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9-12-30    30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适当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帮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要根据教育理论的要求找到合适小学生的教学的方法,这样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非常有帮助,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本文概括了陶行知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并且详细说明了其具体的方法策略。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 课堂教学
  • 问题和应用
  • 陶行知教育理论
  • 加入收藏

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中国伟大的人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现代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将陶行知和孔子比肩评价:“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由此可见陶行知教育理论具备很高的教育价值,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指导性的意义,值得所有教师借鉴、学习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的理解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内涵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用自己的思想,而必须要科学的、合理的运用陶行知先生创造的教育理论进行教学。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近几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把陶行知教育理论理解透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时候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状况。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刻的理解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含义和内容,经常会先入为主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固定的流程教学,大多数时候的上课过程看起来都是相似的,“学生预习课本—教师分析课文;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长期下来小学生会对这样看起来相似的课堂“程序”感觉到疲倦和乏味,小学生们感受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语文的思维方式逐渐被限制并且固化在一个框内,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课堂教学非常死板和硬套,教学过程不够灵活,这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其次,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将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实践出来,多数时候更重视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把自己想要灌输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讲完,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是否和教师在同一个频道上、以及是否真正的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课堂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融入进来,语文课堂更加像是小学语文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低下,小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深入的学习和理解陶行知教育理论以及科学合理地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小学语文教师要实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有很重要的原理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个原理主要是由于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在实施教育的这个过程中要依赖于生活,并且改造生活。且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社会更是一个大的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社会的力量教育学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原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学不仅依靠书本内容,生活和社会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社会上的素材,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充分的发挥生活和社会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感到他们与生活实际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更加全面,让他们在生活中和社会中能更好地、更快的适应,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上《家乡的秋》[1]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脱离课本内容,带领小学生去“秋游”,在秋游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秋天的味道,体验课本中说的秋天的凄凉感,再让学生结合这些感受回忆家乡的秋天,这样学生在写关于秋天的文章的时候有了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想法,不需要苦苦的思索写作的思路,可以有真实地感受和清晰的写作思路。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这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原理进行教学,长此以往,能够引导小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生活在语文的学习中无处不在,充分的把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

2、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的过程当作一个固有“流程”来做,只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讲台上“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和“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教学做合一”的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方法,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会”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并且小学语文教师家有意识、有目的的帮助学生将“学”会的知识“做”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提高,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锻炼和发展,将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贯彻到底,看到“教学做合一”的应用价值,把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自身转化为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内容的时候,首先把较为难理解的注释进行讲解:晓出,毕竟,四时等;然后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经自己的力量学习并且理解这首古诗蕴含的含义,学生之间也可以分小组的相互交流讨论,必要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提点一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后再给全文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准确。

3、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解放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思维方式和在各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知道,只有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创新型人才,才最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创造和创新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时间、各个地点。[2]每位学生都有创造和创新的潜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新想法、新内容,帮助学生的语文思维活跃起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和创新,解放小学生的创造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旗帜和主要教育指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贯彻落实下去。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解放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应用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在教学方面提高质量和效率,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学”、学会“做”,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推进小学语文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和进步,陶行知教育理论逐渐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而不再是毫无头绪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永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216.

[2]王继永.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57.


曾桂琼.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29):7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友情链接


小学教学(语文版)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语文版)

期刊人气:78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277X

国内刊号:41-1394/G4

邮发代号:36-37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