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白血病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经化疗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0例白血病患者中,化疗后发生感染的有48例,占比68.57%(48/7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肛周基础疾患、深静脉置管、住普通病床或优质病房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化疗次数、置管时间、免疫功能、糖尿病、化疗强度、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程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与白血病患者化疗发感染的发生联系紧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化疗强度高、住院时间≥4周、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化疗次数>11次、有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等为感染出现的有关危险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据此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感染发生,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白血病为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该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紧密相关[1-2]。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习惯转变,白血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为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常选用化疗治疗白血病[3-4]。化疗后患者病情虽可得到控制,但化疗所用的细胞毒性药物会给机体内正常的免疫细胞造成损害,使得效应T细胞过量损伤,从而增加感染发生概率[5-6]。感染为白血病患者化疗时最为多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给患者造成较大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明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最大程度确保患者的身心安全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年6月—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白血病患者为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经化疗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究与感染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认识,为预防感染、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1.79±5.48)岁。
纳入标准:患者经由临床有关检查确诊;患者病历有关资料齐全;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机体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存在全身性感染者;骨髓移植患者;诱导缓解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者;存在神经疾患者;伴有免疫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化疗的白血病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肛周基础疾患、深静脉置管、住普通病房或优质病房、年龄、化疗次数、置管时间、免疫功能、有无糖尿病、化疗强度、住院时间、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程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等。记录感染发生情况,探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诊断标准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痰培养结果呈阳性,伴有发热、寒战、咳嗽等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情况
70例白血病患者中,化疗后发生感染的有48例,感染率为68.57%(48/70)。
2.2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肛周基础疾患、深静脉置管、住普通病房或优质病房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化疗次数、置管时间、免疫功能、糖尿病、化疗强度、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程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与白血病患者化疗发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化疗强度高、住院时间≥4周,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讨论
感染是白血病化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存在患病率高、进展迅速等特点。一旦发生感染,会加剧患者自身病情与经济压力,威胁患者身心安全[7-8]。临床针对白血病患者常采用化疗进行病情控制,但患者机体免疫力较低,化疗会使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从而极易被病原菌入侵而诱发感染[9-10]。尽早明晰医院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获得优良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70例白血病患者中,化疗后发生感染的有48例(68.57%),提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需予以积极重视。本研究还显示,年龄≥60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化疗强度高、住院时间≥4周,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1)年龄≥60岁。年龄愈大的患者,基础疾病多,肺功能愈发衰退,肺组织弹性变差,分泌物难以排出,而且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较差,易感性较高,故极易发生感染。(2)化疗次数>11次。化疗会增加患者的创伤,损害患者机体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感染发生概率[11-12]。(3)置管时间>11 h。置管时间越长,病原菌经导管进到血液的概率升高,从而提高感染发生率。(4)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免疫力降低,给病原菌可乘之机,继而提升感染率。(5)有糖尿病。糖尿病持续发展,会引起代谢异常及血液循环异常,致使白血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降低更为明显,故感染风险更高。(6)化疗强度高。化疗强度高严重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当病原菌侵入机体,免疫系统难以提供有效的免疫支持,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7)住院时间≥4周。住院时间长,患者口咽、鼻咽部的定植菌可伴随多项操作进到下呼吸道。外源性感染亦至关重要。病房内人员密集,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较大概率随时排出病原体。病原菌会随被污染的器械、植入物等途径进入患者机体内,增加感染发生率。(8)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核酸代谢。白血病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应用激素治疗周期较长,不会因粒细胞缺乏期而停药,感染概率随之上涨。糖皮质激素有抗感染反应的作用,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有较大概率被掩藏,延误诊治。(9)骨髓抑制严重。骨髓抑制程度越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就越多,导致免疫功能缺陷,从而诱发感染。(10)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机体炎症反应越重,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提升感染率。
表1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表2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告知易感染部位,加强卫生护理方法宣教,尤其注意口腔、肛周的卫生。患者家属亦要注意自身的个人卫生。(2)病房的管理与消毒。化疗后,患者免疫力降低,需尽量将化疗前后患者的病房分开。对于已进行放疗的患者,需按其机体白细胞情况,安排在不同房间内。对于免疫力低下患者,病房需进行更高级别的消毒。如有必要,可设置隔离病房。(3)提升护士的素质与工作质量。定期组织所有护士参加培训,规范无菌操作流程,提升护士专业水平、服务态度以及责任心。
综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情况较为严峻,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60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化疗强度高、住院时间≥4周、使用糖皮质激素、骨髓抑制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临床需对上述影响因素予以高度重视,据此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效预防并控制感染,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参考文献:
[2]张晓波,谢佳,王浩,等.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J].海南医学,2019,30(15):1914-1917.
[3]唐晶,张荣,李冬梅.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现代医学,2020,48(11):1448-1451.
[4]于巧,张亚琳,林姗姗,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67-70.
[5]孙舒君,刘元昉,叶雅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7):718-720,747.
[7]孙琛,李艳,郑玮,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7):1053-1055,1068.
[8]贠淑茸,孙文华.7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7):1081-1083.
[9]李妍,孙成栋,赵弘.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下呼吸道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9):1001-1003.
[10]马月,吴蓓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膳食摄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8):23-27.
[11]乐哲元,王超.白血病化疗患者加强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231-4232.
[12]刘斌,赵西西.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干预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4):38-41.
文章来源:李金霞,张亚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1):5-7+11.
分享: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ML)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属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类别,具有外周血单核细胞持续增多(>1×109/L),高风险(约15%-30%)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特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大约为1-3年[2]。
2025-02-12急性白血病( AL) 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疾病,病情凶险,且易复发,病死率较高。AL 不同于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会随着血液流动而遍及全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AL 患者临床可表现为出血、贫血、发热等症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是 AL 主要发病类型,后者的发病率较高。
2025-02-10氟马替尼是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BCR-ABL激酶有更强的抑制活性[3]。Ⅲ期临床研究证实,氟马替尼一线治疗CML的疗效优于伊马替尼,缓解更快、更深,且安全性更优[4]。但是,老年人群二线治疗使用氟马替尼的报道较少。
2025-01-1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主要与染色体交互异位,产生BCR-ABL基因有关,这是因为该基因会调控细胞周期,从而造成细胞恶性增生、凋亡,从而诱发疾病,该病在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下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该病不同分期的症状有所不同,慢性期主要为贫血、食欲降低、左上腹痛、早饱感等症状,不及时医治将会诱发感染。
2025-01-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它是由于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发生异常增生所导致的。这种疾病的特征在于骨髓中会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无法正常发育成熟,从而导致骨髓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的血细胞生成。
2025-01-08发病对患儿消化、呼吸及泌尿系统等均可造成损伤,并引起电解质、酸碱紊乱,甚者可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1];且患儿发病后生存周期会严重缩短甚至死亡,故临床应积极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以延缓患儿病情进展,延长生存周期[2]。
2024-12-09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髓系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细胞周期进程受到影响的恶性疾病,表现为骨髓正常造血能力衰竭,易出现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方式仍是治疗该病的传统手段,但这些方法增加了患者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以及合并症与免疫抑制的出现概率。
2024-12-0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骨髓造血细胞异常低分化的寡克隆恶性增殖性疾病,也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标准诱导缓解化疗、新型靶向药物、表观遗传学治疗乃至骨髓移植方案不断优化与改进,但由于AML疾病本身的高度异质性,加之其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AML患者仍面临复发和难治性问题的困扰。
2024-12-02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扩增的血液肿瘤,白血病细胞增殖不受控,在骨髓以及其他组织大量聚集,影响正常造血功能,病情逐渐进展,损伤患者多处组织与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存。病毒、化学、放射、遗传等因素均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患者经化疗后的预后情况受耐药性或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
2024-12-02ATM调变前后hnRNPK的表达变化与其保持一致,与自噬蛋白LC3Ⅱ的表达一致,抑制自噬后,ATM/hnRNPK信号表达亦可降低,表明,ATM/hnRNPK信号轴表达增高对于自噬及耐药有增强作用,验证了ATM/hnRNPK信号与自噬及髓系白血病耐药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局限于细胞株,仍需要动物实验及骨髓样本进一步验证。
2024-11-29人气:21758
人气:18292
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白血病•淋巴瘤
期刊人气:1581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陕西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9921
国内刊号:11-5356/R
邮发代号:22-10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474
影响因子:2.876
影响因子:0.89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15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