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编制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2轮专家咨询及预调查,构建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初表;于2023年1月—6月选取贵州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304例可疑肌少症病人进行调查,以验证量表信效度,形成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终表。结果: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危害、诊断、治疗5个维度和18个条目;2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917,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19,0.297(均P<0.001);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0,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结论:编制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科学性及实用性,可作为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评估工具。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涉及全身并呈进行性的肌肉质量降低、肌力下降和/或功能减退的骨骼肌疾病[1-2]。该疾病会增加病人跌倒、骨折、死亡等风险[1-4],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5-6],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6-7],增加医疗费用[1,8],给病人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1,9-12]。据估计,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8]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13]的社会背景下,至21世纪中叶,肌少症患病例数将增加至5亿例[6],进一步加重经济负荷和医疗负担。肌少症作为一种可预防、可逆转的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以及病人的积极配合,能有效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和恶化,进而改善临床转归,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但我国有关肌少症的研究与临床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7];肌少症疾病知识水平尚未引起重视,国内外学者对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研究较少;尚未检索到关于肌少症疾病的知识评估量表;导致病人对其认知不足[14],肌少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15],对开展常规肌少症评估和防治造成阻碍,影响病人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有必要对肌少症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进行准确、全面评估及干预,加强相关健康知识科普[16],从而夯实病人知识储备,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17-18],尽可能地降低肌少症发病率,减轻肌少症引发的负面影响和健康危害。综上,本研究结合文献回顾、2轮专家函询及调查结果,构建肌少症疾病知识评估量表,为医务人员调查病人肌少症疾病知识水平现况及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工具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形成量表条目
1.1.1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共10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1人以及在读硕士5人。团队成员包括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和骨科临床医务人员各1人以及管理专家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研究小组工作内容涉及文献回顾,构建条目池,设计专家函询问卷,发放、回收问卷,数据整理与分析等。
1.1.2建立条目池
参照肌少症国际临床实践指南[19]、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共识[20]、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共识[1]、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2]、肌少-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1]、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6],以及查阅大量文献及讨论分析,拟订初版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条目池,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和危害、诊断、治疗4个维度,27个条目。
1.1.3形成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初表
2022年9月,对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初版条目池进行开放式专家咨询。共咨询6名专家,其中量表研制专家及教育专家各1人、老年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各2人;专家均为研究生学历、高级职称。6名专家均对初版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条目池提出了修改意见。研究小组在综合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条目池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将“临床表现和危害”维度拆分为“临床表现”“危害”2个维度,将“可以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评估肌肉质量”“可以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评估肌肉质量”等条目整合为“可以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等评估肌肉质量”等,共合并和删减8个条目,形成由5个维度、19个条目构成的肌少症疾病知识初表。
1.2专家函询
1.2.1专家遴选标准
专家纳入标准:在老年医学、骨科或康复医学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或以上;自愿参与,并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兴趣及积极性;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对本研究领域有一定了解且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1.2.2拟定专家函询表
专家函询表由3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研究介绍信,包括研究目的、调查内容以及填表说明等。第2部分是专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包括工龄、职称、专业等基本资料。第3部分是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初表,将量表条目逐一列出,对19个条目评分,“非常重要”计5分,“非常不重要”计1分,并设置备注栏供专家发表意见、看法以及详细说明。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而Cr值由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和指标的判断依据(Ca)决定,计算方式为:Cr=(Cs+Ca)/2,且当Cr>0.700时,说明该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程度[22]。
1.2.3实施专家函询
研究显示,当专家函询数量接近15人时,增加函询人数并无意义[23],因此,纳入专家14人。2022年10月—11月,研究小组通过微信或电话与专家取得联系,并将函询表分别发送至14名专家。回收函询表后,整理14名专家的基本资料,同时计算其积极系数、Cr值以及变异系数(CV)。条目保留条件为:变异系数<0.25、重要性均数>3.50分、满分比>20%[24],并结合函询意见和小组讨论结果,对条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1.3预调查
2022年12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病房中选择30例确诊为肌少症的病人,测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的可读性,并征集30例病人对各条目表述的意见。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是否存在不易理解或表述不当的条目,并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或补充说明。预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年龄≥18岁;简易五项评分问卷(Strength,Assistance in Walking,Rise From a Chair,Climb Stairs and Falls,SARC-F)≥4分、5次椅子站立测试≥12 s[2]的可疑肌少症病人;具备正常认知功能,能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或阅读能力;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情危重;合并肝、心、肾等严重功能不全。
1.4信效度检验
1.4.1调查对象
2023年1月—6月,使用方便抽样法对贵州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骨科、康复科、老年病房中可疑肌少症病人进行量表调查,纳入与排除标准同预调查。本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查号:伦审(科研)2023-060号。
1.4.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包括2部分。第1部分是病人基本资料问卷,如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居住地、慢性病史等;第2部分为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
1.4.3资料收集方法及质量控制
由课题组成员发放问卷。在调查开始前,课题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小组成员能够与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向其解释开展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获取调查对象的配合,进而提高调查的有效性;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填写规范。调查对象在问卷填写中存在疑问时,研究人员需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但不能给予引导性提示,以确保问卷真实、可靠。当场回收问卷,并检查问卷是否填写完整;如有遗漏,则返还调查对象填写完整。同时,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本研究要求数据由双人录入、双人复核。
1.4.4项目分析
采用相关系数法[25]、临界比值法[26]及Cronbach′sα系数法[27]等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和验证。删除条目标准:1)相关系数法,计算每个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若P<0.05且r>0.300,则保留该条目,否则予以删除;2)临界比值法,先对得分进行降序排列,将总分在前后27%处的病人分为高低两组,进行t检验并删除无统计学意义的条目;3)Cronbach′sα系数法,当删除某个特定条目后,整体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显著上升,则剔除该条目,反之予以保留。
1.4.5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纳入具有丰富的量表研制经验的专家及教育领域的专家各1人以及老年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各2人,评价各量表条目的重要性;计算其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scale 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26]。并参照函询人数超过5人时,S-CVI≥0.80、I-CVI>0.78的标准[23]进行评价。2)结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正交转轴等方法,删除因子载荷值<0.4、2个或以上公因子上的载荷值>0.4且载荷差<0.2的条目[28]。
1.4.6信度检验
用Cronbach′sα系数验证肌少症疾病知识评估量表的信度。2023年6月,便利选取20例在康复医学科门诊规律复检的肌少症病人,于首次调查后2~4周再次填写量表,并通过计算前后2次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评估肌少症疾病知识评估量表的稳定性系数,当相关系数>0.7时,可认为量表稳定性好[27]。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SPSS 23.0进行数据录入、分析。专家函询的可靠性通过专家的积极系数、Cr值以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来衡量。定性资料使用人数、百分比(%)描述;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2.1.1专家一般资料
14名参与函询的专家年龄(41.25±4.60)岁;本科4人,硕士10人;中级职称4人,副高级5人,正高级5人;教育工作领域2人,管理2人,老年医学3人,康复科3人,骨科2人,中医科医护人员2人;工作年限(23.50±6.71)年。
2.1.2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
第1轮共发放1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00%。第2轮发放14份问卷,1名专家失访,有效回收率为92.86%。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的Ca值分别为0.901和0.907,Cs值分别为0.932和0.934,Cr值分别为0.917和0.921。
2.1.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2轮专家函询量表条目的重要性均分为3.81~4.98分、3.85~4.94分;量表维度的重要性均分为4.01~4.80分、4.03~4.86分。
2.1.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轮专家函询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12和0.061~0.243;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19,0.297,均P<0.05。
2.1.5专家函询结果
第1轮专家函询后,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统计学要求,结合临床,经课题组集体评议对量表条目进行了以下修改:条目19“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中药方剂可以治疗肌少症”的满分率仅为14.29%,故删除该条目;对条目2、条目9、条目13、条目14、条目17的表述进行了修改,第2轮函询无条目修改。经修订,最终构建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包含5个维度、20个条目。
2.2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经30例可疑肌少症病人填写量表后表示量表条目表述清晰,语言通俗易懂,能在10 min内完成填写。预调查后未对量表进行修改。正式调查共发放320份问卷,有效回收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5%。304例可疑肌少症病人年龄(60.13±13.89)岁;其中男176例,女128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18例,中专或高中85例,专科69例,本科及以上32例;合并高血压38例,糖尿病37例,脑卒中25例,心脏病23例,心律失常7例,无或其他174例;来自城市183例,农村121例;体质指数(BMI)为(20.27±3.53)kg/m2;5次椅子站立时间为(12.98±3.02)s;SARC-F评分为(4.48±1.22)分。
2.3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
2.3.1项目分析结果
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415~0.692,均无需删除。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的各条目t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onbach′sα系数值为0.935,且删除任一条目Cronbach′sα系数值均未显著提高。因此,在项目分析后仍保留20个条目。
2.3.2效度分析结果
2.3.2.1结构效度
20个条目的EFA结果显示,KMO值为0.924,巴特利特球形检验χ2值为6 217.603(P<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共提取出5个公因子,各条目的载荷值均≥0.400,累计贡献率为69.517%。根据理论模型和条目的载荷值,删除2个归属不明的条目,再次进行专家咨询,对其余的双重载荷条目进行逐一论证。经过专家分析认为,该部分条目均具有肌少症疾病知识特异性,是肌少症独有的疾病知识构成要素,建议保留这些条目。课题组讨论后,重新对部分条目的维度进行划分,最终形成包含病因、临床表现、危害、诊断、治疗5个维度和18个条目的正式量表,见表1。
表1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因子载荷矩阵
2.3.2.2内容效度
结果显示,构建的量表I-CVI为0.786~1.000,S-CVI为0.970。
2.3.3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值为0.935,病因、临床表现、危害、诊断、治疗5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7,0.903,0.897,0.896,0.782。在首次评估后2~4周再次选取20例肌少症病人填写该量表,结果显示,量表重测信度为0.771,5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681,0.694,0.675,0.717,0.687。
2.4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的计分方法
本研究研制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为自我评估工具,所有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且正向计分。“完全不同意”计1分,“完全同意”计5分,总分18~90分。最终得分采用标准分方法[24]进行评估,具体算法为:实际得分/90×100。当最终得分<60时,认为知识水平较低;60~80分为中等水平;>80时为良好水平。
3、讨论
3.1构建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效度良好
经过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本研究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其问卷有效回收率均超过90.00%,说明14名专家对肌少症疾病知识的内容高度关注且配合程度高;同时,本研究Cr值>0.90,保证了所选条目的可靠性;此外,经检验后发现2轮函询结果一致性系数显著,说明达到了预期目标[22]。研究表明,当I-CVI>0.780且S-CVI>0.900时,该量表内容效度良好[24]。本研究I-CVI为0.786~1.000,S-CVI为0.970,说明专家普遍认同该量表条目能够准确反映肌少症疾病知识情况。量表提取的公因子能够解释说明50.000%以上的变异;当载荷值>0.400时,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25]。本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9.517%,且各条目在相应因子载荷值均≥0.400。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且最终维度及条目归属与研究预期一致。
3.2构建的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信度良好
量表信度受Cronbach′sα系数和稳定性系数两个指标的影响。Cronbach′sα系数用于评估量表在测量同一问题时是否具有一致性,以衡量量表各条目之间的同质性和内部相关性。当量表内部相关性较高或同质性越好时,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25]。通常认为,当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0.900为量表内部一致性高[26]。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5,表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高。稳定性系数代表了量表的稳定性,其数值越接近1.000,则表示稳定性越高[26]。当稳定性系数>0.700时,说明量表的稳定性较好[23]。本研究量表重测信度高,说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量表的研制过程科学严谨,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测评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
3.3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是病人构建积极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的基础,在充分了解所患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病人方能主动采取正确的自我管理行为[29]。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有效改善健康结局[29-31]。
目前,对于肌少症病人的疾病知识研究较为有限,导致病人对肌少症认知不足[14],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15]。这可能与缺乏针对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的量表有关。为了评估肌少症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需要开发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然而,在现有文献中尚未检索到与肌少症相关的知识水平评估量表。因此,本研究初步构建肌少症疾病知识评估量表,肌少症病人接受度和配合程度较高。说明量表临床可行性好、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将量表应用于评估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同时,还可利用该量表进行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而为肌少症病人的健康教育和诊疗提供依据。
4、小结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初步研制了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共包含5个维度、18个条目,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肌少症相关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该量表可作为评估肌少症病人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工具。但在构建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时,调查对象主要来自贵州省,样本存在地域局限性;由于目前尚未检索到与肌少症病人知识水平量表相似的量表,故未计算其效标关联效度;在评价该量表的结构效度方面,本研究仅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了初步评价,未来的研究可增加样本量、提高样本代表性,进一步多中心验证和优化量表。
参考文献:
[5]刘海霞,周萍,张一娜.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4):434-440.
[6]刘娟,丁清清,周白瑜,等.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识(2021)[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8):943-952.
[7]唐欢,李娟,唐泽丽,等.肌少症患者生存质量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3,29(3):431-436.
[11]杨玲,杜娟,刘荣雁,等.肌肉减少症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11):1689-1693.
[12]唐欢,李娟,余欢,等.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3,29(1):129-133.
[13]胡世莲,王静,方向,等.中国居民主要致死性慢性病的人口死亡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3):297-302.
[14]杨则宜,焦颖.老年肌肉减少症的认知和研究最新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9):10-18.
[15]钟静,沈鸣霞,汪铭涵,等.浙江省杭州市医护人员肌少症知信行现状调查分析[J].上海医药,2022,43(16):18-22.
基金资助: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QZYY-2023-115;
文章来源:唐欢,李娟,余欢,等.肌少症疾病知识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24,38(21):3806-3811.
分享:
肌少症会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降低生活质量,并可能伴随慢性疾病,增加残疾或死亡的风险〔5〕。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健康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科学认识肌少症及其对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危害至关重要。
2025-04-10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退行性综合征,表现为骨骼肌量减少、肌强度下降和/或身体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跌倒、残疾、失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等不良结局等发生风险。肌少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疾病发展隐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诊断仪器,故老年人确诊肌少症时生活活动能力已受到影响。
2025-04-05肌肉和骨骼是承载运动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及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影响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身体功能减退的慢性综合征被定义为肌少症(Sarcopenia,SP)[2]。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异常破坏,致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被称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3]。
2025-03-07研究[3,4]发现ESR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介于20%~73.5%。肌少症易导致患者躯体功能下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护理成本[2],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指南[5]认为识别肌少症高风险特征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并推荐开发便于临床应用的筛查与评估工具。
2025-03-05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obesity,SO)的中医病名尚无统一共识,常根据其肌肉瘦削、四肢痿废、肥胖等表现归属于“肥胖肉痿”或“肥胖痿证”范畴,推测本病由脾胃素虚、肝肾不足、脾气蕴热导致肌肉失养,或因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1]。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一种以肥胖、脂肪量过剩和肌少症共存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2]。
2025-02-10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特点为渐进性、广泛性肌量减少、肌肉强度下降、功能减退等,易导致活动受限、跌倒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3]。脑卒中患者由于营养摄入减少、基础代谢降低、运动能力受限等因素更易患肌少症[4],其患病率为42%,高于其他合并症患病率[5-6]。
2025-01-20新近研究认为肌少症可能是T2DM新的并发症,可引起衰弱、跌倒、失能等,最终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2]。营养干预被认为是改善T2DM合并肌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可调节血糖稳态、增加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3]。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改善代谢性疾病和防治肌少症的有效营养干预因子[4]。
2025-01-17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寻找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改善老年人的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其通过调节血压、水盐平衡和血管收缩来维持机体的稳态。
2024-12-20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终末期肾病病人应用最广泛的肾脏替代疗法[1]。但MHD病人由于长期透析使体内蛋白质和结合氨基酸大量丢失,加之久坐、久躺等使活动量大大减少,肌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2]。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以肌肉质量减少,肌力及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肌疾病[3-4]。
2024-12-16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肌少症是炎症性肠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超过1/3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多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虚弱、四肢纤细无力、步态缓慢、行走困难,并可能导致骨折和其他相关伤害。
2024-12-14人气:16684
人气:16021
人气:15304
人气:13447
人气:117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天津护理
期刊人气:6016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护理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9143
国内刊号:12-1260/R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