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慢性咳嗽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8年1-1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慢性咳嗽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40)和72.50%(29/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2.63±5.91)分和(23.22±5.8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为(6.83±1.64)分,优于对照组患儿的(14.38±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慢性咳嗽为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以咳嗽作为主要或者唯一的临床症状,并且反复咳嗽时间>4周,但是胸部X线片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异常显示[1]。小儿慢性咳嗽在中医研究领域被称之为“久咳”。理论上来讲,咳嗽属于保护性反射,但是长时间的咳嗽容易给患儿带来诸多不适,特别是对于小儿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较差,长时间的反复咳嗽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具有不良影响[2]。近些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儿慢性咳嗽发病率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临床关于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由于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发生,贻误患儿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3]。临床关于小儿慢性咳嗽主要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欠佳。基于中医理论,小儿慢性咳嗽与五脏六腑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因此从中医角度对小儿慢性咳嗽治疗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同时发挥中医以及西医治疗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小儿慢性咳嗽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进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11月期间收治的临床确诊小儿慢性咳嗽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0岁,平均(5.47±1.74)岁;病程34d~7个月,平均(3.92±0.80)个月。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11岁,平均(5.26±1.85)岁;病程32d~7个月,平均(3.85±0.76)个月。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按照《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规定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的中医辨证标准诊断为小儿慢性咳嗽(痰湿阻肺型);(2)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排除标准:(1)对相关药物过敏患儿;(2)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
1.2方法
对照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基于患儿慢性咳嗽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以及抗菌治疗药物等。观察组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六君子汤合三拗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包括:白茯苓、炒白术和苦杏仁各9g,潞党参、化橘红和法半夏各6g,炙麻黄和生甘草各3g。对于咽红肿痛患儿增加射干,对于喘甚痰多患儿增加葶苈子,对于大便秘结患儿增加瓜蒌仁、莱菔子和炒枳,对于血瘀患儿增加桃仁、当归、郁金以及赤芍等[5]。将上述药物采用水煎制,取水煎液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1剂/d。对所有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本文研究选取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小儿慢性咳嗽的相关规定确定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显效为患儿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程度≥70%,患儿咳嗽症状基本上完全消失;治疗有效为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且<70%,患儿的咳嗽症状有所好转;治疗无效为患儿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选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16例、13例和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5例、14例和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2.63±5.91)分和(23.22±5.8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6.83±1.64)分,优于对照组患儿的(14.38±3.3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由于小儿呼吸道管腔相对狭窄,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健全,纤毛运动差,所以小儿呼吸道易受感染。”中医将小儿慢性咳嗽归属于“久咳”以及“顽固性咳嗽”的范畴。顽痰未除,正气耗伤,复感外邪,则久咳迁延难愈。小儿慢性咳嗽其病变部位在肺,但是与心、肝、脾、肾以及胃等其他脏腑器官具有密切关系。小儿由于年龄较小,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进而导致肺失宣肃,产生咳嗽。小儿慢性咳嗽主要为内伤咳嗽,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风邪,肺失宣降。因此在临床小儿慢性咳嗽治疗中应该本着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小儿慢性咳嗽西医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但是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难以彻底治愈;中医治疗虽然见效慢,但是疗效稳定。因此对小儿慢性咳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同时发挥中西医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西医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组方进行辨证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对小儿慢性咳嗽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贾明月,张纾难.基于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医部分”慢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9):1029-1031.
[2]魏换影.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8,23(1):29-30.
[3]梁刚,陈立,周彦池,等.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改善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12):3043-3045.
[4]丛方方,朱姬莲.沙参麦冬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慢性咳嗽的分析[J].健康之路,2018,41(1):199-200.
[5]洪燕,余建玮,兰智慧,等.洪广祥国医大师诊治慢性咳嗽的方药规律数据分析[J].武警医学,2019,30(2):113-115.
张少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疗效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7):171-172.
分享:
当GVHD累及肠道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研究表明GVHD是患者移植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营养不良也可作为发生肠道GVHD以及疾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因此,本研究调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5-02-17随着妊娠期科普的推广,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多趾、并趾畸形发生率始终位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前5位,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1]。伴4、5趾并趾的小趾多趾畸形属于先天性轴后型多趾畸形,患儿单足(或双足)第4、5趾皮肤并连以及第5趾多趾畸形,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手的并指或弯曲指畸形等四肢其他畸形。
2025-02-05随着ICU诊疗水平与生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ICU存活率显著上升,ICU-AW发生率也逐步增高。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室ICU-AW发生率30%—50%,并且在脓毒症危重患者中高达60%[3],ICU-AW已成为重症监护室常见的突出问题,而患儿机体功能也并未能在ICU出院后快速恢复正常。
2025-01-14矮小症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成年后的择偶、就业等[2-5],患病率各国各地区不同[6-11]。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矮小症患病率为3.2%[7]。矮小症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外,生长激素治疗是一项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矮小症病人生长激素治疗存在诸多障碍导致依从性不佳[12-15]。
2025-01-13意外伤害是指使机体生理和(或)心理受到损害的 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事件,包括交通事故、溺水、 窒息、中毒、烧/烫伤及跌落等。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 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全球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 儿童约有5.7万人[1],是导致儿童伤残及死亡的重要 原因[2-4]。
2024-12-25在儿童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治疗中要 用到静脉留置针(shortperipheralcatheter,SPC),其 是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常用的工具。静脉留置针置 入中通过将软套管留置在血管内部,可以有效减少穿 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损伤[1]。但研究发现,静 脉留置针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炎[2]。
2024-12-25小儿肠套叠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空气灌肠复位,其操作 简 便、易 学,成 功 率 高,但 患 儿 在 治 疗 过程中常因恐惧、病痛、操作不适等因素产生哭闹, 且配合度低,不 仅 影 响 复 位 成 功 率,还 会 增 加 二 次 复位操作对其带来的不适,因而有学者[1]提出对肠套叠患儿 进 行 麻 醉 下 空 气 灌 肠 复 位。
2024-12-23目前对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但不同的致病菌的药敏性存在差异[2-3]。因此在细菌性腹泻患儿治疗之前,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验,以明确该患儿的致病菌类型,有利于临床医生结合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为患儿采取针对性治疗,尽快缓解患儿的不适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时间,加速患儿康复进程[4]。
2024-12-19穿刺困难时,选择小儿合适的静脉可以为重新穿刺成功找到新的突破口,使临床的输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家属满意程度。上肢静脉是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10-11],头静脉是上肢主要的浅静脉之一,也是人体前臂最长的一条浅静脉,从手背的桡侧发出,在桡腕关节的上方向前臂的屈面移行,沿前臂桡侧上行[12]。
2024-12-13矮小症是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的2倍标准差[1-3]。近年来,儿童矮小症发病率逐年增高[4]。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1/8 644,且我国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5]。儿童矮小症的致病原因较多,包括宫内发育迟缓、特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降低、家族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等[6]。
2024-10-15人气:18466
人气:16530
人气:15876
人气:15455
人气:151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期刊人气:172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3865
国内刊号:21-1569/R
邮发代号:8-162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