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名老中医金中梁先生在治疗脊柱疾病中基于部位辨证理论,将常见脊柱疾病分为上部(颈)、中部(胸)、下部(腰骶尾)进行辨证论治;上部易受风邪侵袭,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表现为颈肩部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治则以活血祛风、温补肝肾、通络止痛为主;中部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多因情志不畅导致气郁,气郁日久而化火,常表现为胸背、胸胁胀痛不舒,症状会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治则以疏肝行气、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为主;下部易被寒湿之邪所伤,表现为腰骶部重着酸痛,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症状得温可缓,遇寒加重,治则以散寒除湿止痛、温经通络、滋补肝肾为主。
脊柱疾病是一种由先天性、退行性、炎症性或外伤性等因素引起脊柱本身或其肌肉、韧带、椎体、椎间盘、脊髓、神经等附件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疾病[1]。临床上主要有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和脊柱肿瘤等类型,还涉及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多种疾病[2-3]。依据症状体征,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痉证”“腰痛”“落枕”等范畴[4-5]。金中梁先生在治疗脊柱疾病中基于部位辨证理论,将常见脊柱疾病分为上部(颈)、中部(胸)、下部(腰骶尾)进行辨证论治,认为上部易受风邪侵袭,治则以活血祛风、温补肝肾、通络止痛为主;中部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治则以疏肝行气、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为主;下部易被寒湿之邪所伤,治则以散寒除湿止痛、温经通络、滋补肝肾为主。金中梁先生运用部位辨证治疗脊柱疾病收效颇丰,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金中梁先生将脊柱视为整体,采用部位辨证,将常见脊柱疾病分为上部(颈)、中部(胸)、下部(腰骶尾)进行辨证论治。金中梁先生的部位辨证思想来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及《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等之说。金中梁先生认为脊柱疾病的发生,主要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筋骨失养、情志不畅、外邪侵袭而发病。
1.1内因:肝肾脾功能失调
金中梁先生认为肝肾脾功能失调是导致脊柱疾病的内在因素。脊柱主要由筋、骨、肌肉构成,“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肝藏血,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筋骨强健。金中梁先生认为如果肝血不足,筋骨失养,就会出现筋脉挛急、屈伸不利等症状,这在脊柱疾病中可能表现为颈椎或腰椎的僵硬、疼痛。肝主疏泄,还涉及情志的调节。情志不畅,如长期抑郁、焦虑,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气血郁滞,进而影响脊柱及周围组织的气血运行,也可能引发或加重脊柱疾病。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金中梁先生认为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才得以坚固。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就会出现骨质疏松、腰膝酸软等症状,这在脊柱疾病中表现为脊柱的退行性变。肾主水,调节水液代谢。肾的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常,容易形成痰湿,痰湿阻络会影响气血运行,也会加重脊柱疾病的症状。肝肾同源,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肝血不足,久之必累及肾精;肾精亏损,也会导致肝血不足。这种相互影响会导致筋骨同病,加重脊柱的负担,引发或加重脊柱疾病。此外,脾主肌肉,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四肢百骸,运化水液,统摄血液。金中梁先生认为脾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筋骨、关节、肌肉失于濡养,则出现肌肉麻木、酸痛不适等,导致脊柱相关疾病。
所以脊柱的健康与肝肾脾的功能密切相关,肝血的充足是保持筋脉柔韧和灵活的基础,肾精的充沛则是骨骼强壮和骨髓充实的根本,而肌肉则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滋养。筋膜是包裹和连接肌肉、骨骼的结缔组织,筋腱的弹性和力量对于维持身体的运动功能也至关重要,可保护、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运动。金中梁先生认为由于肝肾脾功能失调,加上长期过度劳累,筋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便会导致脊柱疾病的发生。
1.2外因:外邪侵袭或外伤
金中梁先生认为外邪、外伤是导致脊柱疾病的外在因素,脊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路,外邪或脊背损伤的刺激可通过经络的传递影响脏腑功能,使其循行所过的组织器官功能失常。营卫不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脊柱及其周围组织经络阻闭、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引发疾病。《灵枢·邪客》曰:“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外邪入侵体内,易在筋络骨节间聚集停留。《素问·皮部论》曰:“其留于筋骨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寒邪、热邪均易引起筋的病变,寒性寒凝收引,筋遇之则拘挛疼痛;热邪伤津耗气,筋遇之则弛纵形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伤筋。”刘完素的《素问玄机病原式·六气为病·风类》中记载:“十月风病势甚而成筋缓者,燥之甚也。”风、燥二邪亦能耗伤阴液,使筋痿弛纵。过劳伤筋,《素问·宣明五气》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气、血、筋骨活动失调而引起脊柱相关疾病。长期低头弯腰、长期行走、上下台阶、长期劳作等长期反复的超负荷活动,会导致关节软骨磨损、韧带损伤、肌肉劳损、关节内组织充血水肿,瘀血停聚其间,故而关节肿胀疼痛。人体的软组织遭受外力作用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跌扑、坠堕、撞击、闪挫、负重、劳损等可能损伤人体的皮肉筋骨而引起脊柱相关疾病,各椎骨上下由椎间盘及坚固的韧带相连接,会受到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疼痛。根据外力的作用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持续劳损三种。
2、辨证论治
金中梁先生认为颈部易受风邪侵袭,因为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表现为颈肩部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治则以活血祛风、温补肝肾、通络止痛为主。胸背、胸胁部发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多因情志不畅导致气郁,气郁日久而化火,常表现为胸背、胸胁胀痛不舒,症状会随情志变化而增减,治则以疏肝行气、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为主。寒邪属于阴邪,容易侵袭人体的下部,腰骶部易被寒湿之邪所伤,表现为腰骶部重着酸痛,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症状得温可缓,遇寒加重,治则以散寒除湿止痛、温经通络、滋补肝肾为主。
2.1脊柱上部发病
此部位患者主要症状为颈项酸楚疼痛,转侧不利,活动受限,伴上肢麻木疼痛,时有眩晕,常有伏案工作或低头使用手机史。舌淡红,脉弦细。颈部在上,属阳;风为阳邪,易袭阳位,金中梁先生认为颈部疾病多由风邪侵袭所致。因此,在治疗颈肩部疾病时,应注重疏散风邪,调理颈部气血,采用活血祛风、温补肝肾、通络止痛的药物。主药:鸡血藤、葛根、鹿角胶、龟甲。他药:熟地、枸杞子、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杜仲、当归、川芎等。方用右归丸加减:川芎12g,当归10g,鸡血藤24g,葛根24g,炒芥子10g,熟地15g,枸杞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2g,槲寄生12g,炒杜仲12g,僵蚕10g,龟甲24g(先煎),防风10g,威灵仙10g,巴戟天10g。方中熟地、枸杞、山茱萸、菟丝子滋肝益肾,龟甲益肾健骨,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杜仲、槲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川芎、当归、鸡血藤补血养血、活血祛风,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血中气药”[6],葛根解肌除痹,白芥子温通经络、除痹止痛。防风、威灵仙祛风止痛。僵蚕等全方共奏活血祛风、温补肝肾、通络止痛之功。颈肩、上肢疼痛明显者,加片姜黄、伸筋草。眩晕甚者,加天麻、半夏、茯苓等。
2.2脊柱中部发病
此部位患者主要症状为胸背部疼痛,伴有胸闷,呼吸欠畅,症状与情志变化有关,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心情舒畅时症状减轻。舌淡红,脉弦。金中梁先生认为,在中医理论中,肝脏不仅负责人体的解毒和血液储藏,还主管情绪的调节和气机的疏泄。当情志不畅,如愤怒、抑郁等情绪积压时,肝脏的疏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使得胸背、胸胁部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表现为胸背、胸胁胀痛不舒。此外,情志不畅还可能导致气郁日久化火,火热内生,进一步加重胸背、胸胁部的胀痛症状。因此,金中梁先生在治疗胸背、胸胁部脊柱疾病时,以疏肝行气、温补肾阳、活血止痛为主,还会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疏肝解郁、调和情志的方法,以促进气机的疏泄和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主药:柴胡、熟地、枸杞、附子、肉桂。他药: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茯苓、麦冬、白芍、丹皮等。情志不畅者,加郁金、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等。病位偏上者,予右归丸加减,病位偏下者,予左归丸加减。
2.3脊柱下部发病
此部位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背酸软,沉重不爽,反复发作,病程日久,喜按喜揉,下肢酸软。金中梁先生认为腰部在下,属阴,腰骶部疾病多由寒湿之邪侵袭所致。因此,在治疗腰骶部疾病时,注重散寒除湿止痛、温经通络、滋补肝肾;此外,患者应注意腰骶部的保暖,避免受寒,适当进行腰部锻炼,增强腰肌力量,以减少腰骶部疾病的发生。主药:龟甲、炒山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他药:炒白芍、菟丝子、当归、川断、木瓜、杜仲、牛膝、巴戟天、五加皮、补骨脂等。方用左归丸加减:菟丝子12g,枸杞15g,牛膝10g,龟甲24g(先煎),炒山药24g,熟地20g,山茱萸15g,当归12g,川断12g,巴戟天10g,杜仲12g,五加皮10g,补骨脂6g,炙甘草6g,炒白芍15g,木瓜12g。方中熟地、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滋肝益肾,龟甲滋阴、补肾、健骨,牛膝、杜仲、五加皮、川断补肝肾、强筋骨,巴戟天、补骨脂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木瓜舒筋活络,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散寒除湿止痛、温经通络、滋补肝肾之功。冷痛者,加防风、威灵仙;劳伤者,加王不留行、苏木;痛甚者,加蜈蚣、地鳖虫。虫类药物善走窜,能活血通络,并有推陈致新之妙用。地鳖虫活血散瘀、通经止痛,蜈蚣能通络止痛,《医学衷中参西录》[7]云:“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3、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名老中医金中梁先生对脊柱疾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其临床指导意义。金中梁先生认为脊柱疾病多由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脾失健运、气血虚弱、筋骨失养、情志不畅、外邪侵袭而发病,指出肝肾脾与筋骨肌肉的密切关系,并强调情志、风邪、寒湿等因素在脊柱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金中梁先生在治疗颈肩部疾病时,注重疏散风邪,调理颈部气血;在治疗胸背部疾病时,重视调理患者的情绪,采用疏肝解郁、调和情志的方法,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在治疗腰骶部疾病时,注重散寒除湿、温经通络。金中梁先生推崇血肉有情之品,善用龟甲、鳖甲、鹿角以补益精血。鹿角咸温,为地之阳,角居高位,纳天地之阳气,得天地之精华;龟甲咸甘寒,为水之阴,长期潜伏于水下,聚水泽之阴气,龟鹿皆灵而有寿[8];两者气味纯厚,且无寒热偏颇之虑。金中梁先生认为甲、角类坚韧,多用于春夏;胶类柔润,常用于秋冬。金中梁先生的学术思想在脊柱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宏勋,郭马珑,孔亮.脊柱病学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1):78-80.
[2]闫兆东,朱华亮,黄健.督灸治疗脊柱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11):81-84.
[3]卞向宇,吴云川.脊柱相关疾病的“辨病-辨证-辨构”诊疗思路[J].中医正骨,2022,34(11):72-73.
[4]施杞,王拥军.脊柱病学的历史与发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4):304-308.
[5]王志文,金连峰,齐鹏坤.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探讨温针灸联合推拿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4,14(6):34-38.
[6]张向北,李慧英,孟东方,等.李慧英教授分期论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经验探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4,32(4):94-96.
[7]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
[8]刘科,张乐,赵浩茗,等.匡建军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药对探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3,31(12):76-79.
基金资助: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20ZB237,2024ZF138);
文章来源:朱学鑫,韩铝洲.金中梁辨证论治脊柱疾病的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5,33(02):91-93.
分享:
Kummell病又称为创伤后迟发性椎体骨坏死、椎体内假关节、椎体内真空裂隙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不愈合等[1-2]。临床上对于Ⅰ、Ⅱ期Kummell病一般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或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但对于Ⅲ期Kummell病的手术方式争议较多。
2025-04-22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伴根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疾病,是骨科、康复科、针灸科等多学科门诊的常见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3%,在椎管疾病中发病率更是占据第一位。中医整脊治疗通常采用以推拿手法配合腰椎斜扳为代表的传统治疗技术,达到缓解腰痛、恢复脊柱内部稳定性的目的,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2025-04-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一种三维结构畸形,包括脊柱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失平衡及横轴位旋转。重度侧弯可能引发背痛、肺部功能下降和外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近年来,AIS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三大挑战。
2025-04-17由于青少年处于发育期,如未能及时干预,脊柱侧弯可能进行性加重,出现体态异常、腰酸背痛等症状,甚至影响心肺功能[2]。Cobb角达到45°后很多患者还可能面临矫形手术结局[3],给患者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4],故而脊柱侧弯的早发现和及时干预尤为重要[5]。
2025-04-16目前,临床多采用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病情,但该病病程长,长期服药易出现耐药性及毒副作用,且患者接受度不高,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抗拒服药现象。国际脊椎关节炎评估协会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合作制定了AS相关诊疗指南,在该指南中强调康复锻炼是AS整体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辅助药物治疗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5]。
2025-03-27不仅局限于身体功能的受限,往往还伴随着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显著下降。患者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进而导致其独立性下降,长期的护理需求可能增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传统的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缓解患者的生理症状,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2025-03-20脊柱外科手术是各种脊柱、脊髓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内固定器械的广泛使用,脊柱外科手术对脊髓和神经的损伤风险逐年增高[1]。脊柱矫形或椎管内神经根减压手术均可能损伤神经根或脊髓,以及脊柱内固定装置的大量使用,也增加了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发生风险[2]。
2025-03-13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和遗传、感染、免疫等诸多因素有关[1],导致脊柱的骨性强直和椎间盘纤维环韧带钙化,也可累及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并发不同程度的眼、肺、肠道、心血管病变等关节外表现,晚期可出现相应部位骨质破坏变形,甚至残疾[2]。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但异于行痹、痛痹、着痹、热痹、骨痹、肾痹、竹节风等。
2025-03-07随着病变的进展,继而发展为AS。中国AS发病率为0.3%~0.4%[1],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2],该病为进展性、不可逆转性疾病,致残率高,超过20%的患者最终导致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3]。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免疫及感染相关[4,5]。
2025-02-28传统的开放手术是其经典的治疗方法,有彻底减压、充分暴露等优点,但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长等缺点,逐渐被新兴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等脊柱微创手术替代[3-5]。2020年 2月 ~2022年 2月,我科采用 PTED和 UBE治疗 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报道如下。
2025-02-17人气:18547
人气:15567
人气:15083
人气:14840
人气:13043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人气:477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学会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0205
国内刊号:42-1340/R
邮发代号:38-18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