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详细阐释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学校和企业两个维度如何实现协同育人。在学校方面,夯实育人主阵地作用,加强对思政工作的科学统筹;在企业方面,补齐思政育人工作短板,挖掘育人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衔接机制,切实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
在国家大力推进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逐渐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办学,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有很多在读时间在企业度过,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1、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1 学生方面
当前互联网原住民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生活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兴趣广泛,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产品,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但也存在着长期过度依赖碎片化阅读,对事物缺乏持之以恒地钻研,艰苦奋斗精神不够等状况,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传统教育方式兴趣不够,通过单一课堂讲授、播放视频等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学手段,无法做到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将知识入脑入心。二是专注力较差,手机的普及使得很多大学生难以维持较长时间和较高水平的专注力,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思政课抬头率、点头率不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着。三是对艰苦奋斗精神认知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多00后自小生活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下,物质的富足,安定的社会环境,更强烈的个体意识,使他们对“吃苦”“奋斗”“奉献”等精神认识不足,导致行动力差,缺乏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力量。
1.2 学校方面
应用型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双方资源互补,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得以更好地提升,有助于学校更好实现育人目标。目前校企合作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经调研,有待改进方面主要有:一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校企合作以企业的专业优势为基础,学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关注企业的自身专业条件,未将思政工作开展条件考虑在内,忽视了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二在校企合作进行时。学校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在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开设系列思政课程、组织多样思政活动,配备辅导员、班主任等专门思政工作人员,实现了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生在企就读阶段,受限于校企地域距离、管理机制等因素,学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开展少、关注少,造成教育中断。三是机制方面。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在制定校企合作方案时,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将思政教育工作纳入方案不足,以制度方式明确企业育人职责不够;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在企阶段思政状况的掌握与了解,未形成全过程教育管理机制。
1.3 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大多采用“2+2”“3+1”修读方式,学生大学期间至少有1年是在企业学习,企业协同育人主体责任责无旁贷。同时,校企合作为企业输出人才,人才综合能力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落实育人工作是利生利企之事。
目前存在不足有:一是企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经实地查看发现企业宣传阵地少见思政宣传内容,经座谈了解企业方普遍未认识到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二是企业思政教育人员力量不足,企业未配备专门人员,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企业导师、厂区师傅自身思政知识水平不齐。三是企业对学生思政状况关注度低,企业的教学以职业技能为主,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集中在生产安全方面,尤其是未能及时关注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适应阶段的思想状况。四是企业对自身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梳理不够,校企合作的企业均是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工匠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未转化为育人资源。
2、“三全育人”视域下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2.1 学校方面
2.1.1 夯实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针对00后大学生特点,重点从教育方法路径上寻求突破。一是在思政课程形式上求创新,探索将课堂与实践结合,利用学校所在地周边红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等资源,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作用。二是在多媒体载体运用上求创新,如开通直播平台,班主任辅导员为学生进行实时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利用学生喜欢的抖音、快手等媒体创建喜闻乐见、诙谐幽默的教育宣传短片或段子,在吸引学生专注的同时进行间接教育。三是重视交流互动作用,建设新媒体平台“意见箱”,实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多方位多层次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思政育人中的作用。四是加强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多进入生产一线工作,需要在岗位上忠于职守,守得住初心耐得住日复一日与机器打交道的“枯燥”,通过开展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知行合一实践观。通过以上对策,最终实现建立从入学到就业,从课堂到宿舍,从学习到生活,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1.2 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统筹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由于教育载体的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学校为主的一元主体向企业—学校协同配合的二元主体转变,甚至是向学校—企业—家庭多元主体育人格局延伸扩展。构建二元主体育人格局是实现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人、校企合作的主导者,要切实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统筹。
一是制定更加全面系统的校企合作方案,以制度的方式明确各主体思政工作职责,规范校企双方工作重点,形成育人合力。二是提高对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系统管理,除目前开设的全学年形势与政策课程外,应针对校企合作大学生发展特点,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内容融入思政教育;此外,在落实全过程育人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企阶段思政状况的掌握与了解,定期进行思政状况调查分析,做好教育动态跟踪。
2.2 企业方面
2.2.1 补齐思政育人工作短板
一是提高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办学主体,落实育人职责责无旁贷;此外,将思政教育融入企业发展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调动员工干事积极性创造性,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更高关注水平和层次。二要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在人员配备方面,探索将企业授课教师、厂区师傅纳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在资金支持方面,将思政教育支出按照生均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在场地建设方面,将企业宣传阵地延伸至学生在企学习活动范围,营造全员全方位育人环境;确保思政教育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处开展。三是加强对学生入企学习至毕业整个学习周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做好与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衔接,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刚入企阶段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实现全过程育人。
2.2.2 挖掘育人资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每一件设备凝结着科技创新,每一个岗位也必然有一批工匠精神践行者,这些都是最好的育人资源,要抓好企业思政育人这个分中心,在企业文化中充分提取和凝练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育人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生产过程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2.3 校企合作衔接机制创新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在各地区取得成效,但合作领域更多地集中在专业方面,校企之间就思政教育缺乏有效沟通,尚未形成协同机制,此外,作为不同社会主体,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与企业员工管理制度有很大区别,这些都给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带来了很多困境和问题。经过实地调研,针对学生在企阶段,构建一种校方主导下的企业负责制,制度化校企双方思政教育工作职责,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形成考核反馈机制,对企业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改进。通过完善机制,畅通校企双方在思政教育方面合作,切实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合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对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还不够,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思政教育工作出现中断,破坏了教育的系统性。本文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在调研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校企合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
[2]赵林卫,査伟大.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刘基.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1,(08).
基金资助:2021年度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科研项目(KYYB2021027);
文章来源:白雪.“三全育人”视域下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18):131-132.
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尤其体现在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方面。尽管存在诸多潜力,但在线学习也面临着网络环境多变、学习设备限制和师生互动不足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对学习成效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4-11-08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海量的教学数据,高校能够更精准地进行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和资源配置。本文将探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创新实施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11-08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学校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状况以及消费情况,进而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
2024-11-08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从多个知识领域分别发现多种抽象客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综合形成的系统理论,这种抽象客体正是相关交叉学科的共同切合点。(方梦之,2024)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翻译学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024-11-08在如今的数字时代,“内卷”日益成为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热门词汇,“清华大一C++课作业难度太大”“‘清华卷王’边骑车边看电脑”“某单位招聘要求学历清一色的‘硕研’‘博研’”“万物皆可卷”等调侃话语频频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反映了当下高校大学生的“内卷”、焦虑情绪,折射出他们自我调侃与无奈、屈服于现实的戏谑心态。
2024-11-07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命线的重要部分,始终与教育紧密相连。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如何确保声乐艺术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既传承古老的音乐文化,又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是一直困扰教育者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高校声乐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2024-11-07在军校教育中,瞄准岗位实践开展教学,就要以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问题为背景,以战备训练内容为素材,以作战难点和热点问题为重点,参照部队训练体制机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它是军队院校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必然举措,而教学开展是否满足岗位需求,将直接决定毕业学员是否能达到“毕业即上岗”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2024-11-07依据OBE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严格讲是“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的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评价,是专业认证和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持续改进的客观要求。
2024-11-07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后文简称“学科评估”)自2002年起已经开展了5轮。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评估已经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学科评价类别。学者们普遍认为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评估对学科建设有正向价值,通过学科评估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达到质量保障和提升的目的[1]。
2024-11-07一些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以本研衔接课程为切入点和抓手,通过向本科生开放部分研究生课程、创新短期选修课程等形式开展本研衔接教育,引导有意向升学的本科生顺利完成向研究生教育的过渡,使他们尽早、尽快、更好地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
2024-11-07人气:5932
人气:4756
人气:4755
人气:2661
人气:17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人气:360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0-4203
国内刊号:42-1024/G4
邮发代号:38-73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71
影响因子:0.323
影响因子:0.30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43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