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离散数学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完成离散数学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针对离散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改革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175
0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编程方式得以创新优化升级,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编程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优化算法,充分发挥数学算法的优势,实现了计算机编程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数学算法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编程的优化整体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程序功能与效率的全面提升。
36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研究者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避免冗长又复杂的推导和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极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建模的应用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了数学建模中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了一种被普遍应用的技术,为社会现代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448
本文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状况,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对改革之后的《应用工程数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内容较多、课时不够、前后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提出了根据专业需求删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9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助力大数据发展,离散数学是一门内容广泛、定义和定理特别多、又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一门课程。因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离散数学课程的辅助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供了助力。
在现有的生存环境下,我们一般认为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为37℃,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的能耗也随之发生变化。依据高温下不同湿度环境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本文依据相关实验数据,结合一定的假设,运用matlab等数学工具,给出了人体能耗与温度和湿度的相对关系模型。
392
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而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数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数学中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小学数学需通过不断的举例、模拟,才能使学生从直觉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这样一来,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达到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思维模式的建立。
158
当下世界各地已广泛开展STEM教育,我国教育工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与工作的方向。本文就STEM教育理念如何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尤其是其核心要素工程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从数形结合、深度设问、故事拓展三个角度,通过数学教学让小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工程素养得以发展与提升的策略,致力于完善小学数学学科内容。
262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工程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Matlab数学建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atlab数学建模技术作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对问题核心内容的侧重分析,使工程数学教学更有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从Matlab数学建模技术的特点入手,对Matlab数学建模技术在工程数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338
本文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智慧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再以对比结果为依据,提出了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智慧教学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互借鉴结合,并对智慧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实现智慧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更高的实效性,促进工程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331
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是大学数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理论和数学应用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功能,才能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的关系和作用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259
本文分别从模糊数学判别复杂岩性、利用模糊数学进行储层评价以及利用模糊数学进行盆地勘探有利区的优选三个方面论述了模糊数学在石油地质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模糊数学概念及方法的引入,在判别复杂岩性、储层评价以及勘探有利区的优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提高了其判断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和借鉴。
311
近年来,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数学作为其主要的数学课程,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课程建设都需要进行创新改革。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医学院校工程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展开了对改革医学院校工程数学教学方式、课程建设及考核方式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工程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420
大量电力电子元件随着大规模风电并网和交直流混联接入电力系统,产生间谐波引起风电次同步振荡〔1-3〕,导致电力系统处于失稳边缘,严重危害电力系统安全。原有技术需结合人工分析对风电次同步振荡进行分析,耗费大量时间。文章在傅里叶算法和振荡判断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三种改造方案并选择主站瞬时值。
204
传统的焊缝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大多是使用高倍相机采集焊缝的图像,通过对图像细节特征的分析,完成对焊缝疲劳损伤的检测。该检测方法过于依赖图像采集装置的精度,局限性比较强。基于噪声检测的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外界干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不适用于对薄壁构件的疲劳损伤检测。
159
影响因子:0.435
影响因子:2.423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645
影响因子:0.395
影响因子:0.89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