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在体外实验中对不同类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将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extensive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XDR-MTB)、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菌液接种在培养基上,于培养3周内配置成0.5麦氏浓度的菌悬液,再倍比稀释为试验用菌悬液,分别取2.0 ml菌悬液样品置于无菌试管中;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系统PLACOAG(止血、凝固)模式对菌悬液行0、3、6、9、12、15 s处理,随后放入培养箱,21 d后分别计算各组不同作用时间存活的菌落数、杀菌对数值及杀菌率。结果:(1)H37Rv菌株(F=20.313,P=0.003)、XDR-MTB菌株(F=13.956,P=0.006)及MDR-MTB菌株(F=20.355,P=0.006)不同作用时间杀菌对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菌株在作用9 s时杀菌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03,P=0.004),XDR-MTB菌株最低(0.50±0.00),H37Rv菌株居中(1.14±0.12),MDR-MTB菌株最高(1.23±0.00);3种菌株均于作用15 s时杀菌对数值达到最大值,MDR-MTB菌株为1.71±0.00,H37Rv菌株为1.83±0.00,XDR-MTB菌株为1.35±0.21。(2)H37Rv菌株(F=10.458,P=0.012)、XDR-MTB菌株(F=10.945,P=0.011)及MDR-MTB菌株(F=9.424,P=0.015)不同作用时间杀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菌株在作用9 s时杀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890,P<0.001),XDR-MTB菌株最低[(68.25±0.00)%],H37Rv菌株居中[(92.59±2.10)%],MDR-MTB菌株最高[(94.12±0.00)%];3种菌株均于作用15 s时杀菌率达到最大值,MDR-MTB菌株为(100.00±0.00)%,H37Rv菌株为(99.26±1.05)%,XDR-MTB菌株为(96.35±5.16)%。结论: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低温等离子技术对3种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快速且明显的杀灭效果,但灭菌效果有所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策略。
结核病仍然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是预防及控制结核病的重要内容之一[1,2]。结核分枝杆菌生命力顽强,且不易被控制[3],特别是发生在肺部及皮下组织内的局限性结核病灶不易治疗,随着耐药结核病的传播,此类局限性结核病灶的治疗尤为困难[4]。有研究报道,采用抗结核药物配合局部消融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5,6],但仅局限于微波、射频及激光等消融方法,而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相较于其他消融方法具有低温、反应轻、疗程短及无明显疼痛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咽喉部疾病及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7,8,9,10]。但低温等离子技术对于不同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具有杀灭作用、杀灭所需时间及杀灭效果等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不同耐药类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旨在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1、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1.菌株: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 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室间质评下发菌株)、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extensive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XDR-MTB)菌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菌株。XDR-MTB与MDR-MTB菌株来源于临床患者,采用中和基因法由BACTEC MGIT 960系统(美国BD公司)进行分枝杆菌液体培养,再用胶体金标记的MPB64蛋白(杭州创新生物检控技术有限公司)单克隆抗体试剂进行抗原检测为MTB复合群,使用微孔板MIC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最终确定。
2.试剂:
分枝杆菌培养液(美国BD公司)、分枝杆菌营养添加剂(美国BD公司)、罗氏固体培养基(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仪器:
PLA-600等离子体手术系统及MC247等离子刀头(直径0.9 mm/长度20 cm; 成都美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 ml无菌试管;10 μl接种环(型号:65-0010,美国Biologix公司);PhoenixSpec比浊仪(美国BD公司);微生物培养箱(型号:SPX-250C;常州中诚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型号:BSC-1500//A2-X,中国Biobase公司)。
二、研究方法
1.菌悬液的制备:
取多个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3周以内的H37Rv、XDR-MTB(临床分离株)、MDR-MTB(临床分离株)新鲜菌落,经超声分散仪分散后配置0.5麦氏浓度的菌悬液,后倍比稀释为3×104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ml试验用菌悬液备用。
2.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调节:
将低温等离子系统档位调节至9档(平均功率9 W),安装等离子刀头,采用PLACOAG(止血、凝固)模式,此模式平均输出功率范围为0~350 W,其通过100 kHz的射频电场,激发电解液在电极周围形成含大量带电粒子的等离子体薄层,产生能量打开靶组织细胞的分子键。
3.试剂分组:
将实验用菌悬液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为减少实验误差,每组设计2份平行样本,实际试验样本量为对照组2份样本量,实验组10份样本量。
4.低温等离子实验方法:
于生物洁净安全柜内,分别取2.0 ml 3×104 CFU/ml菌悬液样品置于无菌试管中,调节等离子刀头约距离试管底部10 mm后对其进行处理。将刀头垂直放入装有菌悬液的5组实验组试管中央,作用时间分别为3、6、9、12、15 s, 每次刀头在试管内作用后,均经过含有75%酒精的无菌纱布擦拭充分灭菌。为防止气溶胶的产生,实验开机前需于试管口等离子刀头旁使用棉球防止气溶胶逸散。
5.菌落培养:
低温等离子实验完毕后,即将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用菌悬液吸取10 μl接种于罗氏培养基上,置37 ℃培养箱培养21 d后计算菌落数。各时间点重复上述操作等离子体处理,处理后取样测定菌落数量。
三、观察指标
分别计算上述3种结核分枝杆菌菌悬液在低温等离子不同作用时间点的菌落数,分别计算并比较3组结核分枝杆菌菌悬液在不同作用时间点的各组杀菌对数值及杀菌率。杀菌对数值=对照组平均活菌量对数值―实验组平均活菌量对数值;杀菌率=(对照组平均活菌量―实验组平均活菌量)/对照组平均活菌量×100%。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描述,多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一、3种菌株行低温等离子不同作用时间的杀菌对数值比较
H37Rv菌株(F=20.313,P=0.003)、XDR-MTB菌株(F=13.956,P=0.006)及MDR-MTB菌株(F=20.355,P=0.006)不同作用时间杀菌对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菌株均于作用15 s时杀菌对数值达到最大值。3种菌株在作用9 s时杀菌对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03,P=0.004),其中XDR-MTB菌株最低,H37Rv菌株居中,MDR-MTB菌株最高;在作用12 s及15 s时3种菌株比较杀菌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3,P=0.375;F=8.301,P=0.060)。见表1。
二、3种菌株行低温等离子不同作用时间的杀菌率比较
H37Rv菌株(F=10.458,P=0.012)、XDR-MTB菌株(F=10.945,P=0.011)及MDR-MTB菌株(F=9.424,P=0.015)不同作用时间杀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种菌株均于作用15 s时杀菌率达到最大值。3种菌株在作用9 s时杀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890,P<0.001),其中XDR-MTB菌株最低,H37Rv菌株居中,MDR-MTB菌株最高;3种菌株于作用12 s和15 s比较,杀菌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64,P=0.400;F=0.805,P=0.525)。见表2,图1。
表1 3种不同结核分枝杆菌行低温等离子消融不同处理时间的杀菌对数值比较
图1 低温等离子消融3种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杀菌效果
表2 3种不同结核分枝杆菌行低温等离子消融不同处理时间的杀菌率比较
3、讨论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其生命力持久,不易被消灭[11],发生在肺部及皮下组织内局限结核病灶的治疗尤为困难。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不宜用于临床治疗[12];而药物配合局部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消融区产生的局部高温具有明显灼热疼痛感[13,14]。因此,寻找一种有效、无明显疼痛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低温等离子技术对H37Rv、XDR-MTB及MDR-MTB均具有快速且明显的灭活效果。H37Rv、MDR-MTB从作用3 s时菌落数均明显减少,在作用15 s时杀菌率可分别达到99.26%和100.00%。而XDR-MTB于作用9 s时菌落数明显减少,与H37Rv、MDR-MTB菌组比较,XDR-MTB杀菌率在作用12 s、15 s时明显升高,在作用12 s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作用15 s可达到96.35%,意味着对于XDR-MTB,需要更长的作用时间方能提高杀菌率。
结核分枝杆菌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力[15],且微波和射频等热消融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6,17],冷冻消融最低温度为―196 ℃,单个循环时间为5~15 min[18],患者会出现冷休克风险。低温等离子消融是将射频刀头与组织之间的电解液转化成50~100 μm厚度的等离子薄层,强大的电场使等离子薄层中的带电粒子获得足够动能,从而打断靶组织分子键,使靶组织细胞裂解、萎缩、破坏,继而脱落[7,8,9,10],其单个循环持续时间一般为15 s, 并可将温度精确控制在40~70 ℃,其热损伤深度为0.5 mm, 对正常邻近组织的创伤很小[10],因此更适用于邻近重要组织脏器、血管、神经及位于浅表的病灶,患者的治疗时间短,疼痛感轻,且不易发生皮肤灼伤。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表明,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对上述3种结核分枝杆菌仅需要15 s就能达到显著的杀灭效果,通常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62~63 ℃高温需持续15 min, 或100 ℃需要5 min才能杀灭[19]。因此,考虑低温等离子消融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作用为高速运动的离子动能打断靶组织的分子键,从而快速引起病菌结构的破坏和损伤,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而非完全依赖于温度的改变,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技术对3种常见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有快速且有效的杀灭作用,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杀菌率也逐渐升高,且3种不同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在不同作用时间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的策略。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次研究仅是通过体外试验证实了低温等离子技术对3种类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明显的杀灭效果,但还缺乏相应的杀菌原理的实验验证,其他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在体实验是否具有相同的杀灭效果等。因此,下一步将考虑行局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病灶的低温等离子在体动物实验,探讨其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治疗机制,以期为结核性病变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3]舒薇,刘宇红.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4,5(1):15-19.
[4]李媛媛,苏东栋,阿尔泰.159例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1,2 (4):347-351.
[5]彭红艳,余松远,屈亚莉,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核局限性病变的初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6):549-552.
[6]董刚,张姗姗,孙璐璐,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局限性结核病变的疗效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1,37(8):944-947.
[7]向忠,陈志武,何秀波.超声引导下经皮颈椎间盘穿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9):925-927.
[8]陈春光,许萍,郭帅,等.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减容联合腺样体消融术治疗儿童鼾症的疗效分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3):190-194.
[9]王正,许晓燕,卫旭东.低温等离子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3,23(1):77-81.
[10]李志成,夏忠芳,李隽,等.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鼓膜CO2激光打孔、鼓膜置管治疗儿童OSAHS伴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7):27-32.
[11]韩文东,孙志平,丁悦娜,等.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表面去污染消毒剂杀菌效果的研究.微生物与感染,2015,10(5):301-307.
[12]徐燕,陈越英,戎毅,等.四种消毒剂对分枝杆菌杀灭效果的实验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4):396-398.
[13]杨高怡,徐建平,张文智,等.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初探.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3):232-233.
[14]李向南,张晓菊.肿瘤消融术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1,2(3):256-261.
[15]罗艺,陶凤茜,李国飞,等.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分枝杆菌环境监测及消毒设备效果分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3,4(2):135-140.
基金资助:陕西省两链融合重点专项(2021LL-JB-0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2JQ-924);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1YXYJ0001;2024JH-YLYB-0245);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3yb39)~~;
文章来源:薛莲,剧猛,黄毅,等.应用低温等离子技术灭活体外结核分枝杆菌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24,46(05):557-561.
分享:
仔猪黄痢主要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以肠炎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仔猪患病后排黄色稀粪并迅速死亡,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患猪主要病理变化集中在肠道,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当机体组织出现炎症时,会导致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
2025-01-08据统计,新冠肺炎对中国餐饮业、文旅业以及工业造成了数千亿损失。一些专家学者从细胞、分子等微观结构了解并分析新冠肺炎传染机理,从生物数学角度出发去探索新冠肺炎的传播规律,以此来研制相关药物和疫苗、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来防控新冠疫情的复发并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预测[1–10]。
2024-12-0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的 2019年全球前10位死亡原因中,呼吸道感染位居第4位,导致260万人死亡。呼吸道感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潜伏期短、发病急等特点,急性加重患者的长期预后较差,5年死亡率约为50%。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包括Inf、MP、RSV、HRV、HADV等,多样且复杂。
2024-11-21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是目前唯一可用的M.tb疫苗,对儿童播散性结核病可发挥有效预防作用,但对成人的长期保护效应有限[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与野生株相比,BCG丢失了100多个基因编码序列,即所谓差异区域(regions of difference,RD),其包含了16个区域(RD1-RD16)[3]。
2024-11-15症状监测是指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临床确诊前出现的与疾病暴发相关的信息,早期发现疾病暴发的迹象,以便作出公共卫生反应。症状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型活动期间开展症状监测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之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活动中均有开展。
2024-11-04据报道,我国的传染病死因中,狂犬病紧随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之后,排名第4位,狂犬病仍然是国内引起死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随着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狂犬病的防治知识被人们更多知晓[2],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且一部分人已反复多次地进行了狂犬病疫苗接种。
2024-10-1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染病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传染病监测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部分,长期持续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对疾控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2024-10-02蚊虫是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传播登革热、黄热病、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西尼罗热、寨卡病、基孔肯雅热和辛德毕斯病等多种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疾病。上述疾病的病原分别是黄病毒属的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
2024-10-02疟疾仍然是全球最常见和危害最严重的热带病之一,早期诊断是疟疾治疗的基础,也是降低疟疾相关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键。在疟疾诊断方面,显微镜技术被广泛使用,因为该技术只需要少量的血液,是一种简单又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且与分子诊断技术相比,更具有成本效益。
2024-10-02疟疾是虫媒寄生传染性疾病,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WHO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疟疾病例数达2.28亿例并逐年递增,控制和消除疟疾成为当前临床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Plasmodium falciparummulti drug resistance gene 1,Pfmdr1)是已知的一类与氯喹抗药性相关的基因。
2024-09-05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2752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738
国内刊号:11-9370/R
创刊时间:2016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40
影响因子:1.212
影响因子:0.321
影响因子:3.24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