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SRSF2基因突变分析

  2025-02-12    3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患者SRSF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基因突变和部分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3例CM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43例患者中,SRSF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9.5%,均为SRSF2p.P95点突变,其他突变率大于15%的基因分别是ASXL1(48.8%)、TET2(41.9%)、NRAS(30.2%)、RUNX1(25.6%)、SETBP1(16.3%)。CMML患者SRSF2基因突变的最常见共突变基因为ASXL1,其次为TET2。SRSF2突变型CMM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51-84)岁,明显高于野生型的51.5(23-85)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在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异常染色体核型比例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6例SRSF2mutASXL1mut及10例SRSF2wtASXL1wt CMML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分别有4例及1例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转化,转化率分别为66.7%(4/6)和10%(1/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SRSF2突变在CMM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伴SRSF2突变者具有年龄偏大、并常与ASXL1、TET2突变共存;SRSF2与ASXL1双突变的CMML患者有较高的急性白血病转化率。

  • 关键词:
  • CMML
  • SRSF2
  • SRSF2基因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 加入收藏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M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类别,具有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L),高风险(约15%-30%)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特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大约为1-3年[2]。近年来,随着对CMML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发现众多基因突变,有报道指出>90%的CMML患者存在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涉及表观遗传学、RNA剪接、转录调控及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环节,可能与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及预后有关,而与剪接相关的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2(serine/arginine-richsplicingfactor,SRSF2)在CMML中的突变检出率接近50%[3],提示其可能在该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但SRSF2突变的实验室特点及与其他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分析了43例初诊CMML患者的SRSF2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讨SRSF2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其他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3例初诊CMML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2.07∶1,中位年龄60岁。有95.3%(41/43)的患者至少检测到1种基因突变,其中SRSF2突变发生率为39.5%(17/4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型[4],将CMML分为CMML-0(外周血原始细胞<2%,骨髓中原始细胞<5%)、CMML-1(外周血中原始细胞2%~4%和/或骨髓中原始细胞5%-9%)、CMML2(外周血中原始细胞数5%-19%,骨髓中原始细胞数10%-19%和/或存在Auer小体)3类,本研究中CMML-07例,CMML-120例,CMML-216例。根据外周白细胞计数,CMML病例可细分为发育异常性(MD-CMML,WBC<13×109/L)和增殖性(MPCMML,WBC≥13×109/L)。其中,MD-CMML11例,MP-CMML32例。根据《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1年版)》[5]中的CPSSmol分型,将患者分为低危2例,中危15例,中危219例,高危17例。本研究的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3月,中位随访时间14.5(10-20)个月。

观察指标

收集CMML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初诊时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取患者骨髓按24h全骨髓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根据《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2016)》对20个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高通量DNA基因突变检测,参考既往文献报道的研究方法[6],抽取初诊CMML患者的骨髓悬液,抽提DNA。利用多重PCR技术(参考文献[7]),检测29种常见的白血病融合基因。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CMML患者SRSF2突变情况分析

在43例CMML患者中,共检测到SRSF2基因突变17例,总突变率为39.5%(17/43),均为SRSF2p.P95点突变。其他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SXL1(48.8%,21/43),TET2(41.9%,18/43),NRAS(30.2%,13/43),RUNX1(25.6%,11/43),SETBP1(16.3%,7/43),CBL、CSF3R(各14.0%,6/43),JAK、PTPN11、NPM1、DNMT3A(各11.6%,5/43),未发现单独的SRSF2突变(图1)。在SRSF2突变患者中,最常见的伴随突变为ASXL1(70.6%,12/17),其次为TET2(64.7%,11/17)。SRSF2基因突变在TET2、ASXL1突变阳性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61.1%(11/18)、57.1%(12/21)。

SRSF2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

在SRSF2突变患者中,男14例,女3例,中位年龄68(51-84)岁,中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5.05(2.24-65.18)×109/L,中位血红蛋白水平为113(63-173)g/L,中位血小板水平75(13-518)×109/L。其中,按照WHO分型,CMML-02例,

CMML-18例,CMML-27例;按照FAB分型,MDCMML5例,MP-CMML12例(表1)。

SRSF2突变与染色体核型、CPSS-mol危险分层及CMML亚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对43例CM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核型32例,异常核型11例。异常核型包括6例+8,1例+8合并复杂核型异常,1例单纯复杂核型异常,1例der(9),1例-7,1例+9。在17例SRSF2突变患者中,12例为正常核型,3例为+8,1例为+9,1例同时携带der(18)、t(1,18)、-y的复杂核型异常。SRSF2突变在正常核型中的检出率37.5%(12/32),略低于在异常核型中的检出率(45.4%,5/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与SRSF2突变直接相关的特征性的染色体异常。

SRSF2突变在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组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60%(3/5)、21.1%(4/19)、58.8%(10/17),不同风险组之间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SRSF2突变在32例MP-CM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7.5%(12/32),略低于在MD-CMML中的发生率(45.4%,5/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SRSF2突变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8(5184)岁,明显高于野生型的51.5(23~85)岁,差异显著(P<0.001),但在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异常染色体核型比例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SRSF2基因突变与白血病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对9例SRSF2突变患者进行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11-19)个月,5例患者疾病进展为AML,急性白血病转化率为55.5%。对14例SRSF2野生型患者进行了有效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10-20)个月,4例进展为AML,急性白血病转化率为28.6%,SRSF2基因突变患者的急性白血病转化率高于野生型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值得注意的是,SRSF2mutASXL1mut双突变患者急性白血病转化率为66.7%(4/6),SRSF2wtASXL1wt患者白血病转化率为10%(1/1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6)。


三、讨论


富含丝氨酸/精氨酸的剪接因子2(Serine/argininerichsplicingfactor2,SRSF2),又称为SC35,是富含丝氨酸/精氨酸蛋白质家族的重要成员。作为RNA剪接过程中的核心调节因子,SRSF2由RNA识别基序和富含丝氨酸、精氨酸残基的结构域组成。与其他SR剪接因子相比,SRSF2具有更长的L3环区,使其能够识别前体mRNA序列的外显子剪接增强子,并通过RS结构域与其他SR剪接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前体mRNA的组成性剪接和选择性剪接[8]。

SRSF2杂合突变经常发生在第95位氨基酸,有三种常见的突变形式,分别为P95H(脯氨酸-组氨酸)、P95L(脯氨酸-亮氨酸)、P95R(脯氨酸-精氨酸),以P95H最为常见[9]。研究表明,虽然SRSF2野生型对CCNG和GGNG(N=A/C/G/U)基序具有同等的结合力,但SRSF2P95H突变体对不同SSNG(S=C/G,N=A/C/G/U)变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呈现出显著差异,表现为CCNG>GCNG>CGNG>GGNG[10]。Ma等[11]认为,SRSF2优先结合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修饰后的RNA,而SRSF2P95H突变则损害了与m5C修饰后的RNA结合的能力。Willekens等[12]的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JAK2V617F和SRSF2P95H共突变,发现SRSF2P95H延迟了由JAK2V617F引起的骨髓纤维化发展,并降低了血清中TGFβ1的水平。

SRSF2对正常造血系统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目前已在多种血液肿瘤检测到SRSF2突变。据报道,SRSF2突变发生在0.7%-5.6%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0%-3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和47%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中[9,11,13-14]。

CMM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在71-74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已有研究表明在CMML患者中,年龄>65岁是一个不利的预后因素[15]。本研究中男性患者的SRSF2突变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且与SRSF2野生型相比,SRSF2突变型发生在年龄较大的CMML患者中(中位年龄68岁)(P<0.001),提示,年龄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但SRSF2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在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方面无显著差异,亦未发现与突变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Nie等[16]的研究分析了178例CMML患者,发现携带SRSF2突变的CMML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更倾向于正常,而CMML总突变与诊断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本研究中SRSF2突变患者的中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野生型(113vs85.5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加以证实。

本研究中,43例CMML患者涉及的主要基因突变有ASXL1、TET2、NRAS、RUNX1、SETBP1、CBL、CSF3R、JAK2、PTPN11、NPM1、DNMT3A等。Nie等[16]指出,当剪接因子(如SRSF2)为主克隆发生突变时,常常伴随着TET2、ASXL1及RAS亚克隆突变。Patnaik[17]指出,在不同基因突变背景下可能导致不同类型CMML,TET2和SRSF2突变作为早期启动事件,随后伴随的ASXL1、RUNX1、SF3B1和DNMT3A突变常导致MD-CMML,而JAK2V617F和RAS突变会导致MP-CMML。Cui等[18]认为,SRSF2突变在MP-CMML患者中更为常见。本研究SRSF2突变在TET2突变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P=0.014),但该突变在MP-CMML和MD-CMML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纳入的CMML患者同时存在多个基因突变,且多突变基因存在复杂相互作用有关。

Damm等[19]的研究证明,SRSF2突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及AML早期转化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中SRSF2突变患者的AML进展率高于野生型患者,尽管因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但仍提示SRSF2突变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

接近90%的CMML患者检测到一个或多个体细胞突变。本研究结果显示,SRSF2突变的CMML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突变为ASXL1。ASXL1作为表观遗传调节因子,被鉴定为果蝇Asx基因的3种人类同源物之一。其由15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N末端区域含有ASXH结构域,在C-末端区域含有植物同源结构域(PHD)结构域。主要在最后一个外显子以无义或移码的形式突变,产生C端截短的蛋白质[20]。ASXL1突变已证实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已被纳入多种预后评分系统。Johnson等[21]指出,具有SRSF2和ASXL1共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表现出单核细胞分化,并且具有与CMML相似的突变谱系。Richardson等[22]研究分析发现,SRSF2mutASXL1mut患者的预后差于ASXL1mut或SRSF2mut患者,与ASXL1mutSRSF2wt和ASXL1wtSRSF2mut相比,ASXL1与SRSF2共突变患者的死亡率分别增加了1.4倍和1.6倍(P=0.049)。Su等[23]构建了SRSF2mutASXL1mut小鼠模型,发现与单独SRSF2或ASXL1突变的小鼠相比,SRSF2mutASXL1mut小鼠具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原始细胞计数。表明,SRFS2突变可能加剧了ASXL1突变诱导的急性白血病发生。本研究中,6例SRSF2mutASXL1mut患者中有4例发生急性白血病转化,转化率为66.7%(4/6),SRSF2wtASXL1wt患者急性白血病转化率为10%(1/10),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表明,这两种突变在髓系恶性肿瘤进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来确认这两种突变共存是否可以作为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候选基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综上所述,SRSF2突变在CMML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与CMML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系。SRSF2常常与其他基因突变伴随发生,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为ASXL1、TET2。SRSF2突变以及与共突变基因的CMML临床特点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分析加以证实。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总体样本量偏少,尚不能全面反映SRSF2突变与CMML之间的关系;由于CMML发生率较低,样本收集时间跨度大,导致病例失访而无法提供所有患者的AML转化信息;除此此外,本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仍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5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1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1):5-9.


基金资助:2022年度常州市卫健委科技项目(重大科技项目)(ZD202213);2023年度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基础研究项目(CMCB202302);常州市卫健委科技项目(QN202358);


文章来源:陶长锐,肖碧涛,吴品,等.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SRSF2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5,33(01):20-2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华血液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血液学杂志

期刊人气:580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3-2727

国内刊号:12-1090/R

邮发代号:6-54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