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材料科学与物理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能解决材料科学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因此,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应用这一课题进行了探析,以期促进材料科学的进展。
1、前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持续推动了物理学发展。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通过物理学能让人们更好的探索世界,基于物理学的研究能有效了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各种现象本质。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给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材料科学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材料科学发展过程当中会碰到一些需要的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能推动材料学中碰到问题的解决,因此,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结合具有深刻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应用这一课题进行了探析。
2、物理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效地推动了材料科学发展,材料科学是各行各业在发展中所要用到的基础性学科。由于材料科学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的标志。物理学在发展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发展水平,促进了材料科学在新技术中的发展,在发展中具有较为突出效应。在物理学中凝聚态物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材料科技术应用发展让新型晶体和晶体学、高温超导等材料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综上,物理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的应用
(1)表面和界面
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相关研究融合在在一起,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最主要的表现,即是在表面和界面方面。离子束、电子束和激光束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其他类型材料的表面处理。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EM)和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FIM)AP,他们为了解表面和界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物理学科的研究探析电子和表面碰撞引起的非弹性散射,通过这一物理变化让电导率的数据发生变化,让霍尔系数发生改变,促进电流磁场效应的产生。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应用使的膜的厚度要远小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基于物理学与材料科学技术让DE Broglie的波长发生变化,基于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作用机理,对膜的两个表面之间来回移动的电子发生作用。通过在表面数据可看到原子被周期性地中断了,因此将产生表面能级的变化。基于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表面状态的数量与表面上的原子数量相同。
在表面磁原子的作用下,会引起近邻原子数的变化,表面磁原子的作用下会减少近邻原子数量,近邻原子数量的减少和表面原子磁矩的增加是物理学与材料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半导体和金属界面的应用分析,可看到半导体和氧化物界面的特性对器件具有显著的影响,但对其电特性知之甚少。晶界是一种重要的内界,对材料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化学家从化学知识角度诠释了半导体和金属界面的化学反应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展和研究领域的拓展,晶界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成为热点,表面和界面在应用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表面和界面在应用让物理效应发挥的更加充分。表面和界面的应用会引发非弹性散射的改变,让变电导率、霍尔系数和电流磁场效应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晶界也会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研究中,表面和界面的概念在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在材料科学领域重点难题的解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新材料
物理学对新材料及其新应用的发现有直接影响。新材料在某些领域已达到实用水平,但在许多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扩大实际合金类型。高温超导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另一个热门话题。物理学促进了高温超导体过程技术的发展,适用于高性能、高功能和特殊性能薄膜的要求。
(3)新工艺
激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有效的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发基于材料科学的研究,通过激光拉曼光谱和XRD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够发现更多生产领域可广泛应用的新材料的晶体结构,新技术的发展可推动半导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激光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材料的表面加以探析,可以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激光束来对材料加以分析,并发挥能量承载梁的作用,可以作为制备新材料和改变材料表面的应用技术,推动技术的进步。激光技术的外延是一种制备单晶薄膜的技术。激光技术的分子束外延是一种传统的外延方法,激光技术的应用与物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在吸杂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半导体器件的制备作用,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相关研究融合在一起,在半导体材料微型自动化、快速和无损检测方法的开发、在线监测的集成电路等方面做好了实施准备。综上,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看到物理学具有广泛的知识,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给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推动力。材料科学与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科学发展过程当中会碰到一些需要的解决的问题,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能促进材料学中碰到问题的解决。物理学的发展给材料科学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引领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汪卫华.非晶态物质的本质和特性[J].物理学进展,2013,33(05):177~351.
[2]王玲俐,王建华,裴瑞敏,李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前沿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特征及演化规律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7,47(24):67~77.
[3]顾冬冬,戴冬华,夏木建,马成龙.金属构件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控形与控性的跨尺度物理学机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49(05):645~652.
[4]苗溪竹.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47~48.
[5]刘军伟,路大勇,王严东.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优化的思考与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0):40~43.
戴天石.浅析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9,(2):17.
分享: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众多工科院校的一门本科专业[5],主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科研究内容涵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种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的基本技能,探索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之间相互关系。
2025-02-07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简称 3E)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行 动,是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1-2]。为此,迫切需要 培养一大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 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 保障,从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面临的新 机遇和新挑战。
2025-01-23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LIBESS)在电网储能、电动汽车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3]。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势,成为储能领域的首选技术[4-5]。
2025-01-03“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主要内容为材料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 能之间的关系,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结合紧密[8-10] 。 材料热 处理作为实现材料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复杂的综 合过程,涉及高温、易燃易爆及酸碱腐蚀等危险操作,其热 处理过程周期长、成本高,且热处理过程中材料内部组织 的改变过程肉眼不可见。
2024-12-24一般风力发电机的使用寿命为20~30 a[3],据估算,至2050年全球将产生4.3×107t退役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废弃物[4]。传统的处理方法通常为直接存放在垃圾填埋场、粉碎用作混凝土掺料或直接焚烧回收能量[5]。然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不再是有效处理退役风电叶片的方法。
2024-12-06阴离子在生命科学、工业进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生物体中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其浓度的高低将会对人体和自然界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非金属阴离子的高性能传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2024-12-05凝胶封堵材料以其卓越的渗透性和适宜的黏度,能够迅速填充裂缝和地层孔隙。通过化学反应,这些材料能转化为凝胶,形成坚固的封堵层,从而实现高效的封堵效果。这些材料的配方可以根据油藏的具体特性和施工需求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并执行针对性的封堵作业。
2024-11-13纳滤(Nano-Fluorescence)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可有效脱除水体中的高价态离子和有机物,在水质软化、饮用水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卷式膜是当前主流的纳滤膜结构,具有制备方法简便、性能稳定等优点,但也面临着能量消耗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
2024-11-13橡胶改性沥青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橡胶沥青的性能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橡胶的种类、加工工艺、橡胶与沥青的相容性等。遇水膨胀橡胶(WSR)是一种合成橡胶材料,通过向传统橡胶(如天然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中添加吸水树脂等亲水性物质制成。
2024-11-13随着车流量和车辆荷载的不断增大增频以及高强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混凝土结构桥梁的疲劳问题日益突出。混凝土结构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整体,虽然结构的疲劳失效是突然发生的,但是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损伤累积是时变渐进发展的。
2024-11-09人气:6571
人气:5357
人气:4592
人气:4500
人气:405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工程热物理学报
期刊人气:646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0253-231X
国内刊号:11-2091/O4
邮发代号:2-185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314
影响因子:0.446
影响因子:0.197
影响因子:0.244
影响因子:0.28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