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对门诊静脉输液外渗的预测作用

  2024-10-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对门诊病人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16 84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门诊静脉治疗组自制的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进行调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评估工具对门诊病人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预测价值。结果:16 84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中,48例发生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29%。结果显示,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预测输液外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08,0.945),P<0.001];≥2分为最佳截断值,其预测输液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08%、96.02%、95.96%。结论: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在预测门诊病人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外渗
  • 护理
  • 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
  • 静脉输液
  • 预测价值
  • 加入收藏

美国护士学会将输液外渗定义为各类原因引起的发疱性药液渗入至静脉管腔以外的组织[1-2]。Yan等[3]针对上海的1 004例0~18岁儿童进行研究,其静脉输液外渗率为1.79%;Marsh等[4]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76 977例次长期外周静脉导管输液病人输液外渗发生率为13.7%;金叶等[5]的研究中,282 510例次静脉输液病人输液外渗率为0.016%。输液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严重者将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关节损伤,进而加重身体负担。此外,输液外渗后易引起护患矛盾,不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探讨及输液外渗发生后的护理,鲜有研究将输液外渗风险因素转化为可靠的预测输液外渗风险的评估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讨我院静脉治疗组构建的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在预测门诊病人静脉输液外渗的价值,为早期识别输液外渗风险人群提供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16 84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接受输液外渗风险评估;排除标准:因静脉输液护士血管穿刺操作及输液速度过快引起的液体外渗。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Z2021-0320。

1.2 研究方法

1.2.1 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

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由我院门诊输液中心静脉治疗组研制,包括年龄、躁动情况、体重、静脉状况、输液量、输液种类、基础疾病7个条目,其中4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3个条目采用Likert 2级评分法,总分0~12分,见表1。年龄、基础疾病、体重均由输液护士询问病人或家属获得;躁动情况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评估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人格障碍、多动症等易躁动风险,应重点观察其在穿刺或输液过程中是否有躁动情况;不存在上述风险者,由穿刺护士及输液巡回护士评价是否出现躁动情况。输液量与输液种类根据本次静脉输液医嘱单确定。于穿刺前评估静脉状况,判断该静脉充盈度、弹性、直径等情况。整体评价耗时3~5 min。

表1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

1.2.2 输液外渗诊断标准与程度分级

1)输液外渗诊断标准[7]:所输注药液进入周围非正常血管通路,可伴皮肤发白、水肿、疼痛、肿胀等症状。2)输液外渗程度分级[8]:0级为没有症状;1级为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 cm, 皮肤冰凉,可伴疼痛;2级为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15.0 cm, 皮肤冰凉,可伴疼痛;3级为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0 cm, 皮肤冰凉,伴轻至中等程度疼痛,可伴肢体麻木感;4级为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伴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0 cm, 伴循环障碍及中至重度疼痛。

1.3 资料收集方法

由2名研究人员于病人输液前采用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对病人情况进行评分,输液结束后基于输液外渗诊断标准评估其是否发生输液外渗;若发生输液外渗,则评价其输液外渗程度分级。所有数据均经Excel 2010软件录入。2名门诊护士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交叉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数据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多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然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静脉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的预测价值;基于最大约登指数筛选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的最佳截断值,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1。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门诊病人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

16 84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中,男8 054例,女8 786例;年龄0.5~91(46.72±9.43)岁。其中48例发生输液外渗,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29%。外渗组中,男22例(45.83%),女26例(54.17%);无外渗组中,男8 032例(47.83%),女8 760例(52.17%)。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2)。

2.2 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输液外渗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见表2)

表2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输液外渗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

2.3 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的预测价值

绘制ROC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AUC为0.877[95%CI(0.808,0.945),P<0.001]。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2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输液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08%、96.02%、95.96%。见表3。

表3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预测价值

图1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预测输液外渗的ROC曲线

2.4 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输液外渗程度比较(见表4)

表4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输液外渗程度比较


3、讨论


3.1 编制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依据

本研究研制的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包括年龄、躁动情况、体重、静脉状况、输液量、输液种类、基础疾病7个条目。1)年龄。Fonzo-Christe等[9]的研究分析儿童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发现随着其年龄的下降,静脉输液外渗风险逐渐上升,其中≥12岁儿童静脉输液风险是<28 d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0.19倍。Gong等[10]调查了694 043例输液病人,其输液外渗率为0.038%,≤6岁或>65岁病人与>6~65岁病人相比,输液外渗风险上升了3.016倍。低龄儿童由于血管腔狭窄,且输液时好动,易导致输液外渗;高龄人群由于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血管壁变硬、增厚、管腔狭窄,静脉输液中也容易发生外渗。2)躁动情况。韩国《输液外渗管理指南》[7]纳入的输液外渗风险人群包括过度活动的病人。相关研究也强调,需对输液时躁动病人加强约束及巡视管理,以降低输液外渗发生风险[11-12]。安静且合作状态是顺利完成输液的保障,躁动病人输液时易引起输液针头松动或移位,导致输液外渗。3)体重。杨旻斐等[13]的研究发现,输液外渗发生风险随着BMI的上升而增加,BMI为≤23.9 kg/m2、>23.9~<30.0 kg/m2、≥30.0 kg/m2时,每上升1个等级,输液外渗风险将增加4.186倍。低体重人群由于血管较细,穿刺时易误伤血管,引起输液外渗;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较厚,血管位置较深,静脉穿刺难度增加,反复多次穿刺易误伤血管,引起输液外渗,且肥胖病人由于微小脂肪在血管内沉积,血管弹性较差,易引起输液外渗。4)静脉状况。Yan等[3]的调查研究针对上海儿童医院接受输液治疗的1 004例0~18岁儿童,其输液外渗发生率为1.79%,穿刺静脉条件良好是输液外渗的保护因素[OR=0.256,95%CI(0.087,0.754),P=0.013]。黄晓睿等[14]对1 30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的调查研究发现,血管不充盈且无弹性是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OR=44.687,95%CI(11.198,78.136),P<0.05]。胡丽莉[15]对1 100例新生儿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血管弹性差是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OR=3.400,95%CI(1.398,8.268),P<0.05]。静脉充盈、弹性良好、粗直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对输液种类与输液量的耐受性较好,不易发生输液外渗;而静脉走行模糊、迂曲、弹性差、细小时,反复穿刺容易引起静脉损伤,输注药液时静脉阻力大,易引起输液外渗。5)输液量。Yan等[3]的研究发现,输液量≥1 000 mL/d是发生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Sakaida等[16]的研究发现,单次静脉输液量≥1 000 mL的病人与输液量<500 mL的病人比较,输液外渗风险增加2.68倍。长时间大剂量输液将持续刺激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损伤,易引起输液外渗[17-19]。6)输液种类。沈永珍等[20]的研究发现,刺激性药物将增加输液外渗的发生风险。Yan等[3]的研究发现,输注高渗溶液是发生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OR=5.768,95%CI(1.492,22.304),P=0.015]。黄晓睿等[14]的研究发现,输注刺激性血管药物将增加输液外渗的发生风险。与Gong等[10,15]的研究结果一致。高渗药物包括50%葡萄糖、20%甘露醇、脂肪乳、复方氨基酸、5%碳酸氢钠、营养液等,超出血管内液体渗透压,输液后易损伤血管,引起输液外渗。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等,易引起血管痉挛、收缩,增加输液外渗发生风险[21-22]。7)基础疾病。2016年,静脉输液实践指南[23]强调,糖尿病、淋巴水肿等血管通透性高或血管脆性增大的疾病易出现输液外渗;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理状态会增加血管壁厚度,增加血管脆性,进而易出现输液外渗[24-25]。

3.2 静脉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对输液外渗的预测价值

Kaur等[26]开发的输液外渗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穿刺部位、静脉条件、年龄、留置时间、输液种类、BMI、是否使用夹板、穿刺针固定、输液管保护、间歇输液冲洗、敷料包扎11个与输液外渗有关的因素,在120例儿童中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该评估工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达100.0%。本研究共纳入16 84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输液外渗发生率为0.29%。结果显示,随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的上升,发生输液外渗的相对危险度逐渐增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预测输液外渗的AUC为0.877[95%CI(0.808,0.945),P<0.001],表明预测门诊病人发生输液外渗的价值较高。最佳截断值为≥2分,其预测静脉输液外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8%、96.02%,可以作为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管理的评估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得分下输液外渗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能用于预测输液外渗的严重程度。


4、小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我院开发的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在预测发生输液外渗的价值,≥2分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08%、96.02%、95.96%,其可以在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管理中进行应用,尽早识别输液病人发生外渗的风险。


参考文献:

[5]金叶,王小飞,徐宇红,等.闭环管理式静脉输液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2,37(13):48-5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

[8]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2381-2395.

[11]贺景云,况成明.温箱内患儿手背部静脉留置针输液约束方法介绍[J].护理学杂志,2013,28(13):29.

[12]王敏,管义祥.约束巡视记录单应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4):113-116.

[13]杨旻斐,王卫芬,王海虹,等.骨髓腔输液患者液体外渗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2,3(2):140-144.

[14]黄晓睿,周文姬,肖苑红,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临床护理,2020,12(2):169-171.

[15]胡丽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6):417-419.

[17]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3.

[20]沈永珍,刘宴伟,黄晓睿,等.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J].海南医学,2022,33(11):1493-1496.


文章来源:韦娇,张莹.输液外渗风险评估表对门诊静脉输液外渗的预测作用[J].循证护理,2024,10(20):3768-377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1437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出版地方:吉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351

国内刊号:22-1370/R

邮发代号:12-116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