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激素应用方案下肉芽肿乳腺炎症(GM)妇女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肉芽肿乳腺炎症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GM患者246例,根据不同激素应用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疼痛用药组(n=109)、冲击用药组(n=46)、持续用药组(n=42)及指标用药组(n=49)。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手术中切除腺体量及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液变淡时间及引流量、术后1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中切除腺体量及出血量、术后引流液变淡时间及引流量、术后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持续用药组指标用药组相比,疼痛用药组及冲击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冲击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GM患者的治疗中增加激素类药物药量不能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目的,大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在短时间内行冲击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肉芽肿乳腺炎症(GM)又被称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1]。长期以来,临床上常以手术作为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治疗后复发率高,给医师和患者均带来不便[2]。有研究者[3]提出手术前后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有益于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上针对应用药物方案的研究不断增多。当前,类固醇皮质激素、抗结核药、中药、抗厌氧菌药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等药物均被应用于治疗乳腺炎。相关研究[4]表明,类固醇皮质激素在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疗效显著,其中地塞米松是最常用的类固醇皮质激素药物。本文主要比较不同激素应用方案下肉芽肿乳腺炎症感染妇女的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46例G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应用方案分为疼痛用药组109例,冲击用药组46例,持续用药组42例及指标用药组49例。各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入选标准:均符合病理检查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患者;对所用激素药物过敏及资料不完整患者。
表1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GM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给予病理组织检查,小叶周围多种炎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浸润;GM病变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且存在微小脓肿现象。
1.3方法
1.3.1药物方案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患者口服康复新液(昆明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散结镇痛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肿痛安胶囊(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康复新液3次/d,10mL/次,月经期间继续服药至手术前;散结镇痛胶囊3次/d,1.6g/次,月经期间继续服药至手术前;肿痛安胶囊3次/d,0.56g/次,月经期间继续服药至手术前。
1.3.2术后不同激素应用方案
患者在接受手术2d后给予药物,此方案持续6mon。激素类药物不同应用方案如下。
1)疼痛用药组:
患者出现腰腿疼痛或病灶疼痛症状时口服地塞米松片1.5mg/次,2次/d,服药至疼痛感消失后再连续口服3d。若停药后患者出现再次疼痛,继续应用此方案即可。
2)冲击用药组:
患者出现腰腿疼痛或病灶疼痛症状时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若有持续疼痛感,可连续每天给予患者10mg静脉注射至疼痛感消失,并在手术后第2天给予患者1次10mL静脉注射。
3)持续用药组:
入院后均给予患者(疼痛及不疼痛患者)口服地塞米松片1.5mg/次,2次/d,服药至患者手术前3d。
4)指标用药组:
入院时均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片1.5mg/次,2次/d;待患者疼痛感消失后继续服药3d后将口服剂量改为0.375mg/次,1次/d。对患者局限肿块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第2d患者继续口服地塞米松片,0.375mg/次,1次/d;每隔3d检验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D-二聚体。患者C反应蛋白低于10mg/L、红细胞沉降率低于20mm/h及D-二聚体低于300μg/L时即可停药。
1.3.3手术治疗
手术应彻底清除患者病灶,残腔内置手雷式负压引流管以清除术后残腔。引流量低于2mL、引流液滴到白纱布上无明显血性物、引流液达到淡血色且引流时间超过3周,符合以上条件即达到拔管要求。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各组患者术中指标
计算切除腺体量是根据切除腺体体积在全部乳房体积所占的百分比。手术前采用彩色超声测量乳房体积的各径线,计算公式为长宽厚相乘;手术后使用量杯测量计算切除腺体体积,即将切除腺体体积放入盛有盐水的量杯中进行计算。计算出血量的具体方法为:10cm×10cm的纱布被完全浸透即为50mL出血量,按照此方法类推得出出血量。引流液变淡时间:引流液滴到白纱布上无血性物即引流液颜色达到淡血色即可。引流量:每天需记录患者引流量,在拔管时对引流量进行汇总。
1.4.2比较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紊乱、易兴奋、满月脸、皮肤色素加深及体质量增加等。术后1年内患处出现疼痛、硬结、红肿及溃破等症状均属于复发。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SNK-q及单变量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各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时间、品种数、术前与术后应用激素时间及入院前使用中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2.2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
各组患者术中切除腺体量、出血量、术后引流液变淡时间及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术后1年后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各组患者应用激素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4。
表2各组患者用药情况比较
表3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表4各组患者应用激素药物后不良反应比较[n(%)]
3、讨论
GM是1972年由Kessler首次提出的。近年来,关于GM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当前关于G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有学者[6]提出GM可能与患者饮食习惯有关,也有学者[7,8]认为,与服用避孕药导致局部超敏反应有关,或属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方案是临床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但由于GM边界不清,采用手术单纯切除病灶极有可能复发。因此,药物治疗在GM患者的治疗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国外研究[9]表明,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国内外仍缺乏统一定论,可能与感染之后各种因素所致的免疫反应有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后疗效及复发状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应用激素类药物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中给予患者口服的激素类药物为地塞米松片,其表现与有关报道一致[11]。地塞米松具有明确肉芽肿组织分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乳腺组织切除量及降低术后复发率等优点。而地塞米松片治疗GM疗效明显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减轻急性炎症期出现的毛细血管渗出、扩张及水肿现象,进而局限炎症组织,且能够抑制细胞免疫反应,最终发挥其治疗作用。
以往研究[12]表明,在对非哺乳性乳腺炎行冲击治疗时大剂量应用激素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能够缩短疗程、减少乳房组织切除量,而且能够为手术治疗创造良好时机。另有研究表明,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应用于不同分期的效果具有差异,如在肿块期应用此类药物优势甚至可以避免手术;在急性炎症期应用此类药物,能够使患者乳房肿块缩小、质地变软及乳腺管疏通,达到减轻炎症及缩小范围的目的;在瘘管及脓肿形成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区分炎症组织及非炎症组织界限、消退肿胀及缩小肿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持续用药组及指标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疼痛用药组及冲击用药组高,而各组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并无明显差异,故早期应用激素药物并行冲击用药方案在创造良好手术时机及控制患者病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颀,于海静.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疗[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21(3):129-131.
[2]李永琴,陈传波.乳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4):289-292.
[3]陈壮威,黄晓曦,王红玫.糖皮质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11(3):191-192.
[4]郭巨江,廖洪叶,朱瞻林,等.3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0,21(6):430-432.
[5]李雅勋,顾立学,陶维,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91-4492.
[6]江飞,肖华,周芳,等.膳食习惯与女性乳腺恶性肿瘤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4):277-280.
[7]侯令密,谢少利,赵小波,等.激素联合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25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19(2):133-135.
[8]费正华,罗志琴,李志,等.磁共振动态增强和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类型乳腺炎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28-631.
[9]陈迪,章乐虹.类固醇激素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一例[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6):754-756.
[10]曹承华,贺雅静,高荧苒,等.LPS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及作用机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1):70-76.
[11]胡玥,奚佩雯,石靓,等.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分类和诊治进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9(5):769-773.
[12]闫云珍,赵海军,李莹,等.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案对肉芽肿乳腺炎的疗效和预后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16(4):471-474.
龚子永.不同激素应用方案下肉芽肿乳腺炎症妇女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04):256-259.
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013320)
分享:
孕妇在妊娠28周前出现的少量阴道流血,并引发阵发性下腹痛,经过医生检查宫口还没有开,胎膜完整,也没有排出妊娠物,孕妇的孕周和子宫大小存在相符特征,但是一旦症状开始加重,就难免会出现流产,上述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先兆流产。
2024-07-11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C)是指在没有宫缩的情况下,子宫颈由于解剖或功能缺陷而无法维持妊娠,最终导致流产或早产。2020年,近100万例新生儿死于早产并发症,数百万人因早产并发症导致残疾[1]。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产率是非宫颈机能不全者的3.3倍,占自然早产的40%~50%[2]。
2024-06-07先兆早产的症状可能有:阴道出血、下腹部有胀满和疼痛感、胸腰椎、腰背部疼痛强烈、阴道有分泌物流出和(或)宫缩逐渐加强[1]。若患者偶有下腹紧缩感,肚皮发紧,无明显痛感,休息后可缓解,则可暂时观察。而若是有效宫缩,可以造成宫颈管进行性缩短甚至消失,则会造成早产[2]。
2024-06-07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PA-VTE)指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特殊生理状态基础上,产科因素与非产科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一类特殊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2种表现形式[2]。
2024-06-04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针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以血清学筛查作为一线筛查方案[1],将无创产前筛查(NIPT)作为二线筛查方案,对于一线筛查结果处于临界风险的孕妇临床可通过无创的手段进行二次深度筛查[2],但对于血清学筛查单项值异常而结果评估为低风险的孕妇,往往由于报告未提示高风险(或临界风险),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而使孕妇未作进一步检测从而导致漏诊。
2024-05-29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厚度是指11至13+6周超声下胎儿颈项部皮下液体积聚的最大厚度[1,2]。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以NT超过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NT增厚[3],我国多采用2.5 mm或3.0 mm作为NT增厚的截断值[4]。自1992年NICOLAIDES首次描述后,它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染色体异常筛查工具[5]。NT增厚还与胎儿的结构畸形、代谢紊乱及遗传综合征(Smith-Lemli-Opitz、Jarcho-Levin1综合征等)相关[6,7,8,9,10]。
2024-05-28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化的高雄激素及卵巢多囊改变,最显著的影响为不孕,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育能力、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PCO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PCOS中的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雄激素血症可能是脂质诱导的促炎状态的结果。饮食因素被证明是PCOS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证实较高的饮食炎症潜能和某些特定的饮食模式与PCOS的风险
2024-05-20复发性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RPL)定义为妊娠24周前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而在国内临床实践中,常以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28周前的自然流产作为启动干预的标准。RPL的发病率为1%~5%。RPL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异常、血栓前状态、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功能异常、夫妻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等。
2024-05-10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在妊娠期较为常见,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促进心血管收缩,增加异体输血风险,降低分娩和手术耐受力,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还可能引发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IDA还会对铁依赖性代谢产生影响,降低胎儿期所需物质合成能力,使大脑出现发育不可逆受损,因而需要及时治疗[2]。右旋糖酐铁作为一种可溶性铁,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但是长时间使用该药物会对胃肠道功能造成影响[3]。
2024-05-09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母体的准备和胎儿的成熟。分娩的发动是多种激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如雌激素(oestrogen)、催产素(oxytocin)、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等[1]。有研究表明,人类孕期胎盘分泌的CRH进入母体外周血中,随着妊娠周龄的增加,胎盘产生的CRH量逐渐增多,引起母体外周血中CRH升高,在妊娠晚期血浆CRH含量呈直线增加,分娩时达到峰值[2,3],分娩后急剧下降
2024-05-08人气:15272
人气:14765
人气:14665
人气:14455
人气:1317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期刊人气:492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山东大学
出版地方:山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4-7379
国内刊号:37-1211/R
邮发代号:24-104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51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240
影响因子:0.891
影响因子:1.47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