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4-08-12    6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究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特征情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的高低将患儿分为正常组(心理行为正常)与异常组(心理行为异常)。比较两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98例学龄期白血病患儿中,心理行为异常者34例,异常率为34.69%。不同独生子女、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95%CI):2.557(1.270~5.149)]、病情严重程度[OR(95%CI):2.119(1.283~3.500)]、父母文化水平[OR(95%CI):3.508(1.598~7.698)]、家庭功能[OR(95%CI):2.217(1.460~3.365)]及家庭教养方式[OR(95%CI):4.773(1.938~11.759)]为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均为影响其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临床需根据以上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心理行为。

  • 关键词:
  • 儿童
  • 儿童恶性肿瘤
  • 学龄期
  • 心理行为
  • 白血病
  • 加入收藏

流行病学指出,国内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5/10万,且呈逐年递增态势[1-2]。白血病在儿童恶性肿瘤致死中居首位,属于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对儿童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不断成熟,白血病患儿治愈人数日益增加,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疾病或治疗带来的痛苦体验,导致患儿身心出现严重损伤,加之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相比成年人更易引发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对患儿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5]。学龄期儿童已基本具备理解、表达能力,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独立阐述自身不适及内心感受[6],故了解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备受临床医师关注。但目前临床关于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相关因素的分析。为此,本研究探究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特征情况,并分析影响其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改善白血病患儿心理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白血病;②年龄6~12岁;③交流能力正常,阅读、书写能力良好;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理异常;②肺、肾等脏器功能缺损;③存在其他恶性肿瘤;④有先天性心脏病;⑤患儿家属有交流障碍;⑥有明确的精神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人口学特征

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独生子女、居住地、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疾病类型、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其中家庭功能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mily Function Scale, FAD)[7]进行评估,量表包括60条项目,每条计1~4分,评分>128分为家庭功能较差,61~128分为家庭功能一般,0~60分为家庭功能良好。

1.2.2 心理行为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8]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由患儿父母填写。量表包括社会能力、行为问题两部分,前者共有7条项目,一般不计分;后者共有113条项目9个维度,男童与女童有所不同[性问题或不成熟(女性)、违纪、攻击性、多动、社交退缩(男性)、体诉、交往不良(男性)、抑郁、分裂样(强迫性)],每条计0~2分,得分越高表示行为问题越大。行为问题总分正常值男40~42分、女37~41分,>98分则为异常。量表Cronbach′s α=0.89,具有良好信效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描述,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

描述,比较行t检验;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特征

98例学龄期白血病患儿中,男童CBCL得分为(52.13±7.05)分,女童CBCL得分为(32.71±5.88)分。根据CBCL评分是否>98分将患儿分为正常组(64例)和异常组(34例)。

2.2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一般资料分布

98例学龄期白血病患儿中,年龄≥9岁54例,<9岁44例;男性63例,女性35例;独生子女46例,非独生子女52例;居住地:城市55例,农村43例;病程:≥1年46例,<1年52例;病情严重程度:一般42例,急36例,危重20例;医疗付费方式:自费25例,医保或其他73例;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13例;父母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或中专55例,大专及以上28例;家庭月收入:≥5 000元56例,<5 000元42例;家庭功能:良好32例,一般39例,较差27例;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23例,专制型43例,溺爱型27例,忽视型5例。

2.3 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单因素分析[例

不同独生子女、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功能、家庭教养方式的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医疗付费方式、疾病类型的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将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正常=0;异常=1)设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差异的因素[独生子女(否=0;是=1)、病程(<1年=0;≥1年=1)、病情严重程度(一般=0;急=1;危重=2)、父母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0;高中或中专=1;初中及以下=2)、家庭月收入(≥5 000元=0;<5 000元=1)、家庭功能(良好=0;一般=1;较差=2)、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0;专制型=1;溺爱型=2;忽视型=3)]设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为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多因素分析见表2。

表2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讨 论


近些年儿童白血病治疗缓解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虽然得到极大提升,但此病治疗时间较长,特别是对学龄期患儿而言还需追求更高心理行为健康[9-11]。由于学龄期儿童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极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而引发心理行为问题[12]。因此,充分了解学龄期患儿心理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对促进其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98例学龄期白血病患儿中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为34.69%,提示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早期关注患儿心理改变情况,及时给予有效心理干预,促使其心理水平提升是关键。为了解影响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先从年龄、性别、家庭教养方式等可能因素进行查询分析,发现独生子女、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与患儿心理行为有关。本研究对上述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①病程:病程≥1年的患儿更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病程较长的患儿住院次数较多,治疗次数随之增加,由于反复住院接受治疗,患儿难以像其他正常学龄期儿童一样玩耍、上学,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放化疗等带来的脱发等不良反应会使患儿外表特征发生变化,使患儿出现恐惧等心理,加重其身心负担,引发心理行为问题[13-14]。②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急或危重患儿更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患儿由于病情较急或危重,所需治疗时间更长,接受的放化疗更多,而频繁放化疗会消耗患儿精力,使其积极性下降,致使心理创伤,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15-16]。③父母文化水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患儿更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学龄期患儿年龄较小,对父母依赖性较强,加之此阶段患儿认知能力尚未形成完善,父母应对疾病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对患儿产生影响;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更能通过多渠道获得正确的白血病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疾病认知,从而积极主动应对疾病,并为患儿提正面引导,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念,有益于稳定患儿心理状态,降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概率;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对白血病认知有限,难以给予患儿更开明的指引,甚至将自身恐惧不安情绪传递给患儿,增加患儿心理行为问题[17-18]。④家庭功能:家庭功能较差的患儿更易发生心理行为问题。推测可能是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比较依赖父母,功能较差的家庭在面对患儿疾病时难以正确应对,与患儿沟通存在障碍,难以为患儿提供良好家庭情感支持,影响患儿心理成长,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19-20]。⑤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家庭教养的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专制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中,父母过于独断专权或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表达自身想法或表达过度,当面对疾病时,患儿心理受到巨大创伤,父母难以为患儿提供正确指引,患儿内心情绪难以排解,长此以往,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影响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相关因素多样,临床需重视这一问题,结合实际进行健康宣教强化[21]、心理支持强化[22]、增加家庭支持[23]等一系列针对性干预,以缓解患儿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心理行为,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现状不容乐观,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父母文化水平、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均为影响其心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临床需根据以上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心理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晓佳,龚爱红,方浩.2011年—2020年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J].中国病案,2022,23(5):34-38.

[2]杜晓亮,温凯丽,孟月,等.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J].中国病案,2021,22(8):81-84.

[8]苏林雁,李雪荣,罗学荣,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再标准化及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4-6,63.

[9]丁璐璐,张永辉,徐源佑,等.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白血病生存率长期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22,31(11):892-897.

[10]陈燕茹,马佩芬,王丽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创伤后成长及应对方式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1,26(2):124-126.

[11]刘珊珊,王燕青,陈小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5):3558-3561.

[12]王亿兰,骆艳,朱焱,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贵州地区学龄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1):53-58.

[15]周红花,张春梅,沈晓雯,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4):508-511.

[16]赵钧涵,罗萍,马居里.白血病患儿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1):87-93.

[18]梁愉坤,赵小平,陈娟.白血病患儿父母挫败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2,36(7):1297-1299.

[20]刘珊珊,王燕青,陈小桥.白血病患儿家庭坚韧性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3):3073-3076.

[21]宋小秀,任艳霞,李战华,等.健康教育路径对白血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14):1510-1512.


文章来源:张超琅,潘玲丽,蒋丽丽.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4,39(16):3108-31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白血病•淋巴瘤

期刊名称:白血病•淋巴瘤

期刊人气:16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陕西省肿瘤医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9921

国内刊号:11-5356/R

邮发代号:22-107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