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索瑞氏-吉氏染色液对疟疾患者外周血薄血膜标本的染色效果。方法 患者,男性,53岁,2021年5月去莫桑比克务工,2022年11月11日入境深圳,出现发热,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疟疾快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考虑为恶性疟疾,遂送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采用瑞氏-吉氏染色液对该患者外周血薄血膜标本进行染色。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经瑞氏-吉氏染色后薄血膜上的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颜色鲜艳、结构清晰、易辨认,且标本可长久保存。结论 外周血薄血膜上的恶性疟原虫经瑞氏-吉氏染色的效果好,可应用于疟疾的显微镜诊断。
疟疾仍然是全球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早期诊断是疟疾治疗的基础,也是降低疟疾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键[1]。在疟疾诊断方面,显微镜技术被广泛使用,因为该技术只需要少量的血液,是一种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且与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更具有成本效益。用显微镜检查吉氏染色液染色后的疟疾病人厚、薄血膜,可直接观察患者血液中的疟原虫,是一种敏感和高度特异的诊断方法,因此仍然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2]。经吉氏染色液染色后,厚血膜经显微镜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疟原虫,薄血膜经显微镜检查不仅可以提供疟原虫的形态特征、虫种鉴别、不同的生活史阶段以及配子体的比例等信息,还可以对疟原虫进行定量分析[3]。然而,显微镜检查并非没有挑战。准确的显微镜诊断取决于外周血涂片染色的质量、功能正常的显微镜、镜检者的技能和经验等。因此,显微镜检查方法耗时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用于对低密度疟原虫血症患者的检查[4]。到目前,疟疾病人外周血厚、薄血膜主要采用吉氏染色法。然而,吉氏染色液对细胞核的着色较好、结构清晰,但对细胞质和细胞颗粒的着色较差,而瑞氏染色液对细胞质和颗粒的着色效果较好。故瑞氏-吉氏混合染色液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颗粒均着色较好,对比鲜明[5]。因此,本文探索瑞氏-吉氏染色液对外周血薄血膜恶性疟原虫的染色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疟疾患者的基本资料
男性,53岁,2021年5月去莫桑比克务工,2022年11月11日入境深圳,出现发热,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进行疟疾快速诊断检测,一种用于定性检测全血标本中疟原虫抗原的体外快速诊断试剂,结果呈阳性,考虑为恶性疟疾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1.2外周血薄血膜的制作
用移液器吸取2μL混匀后的全血滴在载玻片1/3~2/3交界处,取一边缘光滑的推片,将推片的一端从左向右缓慢接近小血滴,待血液沿推片端缘扩散后,自右向左匀速推成薄血膜。推片时两玻片间的夹角保持30°~45°,使薄血膜的血细胞分布均匀,无裂缝和空隙,血膜末端呈舌形。
1.3瑞氏-吉氏染色
1.3.1试剂
瑞氏-吉氏染色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成分:瑞氏-吉氏染色液(A液,含瑞氏染料、吉氏染料和甲醇)和磷酸盐缓冲液(p H 6.8)(B液,为磷酸盐)。
1.3.2染色方法
由于A液中含有甲醇,故血涂片不用预先固定。将血涂片平置于染片架上,滴加A液4~5滴,染色十数秒。接着将B液均匀滴加于A液上(滴加量为A液的2~3倍),以洗耳球吹出微风使液面产生涟漪状,使A液与B液充分混匀,染色6~8 min。染色结束后用缓慢的流水从血涂片编号的一端冲洗十数秒,晾干后镜检。
2、结果
2.1瑞氏-吉氏染色后外周血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观察
外周血薄血膜经瑞氏-吉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显示:环状体多位于红细胞边缘,环纤细,染成蓝色;单核或双核,染成紫红色,见图1(封底)。
2.2瑞氏-吉氏染色后外周血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观察
外周血薄血膜经瑞氏-吉氏染色后,显微镜观察显示:配子体的胞质染成蓝色,核染成紫红色,疟色素染成棕褐色,分布在核周。雌配子体呈新月形,两端较尖;雄配子体呈腊肠型,两端钝圆,见图2(封底)。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22年世界疟疾报告》,2021年全球有疟疾病例2.47亿例,死亡人数估计为61.9万[6],全球疟疾控制仍面临挑战。早期诊断对于有效地减轻疟疾的负担非常重要,准确的诊断不仅可以将疟疾与其他急性发热性疾病区分开来,而且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预防疟疾并发症并降低其死亡率。WHO建议在治疗之前,对所有疑似疟疾病例进行寄生虫学诊断检测,以避免假定性治疗,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抗疟药物的使用。两种被WHO推荐可确诊疟原虫感染的检测方法,一种是直接显微镜检查疟原虫,另一种是基于免疫层析法的快速诊断检测,即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的疟原虫抗原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疟疾[3]。显微镜技术检查疟原虫的优点在于临床工作者可以用显微镜方法以非常低的成本区分各种疟原虫的不同阶段;与快速诊断检测相比,显微镜技术检测疟疾更有效,不仅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还可以有效地计数红细胞的疟原虫感染率[7]。然而,显微镜技术检测厚血膜和薄血膜涂片的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取决于疟原虫镜检者的经验、血液涂片的质量及其染色的效果等。
对患者外周血涂片吉氏染色后,直接显微镜检测疟原虫是疟疾的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8]。吉氏染色液可使红细胞呈现粉红色,但对疟原虫和白细胞染色明显,将细胞核和染色质染成蓝色[9]。而瑞氏染色液对细胞质和中性颗粒的染色效果较好,但对细胞核染色不如吉氏染色液的清楚,故吉氏染色液与瑞氏染色液联合使用,对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5]。本文采用瑞氏-吉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显示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和配子体的细胞核与细胞质颜色鲜艳、结构清晰、对比鲜明,易辨认,染色效果稳定,可长久保存。尽管目前疟原虫吉氏法更常用,本文结果提示瑞氏-吉氏染色后的疟原虫染色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图1经瑞氏-吉氏染色的疟疾患者外周血薄血膜中的恶性疟原虫环状体(×1 000)
图2经瑞氏-吉氏染色的疟疾患者外周血薄血膜中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1 000)
参考文献:
[5]刘成玉,林发全.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272366,8197195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A1515012115,2019A1515011667);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JCYJ20220530145002006);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1SFKC003);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中大教务[2023]96号、中大教务[2022]91号);
文章来源:吴志坤,狄春光,张娴,等.恶性疟原虫薄血膜瑞氏-吉氏染色的效果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24,24(09):1252-1253+1278+1367.
分享:
乙肝主要传染期包括急性期、疾病潜伏期、慢性活动期。乙肝是常见的肝病类型,加强乙肝的防治是目前传染性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3-5]。母婴垂直传播是造成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婚前乙肝标志物检测,能够确定是否已经感染或者带菌传染性程度,可良好防治此类人群,进而控制疾病传播,对促进全面健康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5-6]。
2025-03-11虫媒传染病是指被节肢动物(如蚊、蚤、白蛉、蜱、螨等)叮咬而感染发病,以媒介的生物性或机械性传播将病原体从宿主动物传给动物或人类而引起,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传染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虫媒传染病威胁着全世界80%以上的人口,每年有70多万人死于虫媒传染病,一半人口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风险[2]。
2025-02-25仔猪黄痢主要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肠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仔猪患病后排黄色稀粪并迅速死亡,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患猪主要病理变化集中在肠道,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当机体组织出现炎症时,会导致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
2025-01-08据统计,新冠肺炎对中国餐饮业、文旅业以及工业造成了数千亿损失。一些专家学者从细胞、分子等微观结构了解并分析新冠肺炎传染机理,从生物数学角度出发去探索新冠肺炎的传播规律,以此来研制相关药物和疫苗、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来防控新冠疫情的复发并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预测[1–10]。
2024-12-0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的 2019年全球前10位死亡原因中,呼吸道感染位居第4位,导致260万人死亡。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短、发病急等特点,急性加重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5年死亡率约为50%。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Inf、MP、RSV、HRV、HADV等,多样且复杂。
2024-11-21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是目前唯一可用的M.tb疫苗,对儿童播散性结核病可发挥有效预防作用,但对成人的长期保护效应有限[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与野生株相比,BCG丢失了100多个基因编码序列,即所谓差异区域(regions of difference,RD),其包含了16个区域(RD1-RD16)[3]。
2024-11-15症状监测是指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确诊前出现的与疾病暴发相关的信息,早期发现疾病暴发的迹象,以便作出公共卫生反应。症状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型活动期间开展症状监测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之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活动中均有开展。
2024-11-04据报道,我国的传染病死因中,狂犬病紧随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之后,排名第4位,狂犬病仍然是国内引起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随着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狂犬病的防治知识被人们更多知晓[2],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且一部分人已反复多次地进行了狂犬病疫苗接种。
2024-10-1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染病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传染病监测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长期持续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对疾控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2024-10-02蚊虫是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传播登革热、黄热病、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西尼罗热、寨卡病、基孔肯雅热和辛德毕斯病等多种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疾病。上述疾病的病原分别是黄病毒属的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2024-10-02人气:16531
人气:15457
人气:14545
人气:13888
人气:1277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期刊人气:2606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省疾病预防控
出版地方:海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9727
国内刊号:46-1064/R
邮发代号:84-20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