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中国HBV感染者约9000万例,居于全球之冠。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及预后判断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检测系统性能决定检测结果质量,影响着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目前各国医学实验室相关法规已将检验方法和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纳入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范围内。
775
0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确证试验是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试验的结果分为HIV-1抗体阳性,HIV抗体阴性和HIV抗体不确定,对于Westernblot试验不确定结果,一般建议2~4周后复查或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这无疑增加了实验室诊断的困难,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本研究对实验室近期出现HIV抗体Westernblot试验不确定标本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1276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恶变,形成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克隆并抑制正常造血,临床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发热等,可侵袭肝、脾、淋巴结等多组织和器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AL按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分类通常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两大类。
741
虽然大多数G6PD缺乏症人群可能终生无临床症状,也不影响生活质量,但在外源性药物、食物及感染刺激下,可引发急性溶血,严重者未及时诊断、治疗可引起肝、肾、或心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G6PD缺乏症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常并发胆红素脑病,进而导致新生儿智力迟钝和死亡。
951
1、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诊治的检验指标的研究进展2、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3、临床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及临床意义4、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的应用5、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814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继免疫荧光技术、免疫放射技术及免疫酶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可以用来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抗原抗体等。免疫胶体金最开始仅应用于免疫电镜中。近年来,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出现及发展,GICT逐步完善和成熟,并在免疫组化、生物分子识别和临床检验等领域迅速发展和广泛引用。
475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是指人体的身心状态处于混乱,但未有可被临床诊断出的病理特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其生理及心理上虽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检测无异常指标,但也达不到健康状态,同时,在躯体和心理上存在影响生活的不适感。此状态被称作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动态状态”,在外界的影响因素作用下,将会发展成为健康或疾病状态。
508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长期留置体内的中心静脉通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输液港在国内外已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采血方法是经外周静脉穿刺采血。但肿瘤患者长期、间断化疗中常需频繁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生化检验等,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痛苦,同时也存在损伤血管、破坏周围组织及发生皮下血肿等可能。
1030
甲状旁腺激素(PTH)在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完整甲状旁腺激素(iPTH)是含有84个氨基酸的单个直链多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9500;其生物活性决定于N端的第1~27个氨基酸残基;生物活性N-端片段的半衰期仅有几分钟。iPTH的选择性测定可直接判定甲状旁腺的分泌能力。
644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酶、激素、维生素和核酸等代谢过程,影响诸多疾病的发展和进程。了解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或蓄积中毒情况,可辅助临床制订诊疗方案,为特殊人群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孕妇是最易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人群之一,主要由于胎儿需要从母体吸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微量元素的监测可作为评估孕妇营养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976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结核病在青壮年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绝大多数为无症状带菌者,更易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暴发流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目前临床上对TB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抗酸杆菌,而用于涂片镜检的痰标本多为即时痰,这可能导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低。
478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一种全球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样,严重者可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广东省是我国登革热高发地区。在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及时准确的检测和诊断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5例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旨在加深对登革热临床特征的认识。
739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许多未知的细菌陆续被发现。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已知的细菌不断产生新的致病或耐药表型。面对细菌日益复杂的威胁,开展细菌进化及其与经典致病菌的亲缘关系的研究,探究细菌新种属或新表型的产生机制,将为防控以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10
目前,SARS-CoV-2核酸检测普遍在各医疗机构的二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大部分实验室在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时都会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使用配套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磁珠吸附法),将采集的鼻/咽拭子置于病毒保存液中,56℃灭活30min后使用自动化设备提取核酸。
577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SARS-CoV-2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金标准[3]。准确的实验室核酸检测结果在病毒感染诊断和疫情防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不相符的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会影响临床诊疗,延误疫情防控。
1287
影响因子:0.645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0.706
影响因子:0.710
影响因子:0.157
影响因子:1.71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