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岩石矿物组成及地层水性质对致密砂岩润湿性的影响

  2020-11-06    3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深入研究致密砂岩储层润湿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砂岩微观模型两相驱替实验方法,研究了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润湿性,并分析了岩石矿物组成和地层水性质对油层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6油层自生矿物中碳酸盐矿物含量为1.77%~4.83%,平均2.71%;粘土矿物含量为4.55%~7.89%,平均6.96%,其中粘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75.4%;绿泥石矿物对原油产生了强烈吸附作用,致使长6油层的润湿性亲水性大大降低,而呈弱亲油;长6油层地层水离子浓度为:Cl->(Na++K+)>Ca2+>HCO3->SO42->Mg2+,阳离子主要为Na++K+,浓度范围为6158~18254mg/L,平均为12206mg/L。地层水pH值介于6.2~8.4,平均为7.25,总体呈弱酸—弱碱性。地层水pH值越小,岩石油湿性越强,水湿性下降。靖安油田长6油层润湿性总体表现为强亲水—弱亲油,中性样品少见;该结论对于靖安油田致密油气开发提供了一定基础数据。

  • 关键词:
  • 岩石矿物
  • 润湿性
  • 砂岩微观模型
  • 自吸法
  • 加入收藏

早期发展的岩石润湿性学说存在亲水与亲油两种冲突观点,后期有学者提出混合润湿的观点,认为岩石表面既有亲水特性,但也有存在亲油通道[1,2]。苏煜彬等研究了不同成分的流体在岩石表面时接触角变化规律,得到了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基本因素[3]。近几年,一些学者认为原油沥青质、地层水矿化度及含盐量、岩石矿物成分等对岩石润湿性有重要影响[4,5,6]。岩石润湿性是控制着孔隙中流体可动性属性,而流体可动性是储层开发潜力的重要参数。储层岩石润湿性作为衡量油气储运能力的重要参数,决定油(气)水流动性,影响水驱效率、束缚水饱和度和毛细管力等。油层润湿性之所以引起大家关注,是因为它与油田的采油效率及程度有很大的关系[7,8]。因此,以长庆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润湿性为研究对象,做了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实验方法及原理


1.1实验原理

自吸法实验原理是在毛管压力作用下,使润湿流体自发吸入岩石孔隙中,排驱孔隙中非润湿性流体,例如通过测算岩石在残余油状态下,毛细管自吸油的数量和水驱替排油量,可以判别油藏岩石对油的润湿性。

1.2实验设备

岩样油(水)驱替系统、岩样抽空饱和装置、恒温箱、离心机及计量装置等,其中恒温箱要求最高工作温度不小于100℃,精度±1℃;离心机产生的油水驱替压力不小于0.1MPa。吸油(水)仪和油水分离计量管分度值均为0.05Ml。

1.3实验参数选取

靖安油田长6储层地层水粘度为1.08~1.67mPa·s(50℃),实验时所需水采用油田地层水,平均粘度为1.40mPa·s;注入油为油田长6储层轻质原油。驱替压力选取:假设浮力是促使油气进入储集空间的动力。根据浮力的大小与油柱高度、油水密度差之间的关系,经计算,实验中大约取0.03MPa为油驱水压力;由于实验中存在贾敏效应,而在水驱油时阻力大为增加,因此靖安油田长6油层水驱油实验压力不超过0.05MPa。


2、实验结果


分别选取靖安油田4口井共计14块样品进行过润湿性测定,测量的方法是将样品清洗然后恢复润湿性再进行测量。实验方法采用石油行业标准SY_T5153-2017“油藏岩石润湿性测定方法”中的自吸法。自吸法测定油藏岩石润湿性的实验程序相对较复杂,样品需要在流动实验装置上反复进行油驱替和水驱替,同时记录驱出油量和水量。每一次油驱或水驱完后,应该从实验装置上取出样品,进行排油和排水过程,并记录吸水排油量和吸油排水量。根据上面相关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相对润湿指数(I),最后来判定润湿性。自吸法润湿性判定标准见表1。靖安油田长6油层14块样品的润湿性测定结果见表2。

表1自吸法油藏岩石润湿性判定标准

表2靖安油田长6油层润湿性测定结果

润湿性分析表明,靖安油田长6油层14块样品的润湿性为:强亲水6块,亲水1块,弱亲水1块,亲油1块,弱亲油4块,中性1块。既有亲油样品,也有亲水样品,其中以强亲水为主,部分弱亲油样品,中性样品少见(图1)。亲水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往往表现出效果不理想,油采出程度不高,油井见水后表现出长时间油水两相流动。靖安油田长6储层孔喉细、毛管力大,有助于注入水进入油藏,但孔喉细,粘滞阻力也大,因此油水在低渗储层中的流动仍是非常困难。


3、长6油层润湿性分析


岩石某些性质与地层流体在某种条件下综合作用造成了岩石润湿性。岩芯的润湿性会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如流体润湿时间及先后顺序、矿物及流体成分等[9]。在此,利用实验数据对靖安油田长6油层润湿性成因进行了分析。

3.1矿物成分对润湿性的影响

据国内外研究,粘土矿物由于其特殊极性,对原油具有吸附作用,当储层中粘土含量较高,就会影响岩石润湿性,使岩石偏于亲油。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碎屑成分长石含量为主,范围为45.33%~52.62%,平均48.35%;石英含量次之,为24.85%~42.27%,平均34.29%;碳酸盐矿物含量为1.77%~4.83%,平均2.71%;粘土矿物含量为4.55%~7.89%,平均6.96%,其中粘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75.4%(表3、表4)。

图1靖安油田长6油层岩样润湿性分布

亲水性:砂岩润湿性受亲水型矿物(石英、伊利石)、中间润湿型(方解石和长石)和亲油型矿物(伊蒙混层和绿泥石)相对含量的影响。该区LJ79井长6油层亲水型矿物石英含量能达到42.27%(表3),高于其他井,因此表现出亲水特征。

亲油性:该区长6砂岩中自生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碳酸盐方矿物和浊沸石等。LJ38井3块岩样中粘土矿物主要是绿泥石,从表4可以看出,长6油层绿泥石的含量相对多,而且,有关资料表明,长6油层的原油组分中沥青质含量也比较高,故随着绿泥石和沥青质含量的增大,吸附作用亦增强。在实验中发现油在岩石表面呈浸染状,可能是绿泥石矿物对原油(尤其是原油中沥青)产生强烈吸附作用,致使长6油层的润湿性亲水性大大降低,而呈弱亲油。

表3靖安油田长6油层岩石主要矿物成分表

表4靖安油田长6油层岩石粘土矿物成分表

3.2地层水成分对润湿性的影响

对靖安油田多口钻井长6段地层水资料的研究表明(表5),主要离子浓度为:Cl->(Na++K+)>Ca2+>HCO3->SO42->Mg2+。阳离子主要为Na++K+,浓度范围为6158~18254mg/L,平均为12206mg/L,其次为Ca2+、Mg2+。地层水pH值介于6.2~8.4,平均为7.25,总体呈弱酸—弱碱性。按苏林分类法[10],研究区长6段地层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部分为NaHCO3和MgCl2型。一般认为,CaCl2型地层水分布区代表了水动力停滞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而一般过渡性构造条件下可能出现NaHCO3或MgCl2型地层水[11]。长6段地层水水型特征表明研究区为区域性的油气藏有利富集区。

从表5可看出:说明酸性或碱性地层水均会影响油层的润湿性质,而据Kim.J等人研究成果,pH值越高,水湿性越强;矿化度越低,水湿性越强,例如LJ46井长6的地层水矿化度为107.89g/L,比LJ38井矿化度33.70g/L要高出许多。从实验中得知,LJ46井长6亲水性弱,以弱亲油为主,这正与上述理论相符合,也合理地解释了其润湿性的差异。而且,靖安油田LJ46井长6油层Mg2+、Ca2+离子含量高,这些Mg2+、Ca2+离子发生了水解后,使pH值下降,从而使岩石的油湿性增强,水湿性下降。

表5靖安油田长6油层地层水性质参数表


4、结论


(1)实验表明: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润湿性为既有亲油样品,也有亲水样品,其中以强亲水为主,部分弱亲油样品,中性样品少见。

(2)影响靖安油田长6油层润湿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层水pH值、矿化度及岩石矿物成分中的绿泥石含量。


参考文献:

[3]苏煜彬,林冠宇,韩悦.表面活性剂对致密砂岩储层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7,24(5):97-100.

[4]濮御,王秀宇,濮玲.致密储层静态渗吸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35(6):159-163.

[5]李滢,杨胜来,任双双,等.致密油储层基质块渗流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6,23(3):342-345.

[6]王香增,赵习森,党海龙,等.延长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流体可动用性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9):72-77.

[7]孟庆帮,刘慧卿,王敬.天然裂缝性油藏渗吸规律[J].断块油气田,2014,21(3):330-334.

[8]许建红,马丽丽.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自发渗吸渗流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3):111-114.

[9]屈雪峰,雷启鸿,高武彬,等.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岩心渗吸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2):108-115.

[10]苏林.天然水系中的油田水[M].王成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59.

[11]李贤庆,侯读杰,胡国艺.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水化学特征及天然气藏富集区判识[J].天然气工业,2002,22(4):10-14.


薄小松,斯尚华,周小英.岩石矿物组成及地层水性质对致密砂岩润湿性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11):100-102+1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岩石矿物学杂志

期刊名称:岩石矿物学杂志

期刊人气:86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地质

国际刊号:1000-6524

国内刊号:11-1966/P

邮发代号:82-52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