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口服药物中毒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疗效较好,治愈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减少危重患者死亡率,治疗过程中清醒时间显著缩短,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资料与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口服药物中毒患者90例,其中清醒36例,嗜睡5例,昏睡6例,轻度昏迷18例,中度昏迷15例,重度昏迷10例;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无神经功能严重受损;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15~75岁,平均(45±4)岁;有机磷中毒20例,安眠药中毒7例,灭鼠药中毒11例,混和农药中毒3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4±4)岁;有机磷中毒23例,安眠药中毒7例,灭鼠药中毒9例,混和农药中毒1例,其他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采取内科药物及对症治疗:中毒药物明确者,予以特效解毒剂、拮抗剂治疗,病情发展严重时,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首先检查血液指标水平确定肝素的应用,然后经股静脉穿刺置入双腔深静脉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再用0.9%氯化钠加肝素配制成3000mL冲洗液充分冲洗灌流器;行血液灌流,起初血流速度在50~100mL/min,预冲液冲洗结束后,将双腔深静脉导管与静脉血管通路连接好,然后将速度逐渐增加达150~200mL/min,灌流时间2~3h;其中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及检查各项血液指标水平,确定灌流次数,一般在1~5次。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2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
疗效判定标准[3]:(1)显效:治疗后,神志立即苏醒,临床症状立即消失,各项阳性体征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整个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2)有效:治疗后8h内意识苏醒,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阳性体征有所好转,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3)无效:入院前临床症状及入院时阳性体征无改善或逐渐加重,病情逐渐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并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临床工作中接诊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一般发病急、进展快,应及早进行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原理大概描述:主要通过灌流器中的树脂吸附血液中毒素,尤其吸附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效果明显,脂溶性更高,同时降低毒素在体内的存留,抑制器官对残存于体内毒素的摄取[4]。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床旁血液灌流具有较好疗效,可快速清除患者体内毒物或药物,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及存活率,减少死亡,缩短清醒时间及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符秋红.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采用床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0):3926.
[2]陶园,艾皖萍,李业桂,等.血液灌流治疗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监护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525.
[3]刘隽.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120.
[4]陈东.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药物中毒的效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4):33.
罗绍友,陈敏,尹南杰.急诊床旁血液灌流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53+55.
分享: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急诊科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之一,最为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高脂血症、酒精等。轻症AP病死率<1%~3%,约20%患者会发展为中度或重症,病死率可达13%~35%。目前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AP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20年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
2024-10-11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急救过程中常采用的护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但该护理模式的急救流程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降低整体的急救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024-09-25肺动脉栓塞(PE)是呼吸内科常见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栓子堵塞机体的肺动脉及其分支而诱发的一种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的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可达20%~30%,其中常见种类为血栓性栓塞、羊水性栓塞等[1-2]。该病在临床中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两种肺动脉栓塞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24-09-25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高致残/致死率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较高。该病可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主要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其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表情呆滞、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早期有效干预至关重要。
2024-08-26急性腰痛是肋缘以下、臀部以上的腰部疼痛,具有起病急、疼痛剧烈特点;多是由外伤、受寒、腰部用力不当等导致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继而释放炎性物质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疼痛。临床表现有疼痛固定,腰部僵硬,活动明显受限,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发病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治疗不及时会转变为慢性腰痛。
2024-07-24随着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目前,国内对于热相关疾病仍采用国际分类,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其中以热射病最为严重。热射病是由于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以核心温度升高(>40 ℃)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特征,如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等,并伴有多器官损伤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1]。
2024-06-11热射病又称中暑,是指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剧烈运动后,产热和散热失衡引发的一种急症[1]。依据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将重症中暑可分为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HE)和热射病(heat stroke)[2]。热射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约10%~30%[3],而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紊乱及多脏器衰竭是热射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
2024-06-11急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死率较高。早期发现和管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降低病死率[1]。重症患者往往接受了密切的医学监测及详尽的检查进行病情评估,由此产生的海量临床数据要如何更好地使用是一个难题。在资源有限或院前条件下,尽管应用单个特征作为预测特征尚存争议[2],医护人员可能仍会选择使用单一特征或无创特征预测模型。
2024-06-11烧伤定义是指由于多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组织局部或广泛区域受高温损伤而产生的病理反应。是临床较多见的创伤性疾病,在烧伤发病过程中,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通常伴有大量液体流失的状况[1]。对该类患者开展有效的输血治疗能有效维持机体血容量,确保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
2024-05-09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诊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到伤前腕关节功能水平[1,2]。经典的掌侧Henry入路为倒L形切开旋前方肌显露骨折断端,复位后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其并发症如腕部疼痛和功能受限报道逐渐增多[3],这可能与钢板的摩擦激惹有关,因为旋前方肌切开后修复比较困难。
2024-04-07人气:17851
人气:15218
人气:14574
人气:14559
人气:1453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
期刊人气:5742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2-1949
国内刊号:23-1201/R
邮发代号:14-75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93
影响因子:0.306
影响因子:1.482
影响因子:1.195
影响因子:1.24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