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谱分析及护理启示。方法:采集253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统计不同性别、年龄、就诊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分析变应原分布情况。结果:1486例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占比58.7%,179例患儿只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1307例患儿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男性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略高于女性患儿,学龄前组患JI,IjH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患儿,夏季就诊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春季。变应原以吸人性变应原为主,占95.5%(1419/1486),食人性变应原占34.0%(505/1486),其中对吸人性和食人性变应原同时呈阳性反应者占29.5%(438/1486);变应原阳性率排前4位分别是粉尘螨(占49.5%)、屋尘螨(占47.6%)、狗上皮(占20.7%)、猫上皮(占14.00//)。结论:广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狗上皮、猫上皮,学龄前儿童、夏季应重点关注。
近十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为显著在儿童中,其流行与变应原致病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1]。同时,变应原又有区域化的特点。通过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的变应原、易感人群、发病季节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找出自身的促激发因素,避免与其接触,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通过对广州地区253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了解变应原谱分布J隋况,为当地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健康宣教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门诊、住院治疗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依据《褚福堂实用儿科学》[2]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儿,病情稳定,自愿接受SPT检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疾病,患儿试验前近期服用过抗变态反应药物,如酮替芬、激素、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皮肤划痕症阳性者。
1.2 方法
变应原点刺试验采用阿罗格标准化点刺液,由德国默克公司生产,分为食人性和吸人性两大类,共14种,阳性对照参照组胺,阴性对照为等渗盐水。做点刺试验时,护士按照操作流程在操作前备好急救盒,选择双前臂掌侧皮肤,乙醇消毒后进行标记,每标记间距离为2~4cm,将点刺液滴在标记线旁的皮肤上,组胺排在最后,等渗盐水排在最前,用配套点刺针垂直通过点刺液,残留试液观察5~10rain后拭去,如有强烈的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立即拭去。点刺完成后20~30min记录结果,嘱患儿休息30min无不适方可离开,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结果判定:局部反应与阴性对照相似为阴性;皮丘呈现淡黄色,周围有红斑为阳性反应,与组胺反应相似为+++,>组胺引起的皮丘为++++,>1/2组胺、<1/2组胺分别为++、+。有1种或以上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阳性即判定为SPT阳性。同时采集患儿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本组共纳入2532例,SPT阳性1486例(占58.7%),阴性1046例(占41.3%)。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一般资料(n=2532)
2.2 变应原分布情况l486例SPT阳性患儿中,179例只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占12.0%,1307例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占88.o%;505例患儿对食人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占34.0%,1419例患儿对吸人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占95.5%,其中438例患儿对食人性与吸人性变应原均呈阳性反应,占29.5%。变应原阳性率及不同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变应原阳。眭率及不同年龄分布情况(n=2532)
3、讨论
3.1 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253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中,SPT阳性1486例,占58.7%,与郑伟彬[3]的研究结果相似,但低于张前明等[4]对儿童变应原SPT的研究结果,可能是本研究收集的病例样本量大,区域不同有关。男性患儿SPT阳性率略高于女性患儿,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患儿;夏季就诊患儿SPT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春季。变应原以吸人性变应原为主,占95.5%(1419/1486),食人性变应原占34.o%(505/1486),其中对吸人性和食人性变应原同时呈阳性反应者占29.5%(438/1486);179例患儿只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1307例患儿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提示部分患儿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或者处于高敏状态,也可能是由于交叉过敏的存在。变应原阳性率排前4的是粉尘螨、屋尘螨、狗上皮、猫上皮,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为49.5%、47.6%,与较多研究[1,4-5]的结果基本一致。
3.2 护理启示
3.2.1 减少屋尘螨和粉尘螨
建议患儿家长可从减少螨的数量,降低螨的致敏性等方面来避免儿童对螨的暴露。使用高效能吸湿机和空调,将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营造不易孳生螨的生活环境。人体或动物的皮屑是螨的主要食物,螨易在床单、枕头、地毯、沙发和毛发等处大量繁殖,建议使用百叶窗、木质地板、木制沙发等,减少或避免布艺窗帘、沙发、地毯、织物饰品,减少带毛宠物的豢养,从而有效减少螨的孳生。每天通风、清扫居室,打扫或移除易积尘的物品,减少螨的分泌物、排泄物、尸体、虫卵。另外利用高、低温杀螨,如25℃的水温清洗至少5min可以去除绝大多数螨,还可通过每周用≥55℃的热水清洗或者干洗易孳生螨虫及繁殖螨虫的生活用品如床单、地毯、沙发、床垫套等来除螨。用特殊的防螨或抑螨材料包装床垫和枕头(织物间隙≤50Mm即可阻止螨的通过),减少患儿与螨虫接触。
3.2.2 避免接触猫上皮、狗上皮
狗和猫是家庭最常见的豢养宠物,其通过分泌物(唾液)、排泄物(尿、粪便)和皮屑释放变应原,其皮脂的分泌可能是变应原重要的来源,猫的唾液及公猫的尿是猫变应原的主要来源[6]。建议对提示有怀疑变态反应的患儿应减少接触各种宠物,同时家庭放弃豢养宠物,减少暴露时间,尤其是春夏季。
3.2.3 防范真菌和杂草及树
真菌孢子的直径较小很容易逃过鼻的监视进入下呼吸道,引发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交链孢菌和分枝孢属与哮喘的关系较大。本研究中特异霉素SPT阳性率为6.5%,交链孢菌素为6.3%,多主枝菌素为5.2%。而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非常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且真菌种类繁多,因此,户内外空气中常年飘散较高浓度的真菌孢子可能是导致广州市人群呼吸道过敏的重要空气致敏因素之一[7]。春夏两季为万物生长的季节,矮豚草、栎树、榆树、梧树、柳树、杨树等植物茂密,大风天气频繁,吸人性变应原增多。建议家长在春夏季注意防范,患儿减少外出,或外出时戴口罩。
3.2.4 避免食人性变应原的摄人
常见的引起变态反应的食物是牛奶、蛋清、花生和其他豆科植物、坚果等。本研究中引发变态反应的食物为小虾、牛奶、花生、鸡蛋、蚌类。一旦确定食源性变应原则告知患儿家长应严格避免再进食,这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2]。可通过烹调或加热使大多数食物抗原失去变应原型;另外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风险较高的婴儿(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患特应性疾病),提倡母乳喂养,家长不要吸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等。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E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2.
[2]郑伟彬,洪敏俐,刘朝辉.538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72—74.
[3]张前明,吴暇,李劲松.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213例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8):989—991.
[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07.
[5]张华,郑卓.广州市气传真菌散布规律与气候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27(5):596601.
颜斐斐,潘继红,区惠红,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变应原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与康复,2018,17(5):25-27.
分享:
病毒性脑炎属于一种由免疫能力低下且感染病原体后导致的变态反应,通常牵连患者脑实质受累,从而引起嗜睡、呕吐、疲倦、头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抽搐或者昏迷,同时脑实质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2]。针对此,临床多选择脑脊液检查、病毒免疫学等检查,虽然能够判断病情,但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低。
2024-10-28哮喘是临床中常见的异质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等,易于夜间(清晨)发作或症状加重[1]。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生活环境及习惯的改变,我国哮喘发病率有所升高,0~14周岁儿童哮喘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
2024-09-25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兼见腹痛、关节痛,累及肾脏时可见血尿、蛋白尿,严重影响患儿远期预后,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将其发病机制归于感染、免疫反应、凝血机制及遗传等,临床常予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抗炎及调节免疫治疗为主。
2024-08-27变态反应疾病(过敏性疾病)是患病率越来越高的慢性疾病,儿童较成人患病率更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王洪田表示:“对过敏性疾病要采取‘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手段,即正确诊断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适当的药物对症治疗,以及加大对患者的教育力度。
2024-07-29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的自限性疾病,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对象,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但以2~6岁的儿童时期最为常见,可导致患儿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大,继而造成患儿皮肤、肠道、关节及肾脏组织等处发生炎性反应和出血症状[1]。
2024-06-03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通常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且需长时间用药[1]。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是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内脏器官受损。患者发生药物超敏反应后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需要停用抗结核药进行脱敏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和治疗疗程延长,打击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更有患者因此治疗不规则,甚至放弃治疗导致结核菌耐药及结核播散,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非常不利于我国结核病的防控。
2024-05-28变态反应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常见的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呼吸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儿科等。目前,我国开展变态反应学教育的院校较少,设有独立变态反应科(又叫过敏反应科)的医院也不多,大多数医院的过敏反应科并不是独立科室,而是以专科门诊形式在耳鼻喉科、皮肤科或儿科等其他科室中开设。
2024-04-24维生素B1是一种维持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水溶性B族维生素。长期饮酒、厌食、禁食、妊娠剧吐、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可能导致维生素B1摄入不足,继而诱发脚气病甚至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1]。严重的脚气病和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均需立即胃肠外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纠正疾病引起的症状,降低患者死亡风险[2]。但胃肠外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3]。
2024-04-24常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由于抗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且价格较低,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但因其可引发药物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造成死亡,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很大限制[1]。部分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作用机制、敏感性和抗菌谱等了解不够,导致抗菌药物管理不规范,最终影响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
2024-04-24变态反应,即变应原特异性IgE介导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患者总数占全球人口的22%以上,给国家的卫生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又称作脱敏治疗,是利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对患者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者对此类变应原的耐受性,被认为是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
2024-03-28人气:20596
人气:17945
人气:14868
人气:14701
人气:132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皮肤科杂志
期刊人气:244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412-4030
国内刊号:32-1138/R
邮发代号:28-30
创刊时间:195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05
影响因子:0.493
影响因子:0.414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45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