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经络理论”探析火龙罐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

  2025-03-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文基于“经络理论”,探析火龙罐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根据手三阳经的循行特点与火龙罐的作用机制,确立活血化瘀、通利筋骨的治疗原则;同时结合桡骨远端骨折所涉及的肌肉及神经分布情况,提出以手三阳经为主的治疗思路,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 关键词:
  • DRF
  • 手三阳经
  • 桡骨远端骨折
  • 火龙罐
  • 经络理论
  • 加入收藏

桡骨远端骨折(distalradiusfractures,DRF)是指在桡骨远端2~3cm因外力引发的骨折,常伴有关节损伤及软组织、神经损伤[1]。DRF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郭丹等[2]研究表明,DRF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较为常见,这与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类型、掌倾角、桡骨短缩等因素相关。在临床治疗中,DRF术后恢复主要以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功能锻炼为主。研究表明,火龙罐能释放热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肢关节活动度[3]。本文基于“经络理论”探讨火龙罐治疗DRF术后的临床应用。


1、DRF经络病变基础


《医宗金鉴》记载:“若坠车马,手掌着地,只能伤腕。”从外因来看,外伤是导致DRF的主要原因。骨折后,经脉受损,气滞血瘀。《素问·脉要精微论》言:“骨者,髓之府。”肝主筋、藏血,肾藏精。从内因来看,DRF病位在骨,与肝、肾密切相关。若肝肾两虚,则骨折难愈。

1.1肝肾亏虚,经络受损《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脏所主,肾主骨。”《灵枢·本脏》记载:“经脉者……濡筋骨,利关节。”肾主骨,生髓。老年患者因肝肾不足、肾虚精衰,故其DRF术后愈合难度较大。

1.2气滞血瘀,经络受损《灵枢·九针十二原》曰:“血脉者,在腧横居。”血脉分布于腧穴周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血能载气,若血溢于脉外,则发为瘀血。气滞则血行不畅,进而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因此,基于“经络理论”并结合DRF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导致DRF术后愈合困难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可通过火龙罐疗法改善DRF术后难愈的情况。


2、火龙罐临证应用特点


火龙罐疗法是一种融合推拿、刮痧、艾灸、拔罐等多种传统外治法的中医疗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瘀散结止痛等作用。火龙罐的罐口设计为花瓣形,其独特形状便于对肌肉、筋膜进行推、刮、摩、点等操作,从而提升治疗效果[4]。《灵枢·经脉》记载:“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火龙罐疗法具有温、通、调、补之功。“温”在于温通经脉,祛瘀通滞;“通”在于疏通经络,活血通经;“调”在于调节阴阳气机;“补”在于扶正祛邪,补益强身[5]。火龙罐疗法通过通利筋骨、调和气血,可有效缓解DRF术后骨折部位的局部肿胀和疼痛。《神灸经纶》载:“灸者温暖经络,宣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艾灸具有宣通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火龙罐疗法属于“灸法”范畴,通过艾炷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使热能透过皮肤直达关节组织,从而加速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消退。郭亚丽等[6]研究发现,火龙罐疗法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有效缓解肌紧张,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王越[7]运用火龙罐艾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发现该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僵痛,改善脊柱的生理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徐星星等[8]选取68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火龙罐疗法对经筋进行松解,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治疗,火龙罐疗法治疗有效率达97.1%,能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3、火龙罐治疗


DRF术后的临床应用火龙罐疗法通过不同的操作深度,对前臂肌群产生不同的松解效果。深层刺激能直接作用于前臂深层肌肉、筋膜等组织,有利于调控桡腕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浅层刺激主要影响前臂浅层肌肉和神经末梢等,可调节神经传导,从而对手关节等部位的运动产生影响。戚秀中等[9]指出,经络的实体参照包括神经、肌腱等解剖结构。在DRF术后,神经损伤较为常见。研究发现,桡神经浅支的走向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分布均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径相重合[10]。合谷穴浅层分布有桡神经,深层则分布有尺神经深支。对于DRF术后出现的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类型的骨折,刺激合谷穴能够直接作用于受损神经,促进骨折愈合。王刚等[11]研究发现,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刺激桡骨远端分布的诸穴,不仅能对浅层分布的神经产生作用,还能有效缓解疼痛。

3.1选经火龙罐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炎性反应[12]。《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经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灵枢·血络论》记载:“血脉者,盛坚,横以赤。”气血充盛者,局部皮肤色泽常偏红。通过经络望诊观察皮肤色泽变化,可辅助判断DRF的损伤程度。DRF的解剖定位涉及手三阳经和手三阴经的经络循行区域,其疼痛、肿胀主要集中在腕关节桡侧及背外侧区域。手三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选用手三阳经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DRF术后血液循环较差的问题。周昕俐等[13]基于手三阳经筋理论,采用针刀松解肩胛提肌,可有效改善肩胛提肌粘连与卡压。刺激手三阳经具有活血化瘀、通利筋骨、舒筋通络的作用。综上所述,火龙罐作用于手三阳经不仅能够活血调经、调和气血,还能有效改善DRF难愈合的症状。

3.2选穴《灵枢·经脉》记载:“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经络具有反映病证的特点,并能根据其循行分布规律治疗疾病。基于十二正经的循行和腧穴分布规律,运用火龙罐走刮手三阳经,在局部腧穴上施以点、按、推等手法,可有效发挥经络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中医认为,脾胃为仓廪之本,能濡养皮肤、肌肉及孔窍,促进骨折愈合。

手阳明大肠经出合谷间,为多气多血之经,合谷、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肩髃等腧穴均定位在上肢伸肌肌群的肌腹和肌腱上,可以有效推动气血濡养DRF术后断端。蔡万德[14]发现穴位熏蒸联合针刺能有目的刺激相应的经络腧穴,促进上肢伸肌运动,改善功能活动状态。中医认为,卫气具有温养内外、充养皮肤的作用。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三焦是通行诸气的通道[15]。手少阳三焦经循行于尺骨与桡骨之间,通过刺激中渚、天井、肩髎等穴,可有效缓解DRF术后局部疼痛、水肿等症。中医认为,小肠主液。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刺激后溪、腕骨、小海、天宗、秉风可推动全身气血流通。伍紫炫等[16]研究发现,基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理论,选取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类经》记载:“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在病理状态下,腧穴具有反映病候的作用。DRF术后若局部出现红肿、压痛、发热等症状,依据“以痛为腧”的理论,可在桡骨周围探查到相应的压痛点及疾病反应点。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郄穴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痛证,故选取此穴可止痛。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通于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可调动身体的阳气。《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外关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腕骨作为小肠经的原穴,是原气留存之处。“原气始于肾间动气”,原气具有抵御外邪、维护正气的作用。李华等[17]研究表明,顺经刺手三阳经可改善血液循环,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促进疾病愈合。


4、小结


综上所述,DRF术后恢复与经络密切相关。基于经络理论探究DRF的病因病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本质,还能指导临床实践。火龙罐循经治疗在加速DRF愈合、缓解患肢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亮,汤译博,苏佳灿.桡骨远端骨折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0,23(8):638-641.

[2]郭丹,林红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0):154-156.

[3]刘海兰,金婕,李芯睿,等.火龙罐综合灸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2,44(7):735-738,744.

[4]巫柳萍,王智伟,赵琨,等.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109-111.

[5]高元,贺银波,成玲芳.循经按摩联合火龙罐综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15-118.

[6]郭亚丽,李海婷,王倾.火龙罐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6):80-83.

[7]王越.火龙罐艾灸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47,116.

[8]徐星星,马琳,齐雪丽,等.筋伤理论下火龙罐在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155-157,161.

[9]戚秀中,刘栋,顾瞻,等.何为“经络”[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71-173.

[10]侯燕红,李富德.臂后部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25(5):329-331.

[11]王刚,董宝强,王芳玉.针刺手阳明经筋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431-1433.

[12]保琼楠,赵凌,周玉梅,等.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76-78.

[13]周昕俐,付磊.手三阳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松解肩胛提肌[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4):108-110.

[14]蔡万德.穴位熏灸联合针刺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4):5-9.

[15]谢孝磊,赵永华.三焦主持诸气与经络行气关系探析[J].中医学报,2021,36(9):1814-1817.

[16]伍紫炫,蔡曼捷,周小红,等.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75-178.

[17]李华,文蕾,黄学刚.顺经刺手三阳经郄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9):100-101.


基金资助:广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GZSY21-69);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2020411);


文章来源:曾慧,庞向华,刘友明,等.基于“经络理论”探析火龙罐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6):10-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人气:675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7860

国内刊号:11-5895/R

邮发代号:80-108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