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现今为了让蜜蜂遗传育种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蜂业提质增效升级,对其开展了此项专利调研工作;通过对2009-2018年公开或公告所涉及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的专利申请及授权专利的检索,以及对上述专利检索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透过专利申请角度介绍了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表明,蜜蜂育种专利内容方面,研究重点是培育蜂王、雄蜂的蜂箱及其附件,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优势;蜜蜂育种相关技术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基因育种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
我国是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养蜂业发展对于满足蜂产品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1]。随着养蜂业的转型升级,蜜蜂饲养模式正在从零星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发展[2],蜜蜂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备受业界的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蜜蜂基因工程技术为蜜蜂遗传育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依靠现代基因工程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够较大地缩短蜜蜂育种周期,加速蜜蜂繁育进程,对于实现蜜蜂种质创新、选育新的蜜蜂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专利实力是衡量一个领域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专利的申请发展情况可反映该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3]。本文旨在通过对近年我国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的申请、授权、内容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2009-2018年公开或公告的在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或授权的案件,从专利申请角度揭示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我国蜜蜂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便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行业相关人员了解该领域内的专利技术发展及分布情况,从而提出实施蜜蜂育种高技术产业化对策,制定我国加快蜜蜂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
1、方法
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www.pss-system.cnipa.gov.cn)作为数据源,检索设定的时间起止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和授权的专利为检索对象,检索的主IPC分类号为A01、A6lD、B65、c07K、c12、G02,检索的关键词为蜜蜂、蜂王、雄蜂、蜂种、品种、杂交、繁育、培育、选育、育种、培养、繁殖、交尾、育王、授精、基因,对符合检索要求的蜜蜂遗传育种相关专利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专利申请检索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申请261件,为了便于统计分析,将按照中国专利数据库主分类号IPC进行分类,其中在申请中与A0K47/00雄蜂箱(A01K47/02雄蜂巢框架的结构或布置,A01K47,04人造雄蜂巢,A01K47,06雄蜂箱的其他零部件)85件。A01K49/00育蜂箱、蜂王转移或诱入笼等66件。A01K67,00蜜蜂新品种(繁殖或授精方法人)48件。C12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等20件。其他育种相关的42件。按ICP主分类分析比较见图1。
图1 按lCP主分类分析图
(1)申请量年度变化: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申请量的年度变化情况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在2012年后,专利申请量保持在2位数,特别是在2014年和2017年,专利申请量出现2个高峰,据此可以推断在此期间蜜蜂遗传育种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图2 申请量年度变化
(2)授权量年度变化:蜜蜂遗传育种专利授权量按年度变化情况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2009-2012年蜜蜂遗传育种专利授权数量较少,但是从2013年以后授权数量在一个区间内稳定发展,特别是在2叭3年的授权数量最多,达到峰值38件。说明我国蜜蜂遗传育种研究还是具有较强优势,保持稳定发展。
图3 授权量年度变化
(3)申请量按省份授权量年度变化: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申请量按省份年度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申请量前10名的各省份年度变化
(4)授权量按各省份年度变化:蜜蜂遗传育种专利授权量按各省份年度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授权量前10名的各省份年度变化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2009-2018年的10年间,检索到的蜜蜂遗传育种的专利,其中四川的申请量最多,授权量也最多,存在一定的地域优势。
(5)申请量前10位申请人情况: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申请前10位申请人的情况见表3,从表3中看出,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申请量第一位的是张诚,为44件,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有19件,接下来是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的18件、福建农林大学11件、江西农业大学11件、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0件,申请时间主要分布在1998-1999年和2005-2006年2个时间段,另外结合申请人类型来看,蜜蜂遗传育种在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企业申请量。
表3 申请量前10位申请人
(6)授权量前10位申请人情况:蜜蜂遗传育种专利授权量前10位权利人的情况见表4,表4显示,位于专利授权量前5位的分别是张诚、成都诚克兄弟蜂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表4 授权量前10位申请人
(7)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相关技术统计:在与蜜蜂遗传育种密切相关的专利中,申请的蜜蜂基因育种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相同,都是10个,见图4和图5,由图可见基因育种技术发展迅速,高等院校包揽了全部蜜蜂基因育种专利,而蜜蜂人工授精技术专利中,科研单位和高校申请数量占绝大部分,而近年来个人也积极探索蜜蜂人工授精技术,显示出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相关专利申请的积极性。
图4 蜜蜂基因技术相关专利
图5 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相关专利
3、讨论
通过对近10年蜜蜂育种相关专利的统计分析表明:
(1)培育蜂王、雄蜂的机具仍然是我国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研究的主方向,其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多,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这与蜜蜂育种机具使用普遍有密切关系;
(2)在育种相关技术方面,常规杂交育种技术以其经济实用、简单易行的特点仍然是国内主流的育种技术,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蜜蜂育种现状相一致湖;
(3)尽管科研工作者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也大量介入了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如细胞培养工程、生物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等,但是使用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的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远低于使用常规杂交技术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这可能与蜜蜂生物工程技术育种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关,也可能与国际对转基因生物的审核持谨慎态度有关;
(4) 在蜜蜂育种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持有量占有较大比例,显示出其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说明国家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上对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必将引领蜜蜂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同时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存在巨大潜力;
(5)个人和公司也积极参与了蜜蜂育种专利研究工作,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加快蜜蜂授粉技术推广促进养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蜂业,201O,61(05):5-6,18.
[2]胡军军.以产业化模式发展养蜂,促进我国蜂业尽早实现规模化养殖[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7次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4.225-227.
[3]谢文闻,李莹.童越敏,何薇莉,刁青云.我国蜂产品专利申请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10016-10020.
[4]韩宾.李建科.2017年国内外蜂机具专利综述[J].中国蜂业,20l8.69(05):53-54.
[5]陈强,张万超.养蜂机具相关专利信息分析[J].中国蜂业,2015.66(10):44-45.
[6]王静.蜂王人工授精仪的专利技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396.
常志光,王冰,薛运波,等.我国蜜蜂遗传育种专利统计分析[J].蜜蜂杂志,2019,39(11):15-18.
基金项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CARS-44-J)(J3),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0312004ZG).
分享:
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养蜂不仅可以生产营养丰富的蜂产品,同时可以通过蜜蜂授粉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具有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2]。
2023-10-30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畜牧、蔬菜等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3-09-23本文总结了蜜蜂授粉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贵州的猕猴桃园均以人工授粉为主,蜜蜂授粉占比较小,贵州省猕猴桃授粉面临人工授粉成本较高、对蜜蜂授粉接受度低的双重挑战;中蜂蓝莓授粉技术体系已较为成熟;为油茶授粉需在油茶林附近及林下套种其他冬季蜜源植物;火龙果授粉需先利用一定条件的人工诱导。
2021-09-08蚕桑产业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蚕农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经济常态下,江苏省作为蚕桑生产主产区,需要深入研究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家蚕饲养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省力化等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桑蚕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1-09-08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21-04-02为了探明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放蜂距离和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放蜂点较近缨小蜂的寄生率较高,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但距离3m和5m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寄生率也随放蜂数量增加而极显著升高,当蜂种与褐飞虱的数量比超过10︰1,寄生率趋于稳定,维持在96%以上。
2021-04-01在海安桑蚕业这一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该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如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桑蚕产量减少,桑蚕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桑蚕制品销售模式过于传统等,提出了建设规模化桑蚕文化园、企校联合推进技术研发、积极响应东桑西移政策等对策建议。
2021-03-29本标准规定了在网室隔离条件下,春油菜制种中实施壁蜂辅助授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北方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网室隔离条件下的授粉作物可参照执行。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0-12-05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桑树的种植面积,桑树在蚕桑产业生产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蚕丝市场不稳定,养蚕经济效益比较低,加之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收入比较高,一些养殖户开始放弃养蚕转而开始蔬菜和中草药的种植,导致蚕树的面积不断减少,造成总体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
2020-11-19对于球囊菌的相关研究在近些年才逐渐推广起来,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测序技术以及组装软件的制约,导致对其基因组信息的信息补充始终不够完整。本文所采用的RNA-seq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测序等研究,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
2020-10-24人气:2364
人气:1813
人气:1540
人气:1275
人气:10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蜂业
期刊人气:15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412-4367
国内刊号:11-5358/S
邮发代号:82-567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37
影响因子:0.110
影响因子:0.486
影响因子:0.147
影响因子:0.10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