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梨园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后30min、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降低患者产后出血量,改善机体凝血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受全面两孩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我国高龄产妇数量直线上升,而年龄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1]。产后出血是目前围生期较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出血情况,会导致部分患者需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对于产后出血的治疗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仍存在部分产后出血处理不当的情况,影响产妇预后。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有效增强患者子宫收缩能力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3]。临床对于产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多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但实际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衍生物,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收缩[4]。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梨园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产妇,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分析对患者产后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梨园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出血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2±2.2)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4±1.1)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0.2)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4±0.2)次;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3例,剖宫产1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8.3±2.1)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1.2)周;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0.2)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5±0.3)次;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4例,剖宫产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产程延长、宫腔压力低等情况;(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恶性肿瘤;(2)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3)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软产道撕裂;(4)患者对于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5)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
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缩宫素治疗,具体如下:在产妇分娩结束即刻肌内注射缩宫素(生产厂家:青岛海汇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502;药品规格:1ml∶10U)10U,密切关注宫缩情况。
1.2.2研究组
接受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具体如下:缩宫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然后在患者直肠前壁距肛门5cm处放置米索前列醇片(生产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药品规格:0.2mg/片)0.2mg[5]。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时间点为产后30min、产后2h、产后24h。(2)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娩后即刻(治疗前)和产后2h(治疗后)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采用凝血仪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进行血小板计数,对所取样本离心10min,3000转/min,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面部潮红、血压异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后30min、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2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产后出血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常见因素之一[6]。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宫缩乏力,因此在产妇产后给予增强子宫收缩能力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量[7]。目前,临床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为缩宫素,具有见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可以有效增强子宫收缩能力[8]。随着缩宫素的不断推广,弊端逐渐暴露,因产妇个体差异等因素干扰,导致患者产后注射缩宫素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导致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后各时段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后单纯采用缩宫素治疗不能起到很好的降低产后出血效果,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治疗效果更好。
米索前列醇经直肠给药可以迅速发挥作用,米索前列醇属于人工合成前列腺素E1衍生物[10]。有研究[11]指出:米索前列醇进入机体后,药效峰值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可有效修复分娩时损坏的宫颈,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升高宫腔压力,从而发挥良好的止血效果。有研究[12]指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在缩宫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效果,促进产妇机体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血量明显降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3]。
凝血功能指标是评估患者出血风险的常用指标,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缩短患者凝血时间,可以起到避免和降低患者产后大量出血的风险[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更明显,说明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本研究未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可能与血小板含量升高有关,但是导致患者血小板升高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15]。
综上所述,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降低患者产后出血量,改善机体凝血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怡,朱启英.不同时间给予米索前列醇防治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4):304-306.
[2]黄静莹,陈萱,吕育纯.卡前列甲酯栓对减少普通足月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6):502-505.
[4]文亚南,刘淑君,王瑾.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引产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1):1305-1305.
[6]李苑瑛.参芪化瘀方结合常规西药对宫缩乏力型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FIB、D-D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12(4):942-945.
[7]汪俊丽,胡南英,魏岩.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与单纯应用缩宫素预防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23(9):1331-1332.
[8]李玉梅,谭白菊.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9):1197-1200.
[10]宋小侠,卢燕玲,翁廷松,等.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7,38(18):2850-2852.
[11]戴小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13):76-79.
[12]陈红燕,张世昌,陈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33):4629-4632.
[13]卫蔷,张力,吴琳,等.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与单用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34(6):68-72.
[14]韩宁,沈晓明.中西医结合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晚期再出血率及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23(6):1593-1596.
[15]罗书,关红琼.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13):60-62.
黄红艳,张世应.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产妇出血量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4):2563-2565.
基金: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2016CFB646)
分享:
砷属于有毒类金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地壳元素,现已广泛用于半导体、合金制造和饲料添加剂等多种行业[1]。一般人群主要通过饮水、饮食和吸入受污染的空气等途径发生砷暴露,并且砷在人体内具有蓄积性[2]。长期暴露于砷会导致皮肤病变、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3]。
2025-03-20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8周前的自然流产。除了许多已知的原因,如基因突变、解剖异常、免疫功能障碍和血栓形成状态外,50%~60%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巨噬细胞是正常妊娠所必需的重要的蜕膜免疫细胞,参与包括复发性流产在内的各种妊娠并发症。
2025-02-18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度重视[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内新增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数以百万计,成人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概率更是居高不下。
2025-01-09孕妇在妊娠28周前出现的少量阴道流血,并引发阵发性下腹痛,经过医生检查宫口还没有开,胎膜完整,也没有排出妊娠物,孕妇的孕周和子宫大小存在相符特征,但是一旦症状开始加重,就难免会出现流产,上述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先兆流产。
2024-07-11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C)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2020年,近100万例新生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数百万人因早产并发症导致残疾[1]。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是非宫颈机能不全者的3.3倍,占自然早产的40%~50%[2]。
2024-06-07先兆早产的症状可能有:阴道出血、下腹部有胀满和疼痛感、胸腰椎、腰背部疼痛强烈、阴道有分泌物流出和(或)宫缩逐渐加强[1]。若患者偶有下腹紧缩感,肚皮发紧,无明显痛感,休息后可缓解,则可暂时观察。而若是有效宫缩,可以造成宫颈管进行性缩短甚至消失,则会造成早产[2]。
2024-06-07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生理状态基础上,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类特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种表现形式[2]。
2024-06-04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针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以血清学筛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案[1],将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二线筛查方案,对于一线筛查结果处于临界风险的孕妇临床可通过无创的手段进行二次深度筛查[2],但对于血清学筛查单项值异常而结果评估为低风险的孕妇,往往由于报告未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而使孕妇未作进一步检测从而导致漏诊。
2024-05-29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是指11至13+6周超声下胎儿颈项部皮下液体积聚的最大厚度[1,2]。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以NT超过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NT增厚[3],我国多采用2.5 mm或3.0 mm作为NT增厚的截断值[4]。自1992年NICOLAIDES首次描述后,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染色体异常筛查工具[5]。NT增厚还与胎儿的结构畸形、代谢紊乱及遗传综合征(Smith-Lemli-Opitz、Jarcho-Levin1综合征等)相关[6,7,8,9,10]。
2024-05-28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化的高雄激素及卵巢多囊改变,最显著的影响为不孕,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PCOS中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可能是脂质诱导的促炎状态的结果。饮食因素被证明是PCOS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较高的饮食炎症潜能和某些特定的饮食模式与PCOS的风险
2024-05-20人气:8849
人气:6211
人气:5848
人气:3626
人气:295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生殖健康
期刊人气:2636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4331
国内刊号:10-1500/R
创刊时间:201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影响因子:0.89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