同居的MSM不可避免要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此外,相关调查提示[9],与文化程度较低的对象相比,文化程度较高的MSM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更高,在自身感染HIV的情况下,更能做出理性决定,减少与异性发生性行为,从而降低异性性伴HIV感染风险。
既往研究表明[4],性取向为双性恋/异性恋是MSM近6个月发生双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在HIV感染MSM中发现相同结果。相较于同性性取向的MSM,双性恋/异性恋的MSM对女性的接受程度更高,其近6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比例更大。另外,本调查发现,HIV感染MSM污名化感知水平显著高于普通HIV感染者水平[11],且污名化感知水平越高,其发生双性性行为可能越小。相关研究表明[12],多数HIV感染者会将自身感染状况告知配偶或异性固定性伴,部分被告知对象不接受的态度可能提高HIV感染MSM污名化感知水平,继而降低其异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另一方面,艾滋病污名化感知水平较高的对象主观上可能有负罪感或自卑感,认为别人知晓自己感染状态后,会疏远自己,因而会减少与异性的性行为。
此外,在山东青岛、烟台、淄博及济南等4城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有物质使用的MSM更可能发生双性性行为[8]。与该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近6个月有物质使用的HIV感染MSM发生双性性行为比例更低,该结果与邓维莉等[13]在重庆市的调查结果一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调查对象使用的物质种类有关,山东的调查对象使用的物质主要是冰毒,而本研究及重庆市调查对象使用的物质主要是Rush。研究表明[14-15],被插入的MSM通常在同性性行为中使用Rush松弛肛门括约肌,以降低肛交中肛门撕裂风险,达到提高性体验的目的。而MSM在异性性行为中属于插入方,其Rush使用比例自然较低。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研究对象,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
综上所述,HIV感染MSM近6个月双性性行为较为普遍,且无保护性行为比例较高,有较大的HIV传播风险。此外,MSM中梅毒及HPV等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较高[14,16],HIV感染MSM多同性性伴及无保护双性性行为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在一般女性中蔓延。应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该人群多性伴水平,并进一步提高该人群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水平,从而遏制HIV/STDs向普通人群传播。
参考文献:
[2]戴色莺,程晓莉,刘爱文,等.男男性行为人群与男性性伴和女性性伴的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0):1260-1264.
[3]蔡爱杰,田恬,张昭,等.乌鲁木齐市2010—2014年男男性行为兼异性性行为者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1):1509-1513.
[4]廖玫珍,刘冬莹,朱晓艳,等.山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单性性行为者与双性性行为者特征及HIV感染相关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8):941-946.
[7]李真,王克荣,绳宇.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文版)[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82-885.
[9]谭芷敏,黎静,陈晓滨,等.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的异性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3):242-246.
[10]陆珍珍,蓝光华,朱秋映,等.HIV-1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婚姻的相关因素及配偶HIV-1状况[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8):698-701.
[11]刘越男,陆浩楠,钟世勇,等.四川省凉山州HIV/AIDS患者污名化与焦虑抑郁的关系[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3):259-263.
[12]张永,殷方兰,钟培松,等.上海市307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性伴告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11):956-961.
[13]邓维莉,陈瑾,伍庭林.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异性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306-310.
[16]张静,沈伟伟,高眉扬,等.台州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和新型毒品使用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3):380-386
基金资助: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卫联合项目(2022QNXM052);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课题(2020-49);重庆市铜梁区科学技术局项目(TL2020-51);
文章来源:石波,陈怀良,江灿,等.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双性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5,32(02):144-148.
分享:
在国际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相关研究领域中,通常将年龄≥50岁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据2022年数据统计,中国新增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10.7万例,其中老年HIV感染者占比高达48.1%。四川省各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老年群体占比高达67.4%。
2025-04-24MSM是HIV感染的高风险群体,尤其是有多性伴的个体,感染风险显著增加[4]。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多关注MSM多性伴情况,关于多性伴并存MSM的研究较少,多性伴并存MSM是指调查对象在特定时间内与多名同性保持性关系[5],即同性性伴侣关系在时间上重叠[4]。
2025-03-27受自身性取向、社会因素及传统婚育观念影响,一定比例的MSM可能同时与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国内相关研究发现[2-4],普通MSM中双性性行为情况普遍,但MSM在同性及异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均较低,因此,该人群可能成为HIV/STDs传播的重要桥梁。
2025-02-25截至2022年,全球现存活3900万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同 时,随 着 艾 滋病 毒 抗逆 转 录病 毒 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覆盖面增大、有效性提高,感染者寿命延长,需要全生命周期治疗和健康管理。
2025-01-22MSM 人群感染和传播 HIV 的概率较高, 我国MSM 感染 HIV 的比例格外高, 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 我国 MSM 的 HIV 新发感染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MSM 人群是传播和感染 HIV 的高危人群。HIV 感染机体后, 主要侵犯 CD4+T 淋巴细胞, 多种机体免疫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被激活, 在感染过程中调节病毒的复制及潜伏, 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2024-12-27近年来,宁夏MSM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1]。2013-2022年宁夏累计报告梅毒患者33 072例,梅毒疫情依然严峻、不容乐观[2]。MSM是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之一。宁夏现有银川市和吴忠市2个MSM监测点,开展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血清学及行为学监测。本研究拟对2019-2023年宁夏MSM监测数据中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2024-11-27男男性行为(men who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存在大量的非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行为,这导致了MSM人群HIV的高感染率,也成为HIV疫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重要桥梁。中国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MSM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成都市的MSM人群具有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
2024-10-29MSM在HIV新发感染者中占比一直较高,这与其高危行为频发,尤其是无套肛交(无保护肛交,unprotected anal intercourse,UAI)导致的高传染性相关,大多数HIV新发感染发生在多性伴的高危MSM中。在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国,MSM中无套肛交的发生率在13%~42%,LOU等研究显示,我国武汉、长沙等地37.06%的MSM发生无套肛交,45.42%的MSM有多个性伴。
2024-09-27MSM普遍存在多性伴及无保护高危性行为的问题,HIV暴露风险较高。PEP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服务,为存在暴露并有感染HIV风险的个体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其感染HIV。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已经为发生高感染风险行为的人群提供PEP服务。有研究指出,我国部分地区超过60%的MSM对PEP有需求。
2024-09-26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到2030年实现95%的HIV感染者经诊断知晓自身感染状态,95%已诊断知晓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5%治疗者达到病毒抑制。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启抗病毒治疗,实现病毒有效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而发现感染者是这一策略的重要前提。
2024-08-27人气:9900
人气:9889
人气:9881
人气:7871
人气:694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人气:4336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9624
国内刊号:11-2150/R
邮发代号:2-61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90
影响因子:2.408
影响因子:2.012
影响因子:0.254
影响因子:1.3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