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应用醒脑静辅助小剂量纳洛酮注射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除给予常规处理外,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h后血浆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内啡肽、丙二醛(MDA)水平,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内氧自由基、SOD、β-内啡肽、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两组氧自由基、β-内啡肽、MDA含量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含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及其他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应用醒脑静辅助小剂量纳洛酮注射液效果显著,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缩短恢复时间,且不会增加副作用。
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其发病机制是阿片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脑内阿片类受体,进而抑制中枢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引发临床症状[1]。本病无特效治疗,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治疗以及抗氧化治疗,其中纳洛酮是治疗本病使用较广泛的药物,近年来醒脑静逐渐用于本病的治疗,研究表明该药联合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具有较好的疗效[2]。本研究采用醒脑静联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58例,女2例,年龄44~65岁,平均(50.27±6.34)岁,饮酒至就诊时间1~5h,平均(2.84±0.53)h,兴奋期10例,共济失调期20例,昏迷期30例。对照组男57例,女3例,年龄43~67岁,平均(49.58±6.17)岁,饮酒至就诊时间1.5~6h,平均(2.87±0.48)h,处于兴奋期9例,共济失调期22例,昏迷期29例。两组患者均有大量饮酒史,以及恶心、呕吐、二便失禁、意识障碍等症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症状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诊断标准[3];年龄18~70岁;饮酒至就诊时间<8h;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症状;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低血糖、药物中毒等导致的意识障碍;酒精中毒至跌倒引起颅脑外伤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洗胃、吸氧、心电监护、脱水、利尿、补液等支持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纳洛酮(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789)1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主要由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等配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564)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必要时1h后可重复使用,总量<100ml/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12h后血浆氧自由基、SOD、β-内啡肽、MDA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ml,加入抗凝剂、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丙二醛,采用脂质过氧化法测定血浆氧自由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及SOD,酶联免疫试剂盒、放射免疫试剂盒均由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国药准字S20030042。
症状消失时间:包括意识清醒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独立行走时间、独立答题时间、住院时间。
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反酸、恶心、心律失常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制定,痊愈:治疗2d后症状消失、神志完全清醒,答题准确,可独立行走。显效:治疗2d后症状明显减轻,意识恢复,角膜反射正常,答题尚准确;有效:治疗2d后症状改善,意识开始恢复,出现角膜反射;无效:治疗2d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2.0软件完成,对连续型资料,若各组均符合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行组间比较,否则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无序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内氧自由基、SOD、β-内啡肽、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两组氧自由基、β-内啡肽、MDA含量均显著下降,SOD含量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氧自由基、β-内啡肽、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检查指标比较(x¯±s)
2.3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独立行走时间、独立答题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大量乙醇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在体内蓄积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受到抑制,重症者可致死亡。因此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较多研究,大量研究表明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5]。
β-内啡肽是调节机体神经功能的内源性肽,可通过抑制ATP代谢,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其水平升高会抑制神经功能。MDA、氧自由基、SOD是反应机体氧化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6]。以往的研究[4]显示醒脑静注射液可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酒精中毒患者β-内啡肽及MDA水平。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体内MDA、氧自由基水平及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对清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体内氧自由基,降低β-内啡肽水平、提高SOD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纳洛酮单一用药。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醒脑静与纳洛酮协同作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降低低体内β-内啡肽及MDA水平。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表明醒脑静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时间,与相关研究[4,5]结果类似。纳洛酮是吗啡样受体拮抗剂,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阻断吗啡样物质或β-内啡肽的作用,还能兴奋交感神经,改善细胞内能量代谢,降低乳酸水平,稳定细胞膜,保护脑细胞,解除β-内啡肽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催醒效果[7]。醒脑静是以牛黄为主药,佐以麝香、郁金、栀子、冰片等制成的中药注射液,其中麝香是开窍醒脑的主药,冰片有助麝香之功,郁金苦寒,有活血兴气之效,栀子有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可增加脑组织缺氧耐受性,栀子中的有效成分熊果酸有中枢镇静作用,郁金中的茨烯和姜黄烯有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麝香能改善脑血液循环[9]。因此,醒脑静有能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内啡肽水平、清除自由基,提高SOD活性,调节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降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起到醒脑的作用,还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10]。本研究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二者联合用药与单纯使用纳洛酮副作用相近,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醒脑静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可显著改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从而缓解循环、呼吸系统症状,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单纯纳洛酮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骞,涂星,熊芬,等.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经济学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9(6):747-750.
[2]吴孟章.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0):100-101.
[3]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84-985.
[4]朱沈辉.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β-内啡肽、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8(10):92-94.
[5]徐桂中,陈阵,丰莉娟,等.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4,30(11):1485-1489.
[6]首云菊.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氧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10):1354-1356.
[7]汤超,华文良.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效果[J].贵州医药,2016,40(10):1043-1045.
[8]周彦珍,史永明,蒋兆年.纳洛酮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7,39(13):2024-2026.
[9]陈波,郑安,陈永青.醒脑静高氧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65-766.
[10]马春利,陈宏斌.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4):2891-2892.
郭华.醒脑静辅助小剂量纳洛酮注射液对1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01):20-22.
分享:
随着医药经济快速发展,药物的合理使用备受人们关注,合理用药不仅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也发挥着重要角色,这就需要医师和药师发挥专长,在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中加强合作。由于急诊患者危重急等特点和日渐增长的工作量,使医师应接不暇,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是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1-2]。
2025-04-15处方属医疗文件,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处方点评分析能够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1]。其核心意义在于能够提升处方质量,确保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并推动临床合理用药[2]。帕累托图是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决定事物众多因素中的主次因素的图形,图形样式简洁直观、重点明确。
2025-03-24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属于心肌梗死常见类型,亦为影响国民健康主要问题。据相关报道,全 球 每 年 新 增 STEMI 人 数 在 300 万 以 上。STEMI 病例中,约有 3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且以老年患者较为多见。早期、快速并且完全开通梗死部位,能够减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临床首选血管重建手段为经皮冠状动脉( 以下简称冠脉)介入( PCI) 治疗。
2025-02-08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在于脑血管突然发生梗死,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在血流受阻后,该区域的神经细胞会迅速进入缺血及缺氧状态,这是神经细胞损伤的直接原因。ACI的临床症状包括肢体感觉减退、肌力降低和言语障碍,严重情况可导致意识障碍,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2025-01-06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主要由冠状动脉的急性、完全性阻塞所致,可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再灌注方法,其通过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恢复血液循环,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并降低严重程度。
2024-12-10痉挛性腹痛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受凉、饮食不节等,这些因素可造成胆管平滑肌和胃肠道痉挛,由此引起腹痛,发病后多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重,痉挛性腹痛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多,且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因机体的各项功能衰退,免疫力显著下降,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增加。
2024-11-25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是应激反应的中心器官和多器官衰竭的始动器官。创伤、烧伤和感染后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易引发肠屏障功能损伤,诱发肠源性感染,进而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易受损,肠道细菌及其毒素可突破肠屏障引起细菌移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2024-11-25肾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由输尿管结石引发,在急腹症中约占30%。肾绞痛因其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当前急诊医生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镇痛治疗,然而这些药物起效较慢,且疗效不够稳定。
2024-11-23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危急重症,系血栓阻塞血液循环影响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正常供应,引起缺血缺氧状态,进而损伤神经功能[1]。ACI发病后需要第一时间获得救治,预防梗塞坏死区域扩大,在符合静脉溶栓救治时间窗内需要尽快进行溶栓治疗[2]。本研究旨在分析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阿替普酶的溶栓治疗效果。
2024-10-28细菌性肝脓肿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右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针对急性细菌性肝脓肿主要以超声介入手术,搭配符合患者脓液培养或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的合适抗生素治疗为主,该方案能够在保证脓肿壁完整的基础上引流脓液,并保持病灶局部高药物浓度。
2024-10-12人气:16670
人气:16004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人气:1484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急诊杂志
期刊人气:218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5918
国内刊号:42-1607/R
邮发代号:38-353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593
影响因子:0.306
影响因子:1.482
影响因子:1.195
影响因子:1.24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