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研究阆中古城,解读古建筑的艺术风貌,透析古城镇的文化背景,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积极探知古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底蕴,深度挖掘古城建筑的潜在价值,将古代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完美融合,不仅可以最大力度保留古建筑物的原有模样还可以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而实现对我国古城镇面貌更有力的保护。以上也是本文所追求的研究目标。
阆中古城作为川内唯一的县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在中国,具有川渝建筑派系风格的古镇,其科学性和艺术性一直很受建筑学者和建筑爱好者的关注。然而阆中古城虽保存至今数千年,但由于历史上各朝政局变动,加之建筑行业古来为匠学,是以师傅亲自传授学生宅建构筑知识,研究阆中古城建筑的相关资料十分稀少。通过考察发现,在巴族的早期活动过程中,阆中古城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生活需求等问题所设计出的房屋建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川东地区的民居民建。同时随着各民族的交融,以及像“湖广填四川”等这类大变迁事件的发生,使古城建筑群体逐渐融合了包括“苏”“徽”“皖”等多种建筑派系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风格。
一、阆中古城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
(一) 阆中古城的城市格局
阆中古城整体为棋盘式城市格局,是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多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体。从城市的大格局来看,阆中古城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它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处。川东地区水系发达,古城绕水而建,城内土木“丰润”,空间形态规划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视觉美感。城镇的整体风格统一,而建筑细部又富于变化。山水边际与城区房檐延伸出的立体轮廓,是古城的天际线。若遇丽日蓝天则清新爽利,明静透彻;若遇“雾雨淫淫”则时隐时现,婉约朦胧。由此,古城的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组合形成的城市风景能将美的感受带入到观赏者的心境中,产生爱好和联想。
地理位置、城区采光照明度,以及自然山水的参与值等都是古城建筑分布的重要参考因素。而在阆中古城的城区环境里,标志性建筑物包括中天楼、文庙、贡院、风水馆、汉桓侯祠等大型公共观光建筑和水码头客栈、秦家大院、孔家大院等大型民居宅院,以及亭,塔,枋,栅,井等多种生活生产设施。由于古城建筑位于城区的显要位置,外部造型鲜明具有时代特点,材质考究易于辨识,颜色丰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快速地捕捉到视觉形象,因此常成为古镇旅游事业发展的视觉焦点。
在研究阆中古城建筑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探索古城现存建筑的整体艺术风貌,及其在传统民居中的一种传统性、秩序性。追求古城建筑中的文化底蕴和“礼制”思想。但是现代建筑在材料观点和空间布局上与古代建筑风格迥异。如古代建筑多用木柱做基础构架,再混以黏土砌墙,建筑局部有彩花雕花,门窗房檐造型皆富有变化。而现代建筑在几何形态、构建材质和使用功能上与其大相径庭。因此在解析建筑艺术风格时则不能将其与现代建筑类别生硬地作比较。
(二) 阆中古城的风水布局
阆中古城的整体布局遵循风水学理论。古人观风水讲究山水形胜,有山水严密缠护的形胜之地,则风光佳丽、人杰地灵。
古代巴族是水居民族,选址处应有水源,所谓“城因水兴,水为城用”。阆中水曲山环,地势高坦。城市建筑和自然景观相互照应,使得人心沉浸在自然山水之中。《太平寰宇记》记载:“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资治通鉴·汉记四十二》记载:“阆中迂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取以名之。”于此,前人的选址以使阆中风水闻名遐迩。
阆中古城外有护城河围绕。城区内部房屋建筑横排相连,门庭相对;街上商人、游客、普通人家,各执目的,热闹非凡;城外山形环绕,前有锦屏立于岸,后有蟠龙倚于尾。据《阆中县志》记载:“阆中为治,蟠龙障其后,锦屏山列其前。锦屏适当江水停蓄处,而城之正南亦当适当江水弯环处……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县城之后的蟠龙山,系大巴山北面雄奇高大的天然屏障”,所以从风水格局上看,整个阆中古城几百数千年间均遵照川渝民居的文化制度。它的主要特征仍是传统的风水选址,场镇风貌,街坊结构,合院格局。
(三) 古街巷的分布
阆中古城的街坊结构具有亲密性和宽容性,街巷空间是古镇整体风貌和格局形成的重要特征。同时人口流量的逐渐变大使街道尺度增宽,商业的景气使城区繁华,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古城建筑艺术的发展。简朴的青石板让古风浓郁的街巷在整体风格中给人一种亲切友好,极具韵味的历史感受。古街巷分布秩序井然,城区建筑随街巷走势变化丰富;巷子宽窄程度不一,往往忽而宽敞,忽而狭窄,忽而弯曲。道路主次分明,折转迂回。
其中主街道略宽敞,次街道略狭窄,转折也有一定的变化。从开放的主街“大东街”,到逐渐具有私密性的深巷“合璧井巷”,其簇群空间被蒙上了一层儒家伦理道德上的思想意识。街巷的空间分布自由灵活,便于行动,风格取向上保留古典风韵。相比于其他巴蜀古镇的街巷起伏跌宕,阆中古城总体地势较为高坦,街区布局顺其自然,主街道与许多次街道相连,然后通巷,成簇状分布,并尽量保持原始地貌。房屋以街巷为基准,随等高线的起伏走向融合地景,与弯曲的街道分布形成了个性的街区景观。
(四) 古院落的建筑风格
阆中古城多见天井合院式建筑,以在保持居住良好的情况下节约用地面积。古院落主要风格为巴人文化建筑风格。表现为左右房屋对而不称。根据其结构形式划分为土木结构,穿斗木结构,抬梁木结构等。川东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较多,气候炎热;冬季风力弱,不常降雪。所以古城民居构建常出现平房瓦顶,四合头,大出檐等造型,阁楼亦成了隔热贮藏的地方。
天井合院式建筑在一些大型住宅中,例如阆中古城的秦家大院,杜家客栈等民居建筑一般为串珠式三进、四合院。四合院住宅的屋顶相连,可遮阳避雨。与其他派系不同的是阆中古城的院落虽然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但建构规模依旧具有川东民居统一协调的特征,和檐廊构架、宽窄举架等特色。古院落以天井院落为中心,以轴线为对称,一实一虚空间层次鲜明,秩序性极强。在院落的规划布局上体现为房屋与庭院景观的协调、融合与共生。
因此古人在民居住宅的规划选址、造型设计乃至景观效果上,是经过全方位考虑人类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关系,才使建筑设计联系山水景观和气候地形,与场地融为一体,并且形成了特有的形貌相融的最佳建筑居住状态。川东地区的传统民居流传至今,其设计理念,表达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崇高理想,成为建筑设计的经典。
二、阆中古城建筑在川东地区的地位及影响
(一) 阆中古城建筑在川东地区的地位
在巴人祖先早期迁至嘉陵江流域,后又向东扩展的过程中,阆中古城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阆中为古代巴国最后一个国都,是巴人的发祥地。巴人文化是古代巴人古族所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重庆和川东地区是巴人文化的核心地,其文化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建筑艺术是该文化中的一部分,而阆中古城建筑就是在其基础上发扬并发展而来的。
在阆中古城历史发展的2300年间,先后经历了巴灭充国,秦灭巴国,和秦、隋、唐、宋、明末清初等朝代变革,古城的建筑融合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政权变动与战乱也同时对古建筑群影响巨大,但其建筑大部仍为独特的巴人建筑风貌。其中,阆中的传统民居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适用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其少数民居建筑保留至今已达上千年,搁置现代不仅是推本溯源的历史遗迹,更是人们触手可及的千年古屋,并且在建筑设计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 阆中古城建筑在川东地区的影响
阆中最能体现其地形地貌和文化特色的标志是该地域的古城风貌。古城建筑艺术中的巴人文化对川东地区的影响一部分体现在民居上,一部分体现在公共建筑上。川东地区传统民居多为木构体系,建筑与山水环境自然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历史将阆中打磨成为一个千古名城,保留至今,它不仅代表一种文化的传承,更在巴人文化的传承与开放过程中,逐步影响着川东地区民居民建的艺术风格。研究阆中建筑群体在于透析巴人建筑派系为何能在政权多变,烽火交加的中国各朝代保留传承下来,寻求其中的建筑价值,合理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修复古建筑物,打破“修旧不如建新”的思想,使古代建筑不毁于现代建筑观念中。
三、阆中古城建筑艺术的保护与融入
(一) 保持阆中古城的建筑艺术特色
阆中古城的房屋构成及景观具有丰富多彩的形态特征,保持其建筑艺术风格特色是对巴人文化的一种保护措施。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提出:“我们在期待新的建筑物出现的同时,还是好好保护文物吧,只要有可能,我们就要激发全民族去爱护民族建筑。”古城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是时代的标杆。时载千年,阆中古城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已属于旅游型开发城市。然而,现今古城历史建筑普遍出现了物质性损坏和功能性衰退的状况,使得原有的艺术风格锐减,建筑形态偏于现代化城市面貌。这是由于大部分地区为了迅速改变古镇的“落后现象”,对古城镇建筑拆旧建新,导致了很多承载着历史传统的古老建筑在大兴土木中被无情拆毁,让现代风格的新“古”镇取而代之。这种所谓的“开发性保护”措施本末倒置,并不利于古城的发展,甚至还会给古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 传承中合理巧妙融入现代建筑元素
阆中古城的建筑艺术风格要得以世代保存,必然要与现代建筑技法相结合。中国现代建筑多反复乏陈,缺少鲜明的建筑艺术特点,而古建筑却形态多变,在造型风格上独具韵味,令人感叹。如果能在不破坏原古建筑物风格面貌的同时,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复原、加固,并保持其艺术风格的统一协调,则能使古城建筑的保留时间更加长久。若能将独具川渝地区文化内涵的现代商旅业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入阆中古城的建筑风格中,保持其别具一格的古城建筑艺术风派,则更使凝聚古代先祖们智慧结晶的古建筑物不至于在现代人与现代化城镇建设中衰亡。让后人能更多地感受到古人精湛的工匠技艺,和川东地区独特的建筑文化气韵。同时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然而这只是一个粗浅的想法,若要引而伸之,则还需深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彦.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季富政.三峡古典场镇[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赵万民.巴渝古镇聚居空间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井粤婷.阆中古城的建筑艺术风格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9,(5):28-30.
分享: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工程业的主要特征逐渐发展为科技化、大型化与复杂化,因此准确的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意义更为重要。建筑工程造价预测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工程投资决策的有效依据。
2024-10-10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旧住宅建筑出现了结构裂缝、变形等问题,由于结构材料的老化以及设计标准的滞后,这些建筑面临着安全隐患。必须通过加固改造来有效修复建筑物整体结构,增强建筑的抗震、抗风等能力,提高建筑安全系数,从而预防建筑结构隐患,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09-04受建造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房屋设计理念以及规范标准的制约,我国老旧小区既有房屋多为多层砌体建筑,竖向交通以楼梯为主。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老旧小区中的老年人居住比例逐步上升,以楼梯为主的竖向交通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024-08-24近几年来,国家对古建筑的修缮建造越来越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通过走访歙县徽州府衙、溪头三槐堂及泾县查济古建筑群等一系列文物景点,发现徽州有些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环境影响、人为破坏等原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因此也为修复工作增大了阻力。
2024-08-24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历经数十年井喷式的增量开发建设后,已逐步迈入存量提质、改造、更新的发展阶段,针对老旧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政策,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相关要求。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城市或县城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等住宅小区。
2024-08-23历史文化街区一端连接着过去,另一端连接着未来,要通过城市设计更好地将历史与现代性特色融为一体,让历史活在当代生活中,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古风”。因此,有必要在维护历史传统的同时考虑改善居住环境,并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空间和可持续运营的前提下,考虑引入新的功能,推动街区经济活力提升。
2024-08-22澳门现代博物馆的设立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港务局局长倡议成立海事及渔业博物馆,之后澳门博物馆业开始萌芽,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其发展受到阻碍。到了1990年6月在妈阁庙旁开幕的澳门海事博物馆,标志着澳门博物馆业重新开始蓬勃发展。1990年代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模式下,政府建设大赛车博物馆,展示澳门已有逾半世纪赛车活动的历史。
2024-07-11定襄洪福寺是晋北地区一处历史悠久的寺庙,拥有较为独特的堡式寺院格局,文物价值颇高。主要以洪福寺现存文物和建筑格局为基础,通过考证寺内碑刻、经幢、题记记载,同时结合县志、访谈及相关著录资料,对洪福寺历代营建及维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并初步探讨寺庙各时期的文物及平面布局演变情况,从而大致勾勒出洪福寺营建维修的历史轨迹。
2022-03-30湘西苗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在各文化板块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文化体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湘西苗族的传统宗教和祭祀文化也存在着较为鲜明的文化特色。本文基于宗教文化视野,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湘西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展开研究,详细论述在祭祀文化影响下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的布局与装饰特征,阐述其历史价值。
2022-02-28一座城市从建立到发展到繁荣,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风采各异的城市景观风貌。不同的城市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人文历史特征,这恰恰是这个城市的独有性和特色性的吸引力所在。城市工业遗产是反映一个城市景观面貌的重要体现,是伴随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应运而生的不可或缺的景观载体。
2021-11-02人气:8166
人气:3966
人气:3831
人气:3811
人气:308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建筑结构学报
期刊人气:4934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6869
国内刊号:11-1931/TU
邮发代号:2-19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