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2024-09-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医学人文素养的概念,然后阐述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路径,包括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等等。

  • 关键词:
  • “第二课堂”活动
  • 健康中国战略
  •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
  • 医学生
  • 实践育人
  • 加入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1]。医学教育是医学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壮大医疗卫生队伍的源泉。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对支撑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生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储备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医患关系是否和谐,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贯穿医疗服务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医学使命和责任的社会表达,表现为医者对患者尊严、生命价值的维护和关注,是医护人员理想人格塑造的行为表现,符合以人为本的正向社会价值取向[3]。在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对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和谐医患沟通”有着强烈需求,学校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有了新的思考与举措。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以培养出德才兼备且肩负新时代医学使命的高素质医学精英。


一、医学人文素养的概念


(一)医学人文素养的含义

医学人文素养指在经过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后,医务工作者形成的特有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表现为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关怀和尊重。它既关注尊重人、尊重生命,还涉及良好的医患沟通及医学人文关怀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点:①医德医风,即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应尊重患者,富有责任感,在面对患者时展现出文明礼貌和廉洁奉公的态度;②沟通能力,即医学生需要学会以恰当、有效的方式进行医患交流,增强医患信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和疾病信息;③社会责任感,即医学生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直接服务上,还包括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和参与;④人文知识,即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入了解,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健康问题,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更加人性化和全面的决策。

(二)医学人文素养的特征

医学人文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方面。①以人为本:要在医疗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强调病人的中心地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把病人放在首位。②医德为主:在进行医疗行为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患者建立良性关系。③医文融合:医学必须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没有科学的医学是愚昧的,没有人文的医学是冰冷的,好的治疗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推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事件逐年增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紧张主要表现在医疗服务中,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效率和费用等方面常有不满,而医务人员则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有助于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关爱、尊重和理解,医务人员通过关爱的语言、行为和态度,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从而有利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应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建设,使其在接受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情绪埋藏在诊治病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观念,从而稳定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适应新时代医学模式发展方向的需要

医学模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医学发展的时代理念、逻辑结构、精神框架、前景模式的综合,主要反映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医学各个层面的问题[4]。我国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时代医学模式,即在健康观、大卫生观的指导下树立大医学观念,使现代医学能够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充分体现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周期”的“三全”准则,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医学发展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保持健康理念。因此,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符合我国新时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三)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的需要

新时代的优秀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身心素质、较好的人文素养及较强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现代医生的必备素质。重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兼具扎实学识与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疗专门人才。


三、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医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学质量欠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教学是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医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学质量欠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医学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医学教育中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分界明晰,致使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彼此分离,进而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国内医学教育仍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医学人文素养课程多为选修课,学分占比低、学时短,最后仅让学生提交论文或开展开卷考试即可完成教学目标,课程考核要求不高,缺乏特色课程,课程吸引力不够,学生感受浮于表面。最后,师资能力不足。大多数医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师没有医学教育背景,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带教教师又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知识储备,这使得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教育出现脱节的现象,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更是缺乏此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不足。

(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强度不够

校园文化是高校推进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育人实践的重要媒介,对高校师生起着教育引导、凝心聚力和激励促进的作用[5]。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源泉。目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够,医学院校通过打造校史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训等方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但缺乏一批独具医学行业特色、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精品活动,未能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育人功效。其次,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育人成效不显著,医学院校将医学人文精神注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不够,没有呈现出足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环境,以此拉近与医学生的情感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素养。

(三)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有待深化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辅助、延伸和拓展。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对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认识不统一,重视程度不足;医学人文课外实践活动的供给难以满足需求[6],医学生对于多样化活动的需求同活动匮乏之间的矛盾凸显;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和评价的过程不完善,活动缺乏秩序性与完整性,流于形式,吸引力不强;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自主意识不强,且活动形式单一,推行过程中得不到医学生的认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四)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协同育人合力不足

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然而,当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协同育人方面仍存在内驱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如下:一方面,医学院校缺乏系统规范的融入机制保障,导致各部门单位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高,协同育人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专项资金不足,资金倾斜度不够。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需要良好的经济支撑,而专项资金的匮乏使得医学院校开展协同育人的积极性不强。


四、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路径


(一)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能力

医学院校应重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坚持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7]这一理念,坚持课程思政,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效。首先,坚持“大思政”联动育人,实现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和育人机制一体化。实现医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医教协同全程化管理,破解知识传授、岗位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分离的难题。同时,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人文素质教育元素,形成思政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协同的育人平台。其次,设置“大健康”特色课程,围绕“健康中国—生命关怀—人文实践”,进阶式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将健康中国主题系列课程与思政课、专业课相衔接,促使医学生形成服务健康中国的责任担当与使命。开设生命关怀创新课程,培养涵盖全周期健康服务的专业技能与系统思维。开设人文实践特色课程,在体验式学习中引导医学生把人文关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大力推进师资建设,注重对教师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建立集体听课制度,组织教学成果展示课,促进教师之间的艺术交流。医学院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调研、观摩,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支持教师根据自身特点、专业兴趣、社会发展开设新课,从而培养一批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人文素养课程教师。同时,积极邀请高素质水平专家定期到校举办讲座或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与素质水平,为开设新课与交叉学科创造条件。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文化育人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是学校高质量育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特色办学的必然要求[8]。医学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挖校园文化中的医学人文素养内涵,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效。首先,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医学院校可对照红医精神或党史、本校发展史,提取其中蕴含的先进事例,通过公众号、易班网络、校报校刊等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其次,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能够通过无声的语言传达出学校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追求,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染教育作用。医学院校应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对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可在教学楼、实验楼等地方设置医学人文素养警示语,在实验室、解剖楼等教学建筑应做到庄严、肃穆,建设承载医学人文素养且有地标意义的铜像、雕塑等。同时,应让医学生对人为赋予的文化符号产生认同感,让客观的物质文化真正成为主观形态的文化。医学院校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关于学校景观文化意义的宣传、介绍展览,组织学生对学校的景观进行描绘、体悟,并撰写文章进行交流与讨论,努力地让学校物质文化“活”起来,成为教育的有效资源。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二者共同致力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医学人文素养培养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可不断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首先,医学院校可利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将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思想成长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医学人文素养价值内涵教育,引导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素养新时代理论内涵,还可组织医学人文素养知识竞赛等主题班会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作用。其次,医学院校可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指引,适时开展“第二课堂”志愿公益活动,通过组织暑假“三下乡”,引导医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基层,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支教助残等各类志愿公益活动,让医学生在公益活动中切实体会医学人文精神蕴含的“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精神内核,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后,医学院校可开展以新时代医学人文素养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以医务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价值引领,组织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激励医学生参加培训讲座、科研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以勇于创新的气魄、敢于担当的姿态奋力谱写卫生健康的崭新篇章。

(四)完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行之有效的机制是顺利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根本保障[9],医学院校应从科学设置考评体系、奖惩制度两方面完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首先,医学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将医学人文素养育人成效指标具体化,指标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考核相结合,引导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协同育人。其次,医学院校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更好地激励各部门协同育人。对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成效好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提高绩效或作为职称评定条件,同时对于教育效果欠佳的教师,应给予适当惩罚,以奖为主,以惩为辅。最后,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收集人文素养协同育人先进事例,传播先进做法,强化榜样力量,如开展人文素养教育“金课”展播、推选“先进育人团队”“先进教师”等活动,积极引导全体教师队伍奋勇争先,为协同育人营造良好氛围,共同推进协同育人取得更好成效。


五、结语


人文是检验医学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兼具精湛的医疗技术与厚重的人文情怀,这两项素质是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患者能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前提。在大健康视野下建设健康中国,我们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生产,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10]。在此过程中,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主体,其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对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从而尽快完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当前,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存在人文教育不足、医学与人文分离、对技术和设备过分依赖等问题,这就提示医学院校需要在医学实践中更加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实现更加人性化、全面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医学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困境,逐步提升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质量,使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端正医学职业态度,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走上正确的道路,为将来从事医疗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有助于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4-2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宋奇繁,陈倩茹,陶斯佳,等.不同层次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完善对策探讨[J].中医教育,2024,43(1):60-65.

[4]徐梓硕.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D].锦州:锦州医科大学,2022.

[5]杨超.红医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依据及路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4):263-266.

[6]张国洋,赵丽文,胡圆圆,等.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23,36(2):102-106.

[7]李亚晴,盛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协同推进路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6(4):34-37,48.

[8]刘冲,任爽.学校文化育人的价值定位与优化路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3(10):55-58.

[9]李道远,林泽茂.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路径探究[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5):63-65.

[10]韩爱叶.大健康视野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1):70-72.


基金资助:校级科研项目“红医精神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主要困境及实践策略研究”成果(编号:23HYZX-01);


文章来源:张莉.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路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18):79-8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32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主办单位:贵阳中医学院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1108

国内刊号:52-5011/G2

邮发代号:66-3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