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患者尿流率和尿流率曲线相关参数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41例SUI患者尿动力学检查资料,采用重量-时间法、导尿管导尿法,检测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 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 Qave, ml/s)、排尿时间(voiding time, VT)、尿流时间(flow time, FT)、最大尿流率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flow, TQamx)、残余尿(residual volume, RV)、排尿量(voided volume, Vv)及尿流率曲线分型。结果 <50岁组Qmax和VT与≥5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流率曲线起伏组TQamx、VT和FT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尿流率曲线类型的Qmax、Qave、VT、FT和TQam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UI患者年龄和排尿方式为主要影响尿流相关参数,以最大尿流率、排尿时间和尿流时间最显著。
压力性尿失禁(SUI)占妇科盆底重建手术的40%~50%[1],术前需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尿流率为单位时间内尿道外口排出体外的尿量,即尿流率。衡量尿流率包含尿流速率和排尿曲线变化。尿流率曲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多种变化,其各种参数和形态主要受尿道阻力和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尿流率检查是尿动力学检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检查,尿流率测定可以提供一些客观依据[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SUI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探讨女性SUI尿流率和尿流率曲线的特点。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SUI女性患者14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9.5±10.9)岁。入选标准:(1)主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尿液流出;(2)排出尿量150~1 000 ml;(3)除外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4)排除盆底器官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依据年龄分为两组(年龄<50岁为低龄组,年龄≥50岁为高龄组)。
二、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患者正常饮食及当日晨排大便(排便困难者应用开塞露协助排便),饮水500~800 ml,待患者初感急迫排尿时行检查。
2.检查环境:
充分尊重患者的排尿隐私和排尿习惯,在安静、隐密环境中,模拟家中坐位排便器,待仪器调试正常、检测程序启动后,医生和护士回避。
3.仪器和检测方法:
采用莱博瑞的Delphis型号尿动力检查仪器,采用重量-时间法(承重法)测量,残余尿采用导尿管导尿法测量。
4.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检查日期、尿流相关指标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排尿时间(voiding time,VT)、尿流时间(flow time,FT)、最大尿流率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flow,TQamx)、残余尿(residual volume,RV)、排尿量(voided volume,Vv)及尿流率曲线分型。尿流率曲线起伏组定义尿流曲线包含多个间断波形,中间停顿,每个波形由波峰和波谷呈连续起伏模式。尿流率曲线稳定为曲线仅包含一个波峰和波谷,中间无停顿呈连续模式。
5.分组:
根据尿流率曲线分为6组。A组:正常尿流率曲线或近似正常尿流率曲线,尿流率呈连续偏左侧曲线呈弓形或钟形,最大尿流率位于整个曲线左1/3处且具有较高水平;B组:连续尿流率曲线前1/3相对正常,后半部分呈低平状,最大尿流率降低,曲线呈低平而不对称,尿流时间延长,排尿后期曲线下降缓慢,排尿终末期呈滴沥状;C组:尿流率曲线呈连续平坦状或盒子状,尿流率很快上升后稳定无明显变化,呈低水平延伸,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差别不大,尿流时间延长;D组:尿流率曲线呈连续状,最大尿流率降低,达最大尿流率时间延长,且位于整个曲线的后半部分;E组:尿流率曲线呈现排尿时间明显延长,最大尿流率明显降低且尿流率逐渐下降的连续低平曲线;F组:尿流率曲线呈间断式排尿,排尿时间明显延长,最大尿流率明显降低,呈现不规则、变化较慢的尿流率曲线。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不同年龄组间尿流率参数比较
年龄<50岁组Qmax和VT与≥5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尿流率参数比较
二、不同尿流率曲线类型比较
A组最大尿流率与B、C、E和F组;B组和D组;E组与C、D组;D组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尿流率与B、E、F组;B组和C、D、F组;C组与E、F组;D组与E、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排尿时间与B、E和F组;B组与F组;C组与E、F组;D组与E、F组;E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尿流时间与B、C、E和F组;B组与C、D组和F组;C组与E和F组;D组与E和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组最大尿流率达峰时间与C、D和E组;D组与B、C和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流率曲线起伏组VT、FT和TQamx与稳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尿流率曲线不同类型间尿流率参数比较
表3尿流率曲线起伏组和稳定组尿流率参数比较
讨论
一、尿流率检查的重要性
尿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自尿道外口排出体外的尿量率。其包含尿流速率和一次排尿所记录的尿流率变化曲线的形态,尿流率曲线受多种疾病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尿道压力和膀胱逼尿肌功能最大。尿流率测定较为客观[2],推荐使用Qmax结合Vv及PRV形式来报告尿流率结果。
二、SUI患者尿流率曲线参数特征
1.年龄对于SUI患者尿流率影响:
在正常成年女性中,排尿量在最小尿量约200 ml时Qmax值为最大28 ml/s,其后随年龄增长,最大尿流率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SUI患者在低龄组最大尿流率与高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SUI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尿流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正常女性的尿流率表现类似[3],并未因SUI而改变。同时发现年龄的增长排尿时间延长、残余尿增多,可能与年龄增长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有关。
2.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流率曲线特点:
在SUI患者中,尿流率曲线亦表现多样,无特异性曲线,年龄、RV和VT三个参数对于尿流率曲线无显著影响,多样的尿流率曲线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出现,RV和VT未受到影响。在正常和近似正常尿流率曲线组中,Qmax、Qave在六种图形中最高,VT、FT和TQamx最短,其余尿流率曲线图形出现不同程度延长。B组和C组两种图形类似于机械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尿道内压迫性梗阻和缩窄性梗阻的尿流率曲线图形,SUI患者具有一系列尿道特征,从具有良好内在功能的高度活动性尿道到具有固有功能较差的不动性尿道[3]。具有较差的内在功能的尿道的定义不精确,通常被认为具有内在括约肌缺陷[4]。
研究显示,采用参数Qmax≤15 ml/s代替尿动力学检查研究欧洲女性,以区分膀胱出口梗阻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但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临床仅表现为SUI,未行膀胱镜检查以除外机械性梗阻可能性,因而并不能从B、C两组尿流率曲线图形类似机械性膀胱出口梗阻而确定该两组患者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以除外是否尿道出口、膀胱颈狭窄及尿道下方阴道壁脱垂导致尿道扭曲而出现机械性梗阻情况。
同样,D组尿流率曲线类似于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包括神经源性逼尿肌-膀胱颈或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与非神经源性膀胱颈或尿道外括约肌痉挛;E组尿流率曲线图形在本研究中例数仅次于正常组图形,表现排尿时间明显延长,尿流率逐渐降低的连续低平曲线,常由于尿道梗阻或逼尿肌受损;F组尿流率图形类似于逼尿肌收缩无力,由于神经或非神经因素所致逼尿肌产生收缩能力减弱或逼尿肌维持完成一次收缩的能力减弱,通常合并大量残余尿,SUI合并逼尿肌收缩能力减弱通常由特发性、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医源性导致,亦应结合尿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诊断[6]。
3.压力性尿失禁好转尿流率曲线特点:
正常排尿期表现为逼尿肌持续有力收缩,膀胱内压迅速上升,尿道横纹肌、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松弛,尿道压下降,在整个排尿期内膀胱内压力始终大于尿道阻力。逼尿肌收缩构成膀胱壁的主动张力,膀胱壁弹性和黏弹性构成膀胱壁的被动张力,主动张力、被动张力和腹压构成膀胱压,与膀胱尿道口高度差共同构成排尿压。逼尿肌收缩能力减弱定义为逼尿肌收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降低,导致膀胱排空延迟或者在正常时限内无法排空膀胱[7]。正常是不需要腹压协助排尿,在尿流率曲线中表现了曲线起伏和曲线间断,提示腹压同时也参与了排尿过程。通常逼尿肌收缩能力减弱的患者排尿过程需借助于腹压,且排尿时需要较低的尿道阻力方能排空膀胱[6,8]。
本研究中在141例SUI患者中,FT、VT和TQamx在尿流率曲线起伏组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Qmax、Qave、RV和Vv比较无差异(P>0.05)。在SUI患者中,若腹压参与排尿过程,VT、FT和TQamx会延长,提示患者的主动张力和(或)被动张力有可能已经相应减弱,但并不会影响Qmax、Qave和RV,且年龄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仅4例出现了间断式排尿,Chesnel等[9]对20名女性行尿流中断运动对尿流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尿流中断组RV增多,Qmax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流率曲线起伏相比,腹压参与排尿过程可能所占比例更多,表现为VT和FT显著性延长。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存在研究的局限性,例如与之年龄等匹配的对照组,缺失排尿日记、膀胱镜等指标,排尿量限定在较窄的范围(当膀胱容量超过233 ml时)[10],最大尿流率是除排尿量以外的一个独立因素;膀胱容量小于233 ml时,最大尿流率与患者排尿量相关),间断排尿的SUI患者例数偏少,以上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SUI患者的尿流曲线无特异,亦可呈现多样性,在诸多影响因素中,SUI患者年龄、排尿方式和主观分度是尿流率主要影响因素,可导致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排尿时间、尿流时间和残余尿量参数发生显著性改变,而且从尿流率曲线类型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膀胱逼尿肌的功能障碍,若需手术治疗,需进一步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以防术后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夏志军,宋悦.女性泌尿盆底疾病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80-108.
[2]庄雅丽,何娟.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 2012, 16(4):485-487.
[3]黄亮,卢丹.尿动力学检查在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治中的作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12):899-901.
张立芳,唐世倩,孙如意,赵馨,段爱红,卢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尿流率和尿流率曲线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0,21(04):381-384.
分享:
孕妇在妊娠28周前出现的少量阴道流血,并引发阵发性下腹痛,经过医生检查宫口还没有开,胎膜完整,也没有排出妊娠物,孕妇的孕周和子宫大小存在相符特征,但是一旦症状开始加重,就难免会出现流产,上述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先兆流产。
2024-07-11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C)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2020年,近100万例新生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数百万人因早产并发症导致残疾[1]。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是非宫颈机能不全者的3.3倍,占自然早产的40%~50%[2]。
2024-06-07先兆早产的症状可能有:阴道出血、下腹部有胀满和疼痛感、胸腰椎、腰背部疼痛强烈、阴道有分泌物流出和(或)宫缩逐渐加强[1]。若患者偶有下腹紧缩感,肚皮发紧,无明显痛感,休息后可缓解,则可暂时观察。而若是有效宫缩,可以造成宫颈管进行性缩短甚至消失,则会造成早产[2]。
2024-06-07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生理状态基础上,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类特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种表现形式[2]。
2024-06-04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针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以血清学筛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案[1],将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二线筛查方案,对于一线筛查结果处于临界风险的孕妇临床可通过无创的手段进行二次深度筛查[2],但对于血清学筛查单项值异常而结果评估为低风险的孕妇,往往由于报告未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而使孕妇未作进一步检测从而导致漏诊。
2024-05-29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是指11至13+6周超声下胎儿颈项部皮下液体积聚的最大厚度[1,2]。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以NT超过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NT增厚[3],我国多采用2.5 mm或3.0 mm作为NT增厚的截断值[4]。自1992年NICOLAIDES首次描述后,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染色体异常筛查工具[5]。NT增厚还与胎儿的结构畸形、代谢紊乱及遗传综合征(Smith-Lemli-Opitz、Jarcho-Levin1综合征等)相关[6,7,8,9,10]。
2024-05-28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化的高雄激素及卵巢多囊改变,最显著的影响为不孕,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PCOS中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可能是脂质诱导的促炎状态的结果。饮食因素被证明是PCOS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较高的饮食炎症潜能和某些特定的饮食模式与PCOS的风险
2024-05-20复发性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RPL)定义为妊娠24周前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而在国内临床实践中,常以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28周前的自然流产作为启动干预的标准。RPL的发病率为1%~5%。RPL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异常、血栓前状态、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功能异常、夫妻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等。
2024-05-10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在妊娠期较为常见,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促进心血管收缩,增加异体输血风险,降低分娩和手术耐受力,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还可能引发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IDA还会对铁依赖性代谢产生影响,降低胎儿期所需物质合成能力,使大脑出现发育不可逆受损,因而需要及时治疗[2]。右旋糖酐铁作为一种可溶性铁,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但是长时间使用该药物会对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3]。
2024-05-09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母体的准备和胎儿的成熟。分娩的发动是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如雌激素(oestrogen)、催产素(oxytocin)、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等[1]。有研究表明,人类孕期胎盘分泌的CRH进入母体外周血中,随着妊娠周龄的增加,胎盘产生的CRH量逐渐增多,引起母体外周血中CRH升高,在妊娠晚期血浆CRH含量呈直线增加,分娩时达到峰值[2,3],分娩后急剧下降
2024-05-08人气:20179
人气:15216
人气:14546
人气:14528
人气:1302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期刊人气:136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1558
国内刊号:11-9305/R
创刊时间:2011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