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炎症性疾病,由肺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引起。其特征是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持续低氧血症,病死率高达40%。机械通气和激素给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ALI治疗方案,但仍缺乏副作用较小的有效治疗药物。ALI属于中医“爆喘”“喘脱”范畴,治疗上主要涉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等中药及方剂。
39
0
108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等。FC女性患病率高达8%,明显高于男性的4%。该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易伴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亦可并发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甚至发展为直肠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特征,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步上升,临床难以根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多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失调、微生物生态失调、环境等因素有关。
15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患者耐受性降低及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
68
肠道肿瘤从部位上主要分为小肠肿瘤和大肠肿瘤,从病变起源上分为上皮源性肿瘤(如结直肠癌等)和间叶源性肿瘤(如肠间质瘤等),虽然发生在小肠的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但临床中一旦考虑患者疑似患有肠道肿瘤,就必须及时完成内窥镜检查,此时肠道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8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易激综合征,占肠易激综合征的60%~70%。其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不仅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还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是目前急需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的疾病之一。对于IBS-D,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存在不良作用大、容易反复等缺点。
55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在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3位,我国发病率排名第2位。肠造口术是治疗结直肠癌常用且有效的外科术式之一。我国至今大约有100万例肠造口病人,每年以10万例的速度递增,且今后呈只增不减的趋势。尽管行肠造口术后延长了病人生存时间,但大部分癌症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改变、身体形象紊乱等。
138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消化功能障碍等状态,能量消耗剧增,因此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目前在ICU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已在危重患者营养指南中明确指出,只要患者肠道状况允许,就应尽早使用。肠内营养(EN) 指通过口服或管饲形式,为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胃肠道提供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
52
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CP),简称肠息肉,是指机体肠腔内或肠系膜上的赘生物或隆起性组织,是下消化道常见的一种疾病[1]。结直肠息肉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其中腹泻占33.61%。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的大肠息肉检出率从11.49%至26.64%不等,早期国内统计肠息肉的癌变率在1.4%~9.4%之间。
62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口服或管饲途径,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受原发疾病、制剂应用不当等因素影响,病人在肠内营养期间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腹泻作为最常见并发症,在我院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约为31.69%,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可达54.17%。
160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1],发病前期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匿性,随着病情的逐渐进展,可出现腹部疼痛、大便异常、血便甚至肠梗阻等症状[2]。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3]。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其具有微创、视野良好、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4]。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可以较好的将肛门功能保留,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
66
腹泻(Diarrhea)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肠道疾病,其病理学表现为肠道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下,黏膜发炎、水肿,肠分泌及运动功能亢进,出现稀便和便频等症状[1]。由于不良反应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及可及性强的优点,中药在治疗腹泻的使用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且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等可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2,3]。
181
急性腹泻(acute diarrhea,AD)是腹泻疾病的一种,具有发病迅速,周期较短,其主要病变在小肠,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排便频率增加等症状[1]。2016年,全世界因腹泻而发生的病例超过44亿,死亡人数超过160万。既往数据显示,我国全人口的腹泻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50~3.38次/人/年[2],急性腹泻依然是我国面临的一个较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80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隶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目前已经确定了200多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除脊灰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之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新鉴定的其它肠道病毒称为新型肠道病毒。近年来,肠道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相关报道逐渐增加,有研究指出在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疾病病例中,肠道病毒感染占有很大比重。
54
影响因子:1.370
影响因子:1.207
影响因子:0.920
影响因子:0.130
影响因子:0.809
影响因子:0.96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