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摇脊牵伸法治疗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推拿科就诊的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患儿90例,采用Microsoft Excel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摇脊牵伸法推拿治疗。2组均每次30~45 min,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30/45),治疗组为86.67%(39/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57.78%(26/45),治疗组为80.00%(36/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Cobb角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皮肤破损、皮下出血、胸腰段活动受限、软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早发性脊柱侧凸是指小儿在10岁之前出现脊柱冠状面、水平面以及矢状面的侧凸畸形[1],其发生时骨龄尚未发育成熟,而在青春期等快速生长发育期间,病情有可能会迅速进展。许多患儿早期往往无明显临床表现,一旦有明显的外观畸形,常常会对患儿的形象和自信心造成不良影响,并可能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包括身高矮小、脊柱生长受限、心肺功能下降等[2]。目前针对骨龄未成熟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一般予物理训练。我们采用摇脊牵伸法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患儿,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推拿科就诊的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患儿90例,用Microsoft Excel产生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10岁,平均(8.16±2.03)岁;身高最高159.5 cm,最矮94.7 cm,平均(131.32±13.06) cm;体质量最重48.3 kg,最轻13.5 kg,平均(27.60±8.13) kg。治疗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10岁,平均(8.04±1.81)岁;身高最高157.5 cm,最矮92.7 cm,平均(128.32±12.61) cm;体质量最重47.5 kg,最轻12.9 kg,平均(25.43±5.79) kg。2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杭州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SRS标准、SOSORT指南[3]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编写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脊柱侧凸的诊断标准。1)无外伤史,脊柱呈侧凸畸形;2)两肩、两肩胛下角、两侧髂嵴不等高,腰前屈时两侧背部肌肉不对称,即“剃刀背征”;3)Adam前屈试验阳性;4)站立位脊柱X线片Cobb角>5°。
1.2.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4]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气短,易劳累,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沉弱。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0岁,性别不限;3)资料完整;4)患儿及家长知情,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血友病、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2)推拿部位有皮肤破溃、感染者;3)接受其他治疗者。
1.5治疗方法
参考《推拿治疗学》[5]中脊柱侧凸的推拿治疗手法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患儿俯卧于推拿床,腰背部及两侧膀胱经施以法。2)拇指点揉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同时在命门、腰阳关、涌泉穴施以点按法,以酸胀为度。3)错动整复法:医者将双手掌放在侧凸部位的关节突处,用小鱼际肌和大鱼际肌施加压力,先向下压缩,再向两侧拉开,然后双手向指尖方向用力逐节整复侧凸脊柱,纠正关节突关节的错位。4)俯卧位侧扳法:医者位于侧凸一侧,用一只手掌按压最明显的侧凸处,同时用另一只手提起对侧下肢,反复做推扳动作,共进行10次。5)医者在脊柱侧凸节段涂上适量膏摩介质,用擦法来回往返数次,擦至皮肤微微泛红。
1.5.1对照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患儿俯卧于推拿床,医者在患儿背部督脉、膀胱经施以法、揉按法,力度应轻柔。2)医者用较深透的力度施拇指点揉法于筋层和肉层,通过此法寻找筋层、肉层气血痹阻不畅之处,施点按法于腰部命门、腰阳关、涌泉穴,以酸胀为度。3)摇脊牵伸法:分2个部分。第1部分为脊柱摇法:施术者一手掌心放于大椎穴处,一手掌心放于次髎穴处,双手稍下压施力,以脊柱为中轴线,次髎穴处手掌左右摇动,带动脊柱规律摇摆数次。第2部分为旋转牵伸整脊法:患儿双手抱头置于脑后,坐于冯氏正骨椅上,医者位于其后侧,双膝固定患儿骨盆,双手固定患儿前臂,嘱患儿向前弯腰,并向后方旋转至最大角度,施术者向上方轻提牵拉,同理再操作另一侧。继上式,嘱患儿深呼吸至呼气末,医者向后上方施以轻提拉伸。4)腰骶部横擦法:医者在督脉、肾俞、命门、腰阳关所在皮部涂上适量膏摩介质,用擦法来回往返数次,直至皮肤微微泛红。
1.5.2治疗组
2组均每次30~45 min,每周1次,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
1.6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4]。痊愈:无明显脊柱侧凸症状,Cobb角<5°。有效:脊柱侧凸症状明显改善,Cobb角改善>5°。无效:脊柱侧凸症状无明显改善,Cobb角改善<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4]中的5个项目评估中医证候,包括神疲倦怠、面色、气短、劳累和腰膝酸软。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的标准,将这些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等级,分别记0,2,4,6分,并计算总积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表1。
表1肾气不足型证候量表评分
腰膝酸软 无 久坐后偶尔感到腰部和膝盖酸痛 久坐后频繁感到腰部和膝盖酸痛,休息后可缓解 持续的腰部和膝盖酸痛,休息后也难以缓解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制定。痊愈:临床表现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表现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Cobb角。
治疗前后测量2组患儿站立位脊柱X线片Cobb角大小。
4)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皮肤破损、皮下出血、胸腰段活动受限、软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30/45),治疗组为86.67%(39/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8%(26/45),治疗组为80.00%(36/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
治疗前2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Cobb角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详见表4。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皮肤破损、皮下出血、胸腰段活动受限、软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
表4 2组治疗前后Cobb角比较
3、讨论
由于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骨骼仍在发育中,脊柱侧凸的程度通常会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加重[7]。如果仅仅采取观察策略而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脊柱侧凸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加重。这种加重的速度在不同患儿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也会受到性别、病情严重程度、骨骼生长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在生长快速时期发生[8]。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其进展风险相对较高。严重的脊柱侧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手术可能会对脊柱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儿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此外,手术可能会对患儿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和自卑等[9]。因此,对于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患儿,早期有效的干预对于控制病情的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根据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症状,该病归属于中医学“小儿龟背”范畴。中医学认为,脊柱与肾气、骨髓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阳能代表人体内部所有的变化,阴阳失衡是疾病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故小儿龟背究其原因是阴阳失衡。在外表现为筋肉骨诸层的失衡,其内则有脏腑气血的失调。在脏腑之中,又以肾最为相关。脊柱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节。肾主骨生髓,是指肾精能够滋养骨骼和髓质,使之坚固有力。肾精充足,则髓质充盈,骨骼坚实,脊柱端正。反之,如果肾虚,则髓质空虚,骨骼失去滋养,容易出现脊柱侧弯的症状。
詹强将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分三部三层进行[10]。首先从皮部论治,《素问·皮部论篇》曰:“百病始生,必先客于皮毛。”利用、揉等轻柔手法及温和的力度,施术于背部“一身之表”的膀胱经和“诸阳之汇”的督脉,充盈卫阳,固肌表腠理以祛皮部外邪;继而以点、按等较为深透的手法,寻其筋脉气血不畅之处,透达筋肉层中的经痹点,改善侧凸处气血循环不畅的状态,以复其平衡;最后以摇脊牵伸法,通过摇、晃筋肉层带动骨层,擦、揉按肾俞、腰阳关,调补先天肾气,调达地部脏腑。天部皮层、人部筋肉骨层和地部脏腑层均以不同之力、不同之手法相配合,继而纠正阴阳之偏性,以平为期,达到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凸的目的。
摇脊牵伸法是通过摇晃、牵拉、拔伸脊柱,而不使用闪动力。这是基于小儿骨骼尚未成熟,脏腑形气未充,骨骼组织柔软,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也相对脆弱等特点,并不需要使用闪动力对骨性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避免了因正骨力量把控不当导致软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以及对患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脊柱、督脉、膀胱经以及其两侧肌肉进行摇晃、牵拉、拔伸,调节和振奋全身的阳气。因督脉是人体阳气之总纲,膀胱经为太阳经,背俞穴是各脏腑流注的部位,通过左右节律性的摇动刺激背部督脉经络腧穴,可以激发人体正气,疏通全身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摇脊牵伸法治疗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Cobb角,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4]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4-118.
[5]范炳华.推拿治疗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8-102.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6.
基金资助: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资助项目(2022ZX015);
文章来源:施芳英,赵犇微,李小梅,等.摇脊牵伸法治疗小儿早发性脊柱侧凸肾气不足型9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4,20(05):87-91.
Kummell病又称为创伤后迟发性椎体骨坏死、椎体内假关节、椎体内真空裂隙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等[1-2]。临床上对于Ⅰ、Ⅱ期Kummell病一般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或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但对于Ⅲ期Kummell病的手术方式争议较多。
2025-04-22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伴根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疾病,是骨科、康复科、针灸科等多学科门诊的常见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3%,在椎管疾病中发病率更是占据第一位。中医整脊治疗通常采用以推拿手法配合腰椎斜扳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技术,达到缓解腰痛、恢复脊柱内部稳定性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2025-04-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一种三维结构畸形,包括脊柱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失平衡及横轴位旋转。重度侧弯可能引发背痛、肺部功能下降和外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AIS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三大挑战。
2025-04-17由于青少年处于发育期,如未能及时干预,脊柱侧弯可能进行性加重,出现体态异常、腰酸背痛等症状,甚至影响心肺功能[2]。Cobb角达到45°后很多患者还可能面临矫形手术结局[3],给患者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4],故而脊柱侧弯的早发现和及时干预尤为重要[5]。
2025-04-16目前,临床多采用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病情,但该病病程长,长期服药易出现耐药性及毒副作用,且患者接受度不高,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抗拒服药现象。国际脊椎关节炎评估协会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合作制定了AS相关诊疗指南,在该指南中强调康复锻炼是AS整体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辅助药物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5]。
2025-03-27不仅局限于身体功能的受限,往往还伴随着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显著下降。患者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进而导致其独立性下降,长期的护理需求可能增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传统的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患者的生理症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2025-03-20脊柱外科手术是各种脊柱、脊髓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广泛使用,脊柱外科手术对脊髓和神经的损伤风险逐年增高[1]。脊柱矫形或椎管内神经根减压手术均可能损伤神经根或脊髓,以及脊柱内固定装置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发生风险[2]。
2025-03-13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和遗传、感染、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1],导致脊柱的骨性强直和椎间盘纤维环韧带钙化,也可累及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并发不同程度的眼、肺、肠道、心血管病变等关节外表现,晚期可出现相应部位骨质破坏变形,甚至残疾[2]。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但异于行痹、痛痹、着痹、热痹、骨痹、肾痹、竹节风等。
2025-03-07随着病变的进展,继而发展为AS。中国AS发病率为0.3%~0.4%[1],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2],该病为进展性、不可逆转性疾病,致残率高,超过20%的患者最终导致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3]。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免疫及感染相关[4,5]。
2025-02-28传统的开放手术是其经典的治疗方法,有彻底减压、充分暴露等优点,但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长等缺点,逐渐被新兴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等脊柱微创手术替代[3-5]。2020年 2月 ~2022年 2月,我科采用 PTED和 UBE治疗 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
2025-02-17人气:18552
人气:15574
人气:13043
人气:12955
人气:111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医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3102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甘肃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297
国内刊号:62-1176/R
邮发代号:54-164
创刊时间:200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