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

  2023-11-19    7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ALL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免疫分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层流床使用、皮肤黏膜损害、初发白细胞计数、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基础资料,先开展单因素分析,获得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儿童AL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集感染患儿血液、痰液等相应部位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统计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169例ALL患儿,共4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63%(45/169);多因素显示,年龄<5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层流床未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 d为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45例感染患儿共分离36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9株(52.7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6.67%)、大肠埃希菌(13.89%)、铜绿假单胞菌(11.11%)、阴沟肠杆菌(5.56%);革兰氏阳性菌14株(38.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89%)、表皮葡萄球菌(11.11%)、溶血葡萄球菌(8.33%);真菌3株(8.33%)。结论 ALL患儿医院感染风险较高,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年龄<5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层流床未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 d为ALL患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需以此制定防治措施,增强ALL防治效果。

  • 关键词:
  • 儿童
  • 医院感染
  • 影响因素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防控现状
  • 加入收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好发于儿童群体,可引起贫血、出血、发热等多种症状,白血病细胞也可侵犯脑膜、肝、脾等髓外组织,引起相应器官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威胁患儿生命[1,2]。临床治疗ALL以系统化疗为主,但患儿常伴有免疫功能障碍,加之化疗药物会引起免疫抑制,使得患儿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生风险较高[3,4]。而感染发生后不仅会增加ALL患儿痛苦,还会影响后续治疗工作开展。临床需尽早识别可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儿预后[5,6]。临床还还需对感染患儿开展病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分布类型,以便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早期抗菌方案。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儿童ALL医院感染防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感染防治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9例ALL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7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89±1.14)岁;体重13~49 kg,平均体重(26.41±6.14)kg。纳入标准:符合《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中ALL诊断;经骨髓细胞学、细胞化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均依据病情予以系统性化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复发性ALL;因非感染因素死亡;化疗前已伴有感染。

1.2 方法

依据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免疫分型、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层流床使用、皮肤黏膜损害、初发白细胞计数、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等基础资料。将感染患儿血液、痰液等相应部位标本送检,经镜检合格后,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开展病原菌培养及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院内感染标准为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感染为体温≥38℃,感染部位出现相应症状,且病原学培养阳性。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169例ALL患儿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②依据是否发生感染将ALL患儿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先开展单因素分析,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③统计ALL感染患儿体内病原菌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用(x¯±s)率表示计量、计数资料,用t、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LL患儿医院感染情况

169例ALL患儿,共4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63%(45/169)。

2.2 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

单因素显示,年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层流床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及住院时间与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5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层流床未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 d为影响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见表1、2。

2.3 病原菌分布特点

45例感染患儿共分离36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9株(52.7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6.67%)、大肠埃希菌(13.89%)、铜绿假单胞菌(11.11%)、阴沟肠杆菌(5.56%);革兰氏阳性菌14株(38.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89%)、表皮葡萄球菌(11.11%)、溶血葡萄球菌(8.33%);真菌3株(8.33%),见表3。


3、讨论


ALL病因极为复杂,主要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临床认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电离辐射等相关,以上多种因素持续影响,可促使造血系统发生恶性病变,使得白细胞细胞于骨髓内异常增殖及聚集,从而抑制造血功能,诱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7,8]。化疗为治疗ALL重要手段,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改善患儿骨髓造血功能,加快正常造血细胞生成。但住院化疗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感染发生后对可对患儿病情造成较大影响,增加死亡风险,及时识别感染相关影响因素,对临床防治尤为重要[9,10]。本研究结果显示,95例ALL患儿,共4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5/95);提示ALL患儿医院感染风险较高,临床需高度重视。

表1影响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影响AL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表3病原菌分布特点

多因素显示,年龄<5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层流床未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 d为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为:①年龄<5岁:由于ALL、化疗会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ALL免疫力相对较低,而年龄较小者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对病菌抵御能力更差,故感染风险更高。②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药物,能够抑制病原菌增殖,促进感染消退。临床考虑ALL病情特点,常于早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但抗生素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也会引起体内菌群失调,反而增加感染风险。③粒细胞缺乏时间≥7 d:粒细胞为体内重要防御因子,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当粒细胞缺乏后可促使机体对病原菌抵御能力降低,时间越长则抵御能力越低,易被病原菌侵袭而并发感染[11,12]。④层流床未使用:层流床是使用纯物理过滤技术构成的有效可移动洁净空间,可对局部空气净化消毒,以保护易感人群,降低感染风险。但该设备较为紧缺,价格相当昂贵,使得普及率相对较低。⑤皮肤黏膜损害:皮肤黏膜作为机体防疫第一道屏障,当皮肤黏膜出现损害时,病原菌易经破损部位侵入体内,诱发多种感染性疾病,而ALL患儿病菌抵抗力较低,皮肤黏膜损害后对较为严重,感染风险大幅升高[13,14]。⑥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发生后则提示机体存在营养障碍,而营养障碍又可促使多种免疫物质合成减少,致使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风险[15]。⑦住院时间≥30 d:医院内为病原菌分布较多地方,住院时间越长则可增加病原菌接触风险,尤其对于免疫低下患儿,长时间住院则感染风险较高。针对ALL患儿医院感染,临床还需建立健全的预防感染管理制度,并在日常诊疗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根据上述高危因素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全方位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效果,降低ALL患儿感染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45例感染患儿共分离36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9株(52.7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6.67%)、大肠埃希菌(13.89%)、铜绿假单胞菌(11.11%)、阴沟肠杆菌(5.56%);革兰氏阳性菌14株(38.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89%)、表皮葡萄球菌(11.11%)、溶血葡萄球菌(8.33%);真菌3株(8.33%)。提示革兰氏阴性菌为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临床治疗还需依据病原菌分布特点选用适宜抗菌药物,以促进感染消退。革兰氏阴性菌为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内,当机体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免疫力下降时,则易被该病原菌侵袭,从而诱发感染,故临床早期抗感染方案可以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待后期病原菌培养结果出现后再行治疗方案调整,以增强感染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ALL患儿医院感染风险高,年龄<5岁、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粒细胞缺乏时间≥7 d、层流床未使用、皮肤黏膜损害、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30 d为影响ALL患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且革兰氏阴性菌为感染主要病原菌,临床需及早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并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制定早期抗感染方案,加快感染消退。


参考文献:

[1]邹尧,陈晓娟,刘晓明,等.单中心应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94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4):1075-1080.

[3]崔清彦,张婷,陈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23):72-76.

[4]曹彤,阳艳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2):173-176.

[5]周淼,赖艳丽,赖斌斌,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3):387-389,398.

[6]赵继鸥,袁玉芳,张荣荣,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期间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9,34(4):370-374.

[7]李笋,孙立涛,杨乐,等.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9):1333-1336.

[9]刘颖,陈艳,万叶明,等.CRP与PCT和IL-6早期诊断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8):2855-2858.

[10]张利萍,陈红英,胡晓,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期间感染及脓毒症的临床诊治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7):618-623.

[11]黄莉,姚红霞,林丽娥,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7):2631-2634.

[12]魏同,毛夏丽,周琪,等.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0,33(9):634-639.

[13]林嘉乐,刘亢亢,储金华,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28(3):767-774.

[14]包鸿,徐大明,李天宇,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菌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1):3328-3333.

[15]贠淑茸,孙文华.7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7):1081-1083.


基金资助: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190960);


文章来源:张玲,高楠,王勤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1):1839-18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白血病•淋巴瘤

期刊名称:白血病•淋巴瘤

期刊人气:16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陕西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9921

国内刊号:11-5356/R

邮发代号:22-10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