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党史育人创新探究

  2024-07-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从多方面阐述了时代新人的丰富内涵。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宝贵、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营养剂”。分析时代新人的内涵与特征,以及高校党史育人的重要价值,提出思政课堂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服务创新等高校党史育人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党史育人实效,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关键词:
  • 党史育人
  • 创新
  • 时代新人
  • 立德树人
  • 高等教育
  • 加入收藏

2024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历史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明方向。党史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更是一本宝贵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要求。当前,一些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上还存在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难以引发学生共鸣,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破解党史育人困境,不断推进党史教育创新,提升党史育人实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笔者立足时代新人培养需求,分析时代新人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高校党史育人的现实价值,进而提出高校党史育人的创新路径,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深入挖掘百年党史蕴含的育人价值,以创新有效的形式铸魂育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时代新人的内涵与特征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对培育时代新人的要求,从多方面阐述了时代新人的丰富内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笔者认为,时代新人主要有以下基本内涵和特征。

(一)时代新人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首先,时代新人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2]225这充分揭示理想信念对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地位,也指明新时代青年所应树立的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坚定的理想信念既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个人角度讲,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理想的迷惘、信念的缺失,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极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社会现象中迷失自我。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和精神支柱,决定人生事业的成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好人生“总开关”。功崇惟志,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激发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转化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动力之源,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困难挫折,不懈奋斗,建功立业。从党和国家事业角度讲,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210当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高度契合,既生逢其时又责任在肩,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接过历史接力棒,做好接班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青年要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系,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实现人生价值。

(二)时代新人必须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蕴涵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绵延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今天,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226只有把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镌刻心底,才能使青年升华人生境界,坚定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的信心和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青年要自觉将爱国主义情感升华为坚定的强国之志、不懈奋斗的报国之行,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谱写青春华章。

(三)时代新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育时代新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这既是时代新人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要严于修身,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同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从中华文明中汲取道德养分,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引领风气之先的中坚力量,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担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奉献祖国、奉献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时代新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2]110-111“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211时代新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责任担当是其必然的素质要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人,当代青年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必然需要担负起对他人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作为时代新人,其更需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进入新时代,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各种新情况、新形势、新挑战。“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4]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不断提高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勇于直面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困难与挫折,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时代新人必须矢志奋斗、勇于创新

奋斗是实现梦想的途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新时代需要奋斗者,更呼唤创新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2]236我国面临着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发展环境不断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新问题,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我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青年要深刻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事业是靠奋斗成就的,要将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用辛勤劳动开辟人生和事业新前程;要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奋斗本领,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在奋斗中不断创新,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用新思维、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2]174;要不断攀登知识高峰,深入实践、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同人民一起奋斗,让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六)时代新人必须具有扎实学识、过硬本领

进入新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知识见识、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成就自己的个人理想,还是担当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无论是创新创造,还是为民奋斗,时代新人都必须有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知识、提升本领的重要性,勉励青年一代“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2]212,“练就过硬本领”[2]19,强调“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3]。这为青年学习成才、练就本领指明方向和路径。

青年要具有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就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知识的营养,孜孜不倦地学,如饥似渴地学;要下苦功夫、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努力掌握知识,不断丰富学识,进一步增长见识,提升境界,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通晓天下道理,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要知行合一,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加强磨练,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要勇于到条件艰苦的一线、前沿岗位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把学习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二、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党史育人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5]1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用红色党史铸魂育人,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党史育人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的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蕴含于信仰信念这一政治灵魂之中,渗透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之中,是百年党史发展的根脉和灵魂[6]。中国共产党从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 8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支撑我党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的,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百年党史生动地表明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是对时代新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面临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生动教育,引导其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而使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二)党史育人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是一条鲜明的红色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本质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鲜红底色[7]。充分挖掘党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3]。在党的历史上,爱国是风雨飘摇年代方志敏等无数共产党人为“可爱的中国”呼喊、寻找救亡图存道路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爱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钱学森等爱国科学家的“祖国已经解放了,我该回去了”的毅然决然选择;爱国是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铁人王进喜和大庆石油工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爱国是袁隆平的“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的坚定信念……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他们无畏牺牲、无私奉献、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内容生动、说服力极强的历史素材。高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民族的深重苦难与伟大成就中切实感受个人与祖国命运的休戚相关,在历史事实中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国内外的比较中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而把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在对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上,使爱国主义成为自身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大学生能够从党辉煌的奋斗历程中感悟爱国的力量,使他们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脚踏实地、不懈奋进的报国行动。

(三)党史育人有助于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锤炼高尚品格

百年党史是大学生汲取革命精神、壮骨补钙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8]。党史中蕴含的光荣传统、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维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开创未来的共同精神灯塔。这座蕴涵着红色基因的精神宝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而深刻的素材,也为时代新人锤炼品德修为、提高道德情操、精神境界提供了丰富营养。高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学习和继承老一辈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引导其用红色基因涵养自身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用红色精神擦亮人生的道德底色,激励他们厚植爱国为民情怀,勇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做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四)党史育人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勇于担使命、作奉献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使命担当史。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生动有力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与担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为中华民族复兴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组织和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改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举全国之力,全力阻挡疫情传播,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抢救病患,构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坚强防线,取得抗疫斗争胜利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英勇壮举,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9]高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使大学生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创造民族发展史上的奇迹,感受到伟大目标与历史使命的感召和鼓舞,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续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五)党史育人有助于激励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道路上不懈探索,领导人民锐意进取、敢闯敢试,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举世惊叹的伟大成就[7]。无论是救亡图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8年奋战,还是改革开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腾飞的努力,抑或党的十八大以来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奋斗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一国两制”的提出、从“三个世界”的划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中国共产党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走出适合中国国情之路,开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奋斗中创新创造的历史,百年党史是激励时代新人矢志奋斗的力量之源和创新创造的智慧之源。高校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不断奋斗、努力创新的内生动力,从党的成功经验中学习奋斗、创新的法宝,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汲取智慧,进而提高自己的奋斗能力、创新能力,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更好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六)党史育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增长知识见识、提升本领能力

百年党史中蕴含着党在历尽艰辛的长期探索中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包含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善作善成的智慧和汗水,为增强新时代斗争本领提供了丰厚滋养[6]。学好党史是时代新人增长知识见识、提升本领的必由途径。高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古今中外各领域各学科知识,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更加清晰地认识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从而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提升思想认识、工作水平;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知识、提升本领的紧迫感,努力提升自我,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基于培育时代新人的高校党史育人创新路径


党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上还存在形式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致使学生兴趣不高,难以引发共鸣,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新形势新任务下,高校亟须进一步破解党史育人困境,不断推进党史教育创新,提升党史育人实效,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课堂创新,通过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使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5]3-4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找准党史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点,深入挖掘、重构思政课中党史学习教育元素,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思路,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课堂模式,探索案例教学、专题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合作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角色模拟式教学等符合学生认知接受规律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参与式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7][10],引导其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将课上学习的党史知识转化成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具体行动;通过把劳动模范、先进人物、革命老战士等请进课堂,利用社会资源生动形象地进行党史教育,激励大学生锤炼本领、爱国奉献,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引导他们明是非、立志向、修言行、领悟“国之大者”;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打造立体生动、身临其境的红色课堂,鼓励大学生将党史学习与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结合起来;通过“党史大课堂”、“精品微党课”、诵读党史经典课等创新形式,感悟思想伟力,增强学习党史的感染力,加深对党史的理解和把握,使大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通过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党史学习中把握社会历史规律,探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实现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

(二)注重形式创新,运用多种活动载体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高校党史育人要结合大学生特点,将党史学习教育规律与大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创新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实现技术创新。利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党史学习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二是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他们推荐适宜的党史学习资源和路径。三是借助新媒体,通过微视频、微课堂、微论坛开辟思政课教育新途径[10]。四是通过在线测验、网上讨论区、问卷调查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五是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地参观学习,使其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提升认识,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和坚定信仰,感悟我党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10]。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新,使大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参与中学党史、悟初心,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真正做到学史增信。

(三)注重内容创新,深入挖掘校史中的党史,用身边红色资源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11]我国每所高校都有其光辉的发展历程,拥有自己独特的红色资源,这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财富。一些高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参与我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我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曾在一些高校学习、工作,我党在这些高校直接开展过革命斗争实践,留下革命活动的红色印记。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些高校也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英雄人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很多高校为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积极挖掘校史中的党史资源,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史专题学习活动。如,举办校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参观本校革命活动旧址,组织专家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本校的传播历程,举办党在高校一百年主题展览,借助各种媒体宣传本校校友中的革命领袖、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大家,等等。本校的红色资源最直接、最现实,有效运用本校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师生感受更具体、更亲切,学习教育的感召力、渗透力更强。通过重温本校光辉历史,挖掘本校红色资源,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政治品德与精神境界,能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切实做到学史崇德。

(四)强化服务创新,在为学生办实事的切实行动中使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5]25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把加强党史育人同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心理、就业、考研等方面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学生工作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学生长远发展,又要重视学生具体问题的解决,多方面做好为学生办实事活动。高校要关心学生成长、关注学生需求,围绕学生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工作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服务管理上实施暖心举措、贴心关爱,特别要关心解决一些贫困生、学困生、就业困难生等特殊群体的具体困难,把党和国家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体现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党史育人工作不仅要有历史厚度、思想高度,还要有情感温度,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引导学生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懈奋斗,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切实做到学史力行。


四、结束语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百年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在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不断探索党史育人新路径,既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举措,也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高校应在育人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推动党史育人取得更大实效。


参考文献:

[1]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N].人民日报,2024-05-12(1).

[2]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1).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3.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陈瑞云.党史学习教育中政治能力提升的路径[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3):47-50.

[7]赵文菁,龚志宏.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融入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1):60-66.

[8]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0]魏云云.参与式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路径[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11):53-59.

[11]习近平.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文章来源:孙鑫煜,王卫英.培育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党史育人创新探究[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4,40(07):20-2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775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邮发代号:2-2980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