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探讨智力发育障碍儿童采用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予以头针治疗,观察组予以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干预1年后患儿智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WISC-Ⅳ评分比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疗效更显著,可以明显提升患儿的智力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是一组始于发育期的认知功能损害和适应性行为缺陷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语言能力落后,行为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社会适应能力差等。该病不仅会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患儿未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压力[1]。早期有效的治疗有助于促进患儿生理、心理多方面康复,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已有研究[2]显示,中医头针可以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修复受损脑组织,有助于促进智力发育障碍患儿康复。此外,教育和康复训练也是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症状的有效手段。但康复训练是个长期的过程,为改善患儿训练体验,满足患儿居家认知训练需求,认知康复平台应运而生,其可以通过科学、系统、个性化的训练与干预措施,切实提升患儿智力水平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研究该平台与头针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给入组患儿进行编号,从1到90选择一个随机数字表,并从其中随机选择90个数字,确保选择的数字顺序与患儿的编号顺序相对应;如果随机数字表中的数字是奇数,则对应的患儿被分到观察组;如果数字是偶数,则对应的患儿被分到对照组;初次分组完成后检查分组结果,确保两组中的患儿数量大致相等,即每组45例;记录每个患儿的分组信息,以便后续的研究或实验中使用。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我院收治且与《儿童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病因诊断策略专家共识》[3]诊断标准:“a.缺陷在发育阶段发生;b.总体智能缺陷:智商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c.适应功能缺陷:标准化测试得分低于平均值2个标准差”相符者;②年龄3~12岁;③一般资料保存完整;④患儿监护人知晓研究并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①存在针刺禁忌证,比如晕针、晕血等;②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类疾病。(3)脱落标准:依从性较低,如无法坚持规定疗程的治疗或私自选择药物、其他治疗方案治疗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针治疗,具体如下。(1)取穴。智三针(神庭穴、双侧本神穴),四神针(百会穴的前方、后方、左侧和右侧,各自距离百会穴1.5寸),脑三针(脑户穴、双侧脑空穴),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处为第一针,以第一针为中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向前后各旁开1寸处分别取第二针和第三针);伴多动症者加手智针(内关穴、神门穴、劳宫穴),伴语言障碍者加舌三针(第一针上廉泉,第二、三针位于第一针左右两侧各旁开1寸处),伴听觉障碍加耳三针(听宫穴、听会穴、完骨穴),伴运动障碍加手三针(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或足三针(太冲穴、足三里、三阴交)。(2)针刺操作。患儿端坐,常规穴位消毒,取一次性毫针斜刺入穴位,下针速度要快,以减轻患儿疼痛。当进针达到一定深度,指下阻力减少时调整针尖方向,与头皮平行刺入25~35mm, 之后以200次/min的速度连续行捻转手法,具体捻针角度根据患儿耐受程度决定,针刺完成后留针1h, 其间每隔20min行捻转手法1次,每次2~3min。头针治疗15天/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10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以此方式连续干预1年。
观察组在对照组头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康复平台训练,该平台包括认知功能评估模块和认知功能训练模块,具体应用如下。(1)认知评估。平台可以通过认知相关量表、测试等评估工具对患儿的认知、语言、运动等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全面掌握患儿情况。(2)方案制定。基于认知状况的评估结果,患儿年龄、兴趣爱好等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包括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运动训练等。(3)训练与干预。①基础训练。a.感觉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大小、形状、空间定向),听觉训练(音调、韵律),认知处理速度训练(反应速度等);b.注意训练:包括一心二用(双重任务),视觉注意训练(目标搜索),持续性注意训练(小概率反应时),选择性注意训练(目标VS干扰),工作记忆训练(n-back);c.其他:心理旋转,计划能力训练(迷宫),冲动控制(Go/No go)。②应用训练。a.计算能力应用训练:包括时间、长度、重量估算训练,钱币比较训练,日常训练(看日历/菜单/物品价格等);b.记忆力应用训练:包括情节记忆(电话留言/短文细节记忆训练),空间记忆(空间细节记忆训练),容貌信息记忆训练等。(4)跟踪反馈。平台可以定期跟踪小儿的训练进展,并根据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认知康复平台治疗20~30次/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以此方式连续干预1年。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选择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常见的10种症状: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语言能力、计算力反应迟钝、嘴角流涎、手足功能不全、肢体萎软、多动、肢体抽搐作为评定指标,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上述前5种中有4种提升或前5种中有3种提升且后5种中有4种改善则为显效;前5种中有2种提升或前5种中有1种提升且后5种中有2种改善则为有效;10种中只有1种改善或均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2)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年后的智商水平变化,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4]进行智商评定,该量表包括积木、类同、背数、图画概念、译码等10个核心分测验,填写完成后将结果输入指定的WISC-IV评分网站:http: //wisc.king may.com.cn/login.jhtml进行分数处理;先组成四个合成分数包括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再合成二阶因素指数:一般能力指数(GAI)和认知效率指数(CPI),最后得出总智商(FSIQ)。见图1。
图1 WISC-Ⅳ中文版两阶因素模型结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成组设计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n,%)描述,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12(6.61±2.03)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11(6.55±2.10)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x2=0.045,P=0.833;t=0.138,P=0.891)。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更高(x2=4.906,P=0.027<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WISC-Ⅳ评分
干预后两组各项WISC-Ⅳ评分均比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前后WISC-Ⅳ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3.1 治疗效果观察
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病因复杂,既有内在遗传因素,也有脑损伤、感染性脑炎等外在因素,目前临床尚未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康复训练、针刺治疗等手段来改善其临床症状[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的效果更好。因为头针取穴为大脑皮层中神经、语言等反射区,针刺之可以促使受损的脑神经元突触自我修复及生长,进而促进智力发育障碍康复。认知康复平台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提升患儿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WISC-Ⅳ评分比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提示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智力水平。黄瑜婷等[6]的研究将精神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康复训练治疗和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干预3个月后,采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患儿C-WISC评分均高于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的患儿(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李贺等[7]研究也显示,相比单纯针刺疗法,采用目标导向性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疗效更好,可以显著提升患儿发育水平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3.2 研究优势及创新
儿童智力发育障碍发病率约为1%~3%,且近年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儿童运动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8]。早期治疗,特别是在脑可塑期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改善其运动能力及社会生活水平[9]。以往临床多采用康复训练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症状,但疗效有限。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中西医两种疗法联用治疗方式,以便发挥其协同作用,全面改善患儿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头针是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通过取百会、脑户、脑空等穴位行针刺治疗可以改善头部气血运行,修复血脑屏障损伤,益脑增智,改善颅脑功能,进而减轻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症状,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10]。认知康复平台是近年新兴的康复训练平台,可以提供记忆、注意力、思维、语言等认知训练任务,满足不同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的康复需求。而且,平台不仅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任务的难度、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等的个性化定制,还可以实时监测患儿的训练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帮助患儿及时调整训练策略,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将认知康复平台与头针治疗相结合,可以发挥二者的优势,一方面,通过认知康复平台,可以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认知训练,提高他们的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头针治疗,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修复,提高儿童的认知功能,为智力发育障碍儿童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
3.3 取穴配伍的作用
头针治疗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取穴以智三针、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为主,其中智三针包括神庭穴和左右两本神穴,穴位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针刺之可以刺激额叶神经元,影响额叶的功能活动。四神针的四针分别为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穴位主要涉及督脉等经络。针刺之可以醒脑开窍、安神定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脑三针包括脑户穴、双侧脑空穴,穴位主要涉及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经络。针刺之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颞三针选穴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等经络,针刺之可以改善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运动功能障碍。在治疗智力发育障碍儿童时,智三针、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安神益智、醒脑开窍的效果,全面改善脑部功能和促进智力发育和肌肉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疗效更显著,可以明显提升患儿的智力水平,值得临床应用。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纳入样本少,观察指标少等,未来还需进行深入研究,为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昭蓥,邓海茵,黄振明,等.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智力发育障碍儿童视知觉功能的影响[J].康复学报,2023,33(5):397-403.
[2]周游.头针配合揿针贴耳穴治疗脑瘫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4):536-53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儿童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儿童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病因诊断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11):806-810.
[4]佟正灏,张茜,张建华,等.18F-FDGPET/CT脑显像联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评估癫痫患儿认知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6):816-820.
[5]张艳梅.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9):686-689.
[6]黄瑜婷,梁华春.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在小儿精神发育迟缓中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3):1-3.
[7]李贺,吕忠礼,张纪水.目标导向性训练联合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疗效对比研究[J].河北中医,2022,44(8):1361-1364+1368.
[8]冯雅静,杨希洁,吴扬.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绥化学院学报,2023,43(1):50-54.
[9]董金容,吴晓芳.感觉统合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应用于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临床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3):135-138.
[10]于晨光,邹伟.基于头针对脑重塑调控机制探索脑瘫治疗的研究概述[J].中医药信息,2021,38(8):66-69.
文章来源:杜乐品,林小扬.认知康复平台联合头针治疗智力发育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24,37(05):1200-1203.
分享:
随着康复医学的大力发展,已逐渐形成系统性干预方案,运动疗法是精神发育迟滞干预过程的主体环节,其通过强化本体感觉输入,重构运动反射路径,以此促进患儿运动、感知等全方面发展[5-6]。但随着病程的延长,运动疗法对患儿智能开发刺激有限,无法直接刺激颅脑神经发育,干预效果不理想。
2025-01-20经颅磁刺激通过在头皮上放置小型线圈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而调节神经电生理活动,其通过调控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DA)等关键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可以调节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回路,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2]。
2025-01-10有资料显示[2],引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因素、儿童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有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患儿的家庭关系、学业成绩、同伴交流等均有影响,如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可造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终身疾病,仔细的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临床中常采用药物、训练、心理、物理等方法进行治疗[3]。
2024-12-13近年来,随着学业加重、家庭变故等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明显提升[1-2]。临床主要采取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3]。心理治疗对缓解抑郁症患者精神症状有一定帮助,但见效慢、费用高,不具有普适性。物理治疗有电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光照疗法等,但存在效果不明确、适应证范围小等缺点[4]。
2024-12-09近年来发现,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3],对青少年自身及家庭成员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研究表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身行为发生率可高达39.0%[4],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5-6]。
2024-12-02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等。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约为1%,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疾病的病程长,且目前无特效药,主要以行为与教育干预为主[2]。
2024-11-11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通常在青春期开始,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沮丧、失眠或睡眠过度、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症状。这种情绪障碍可能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业和社交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涵盖了情绪不稳定性、社交退缩、自我评价低和对抑郁性思维的倾向。
2024-10-30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俗称孤独症、自闭症,是以重复刻板行为、兴趣低下及社会交往障碍为核心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患[1]。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截至2022年全球ASD病例达7800万例,发生率1%~2%。国内ASD流行病学数据缺乏,由一项中心研究预估全国ASD患儿真实发病率约0.70%,接近西方国家水平[3]。
2024-10-29双相情感障碍属于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的表现[1]。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发作期社会功能正常,但该病病程长,极易反复、循环发作,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与经济压力[2]。
2024-10-25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精神心理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3%的患病率。目前治疗多以药物、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等单一或联合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就算经过充分治疗也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并有高达6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
2024-10-25人气:16236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909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669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78-1310
国内刊号:11-2140/R
邮发代号:2-62
创刊时间:195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