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病原体,主要包括解脲脲原体(Uu)、微小脲原体(Up)、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等,可引起成人和婴儿的多种感染。除了Mg外,其他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培养来实现。目前,有许多商业诊断试剂盒用于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支原体IST2试剂盒被广泛用于Mh和脲原体(本文将Uu和Up统称为脲原体)的检测。
383
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NAFLD患病率近10年从15.0%增加到31.0%。四川成都地区普通成人NAFLD的患病率为17.1%,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NAFLD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8.0%。
202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长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多种酶、激素、维生素和核酸等代谢过程,影响诸多疾病的发展和进程。了解人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或蓄积中毒情况,可辅助临床制订诊疗方案,为特殊人群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孕妇是最易发生微量元素缺乏的人群之一,主要由于胎儿需要从母体吸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微量元素的监测可作为评估孕妇营养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
981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TE),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创伤性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应激及术后制动等因素极易诱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的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液流动到肺动脉会造成致命性的PTE。由于急性肺栓塞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对VTE进行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141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IHA)是一种由IgG或者IgM介导细胞毒性抗体的Ⅱ型变态反应,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产生相应的抗药物抗体,随着药物再次使用可能导致溶血的发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此种不良反应较多。目前,有关药物性抗体的研究报道较少,且检验科和输血科未开展对药物性抗体的检测,因此,患者发生溶血后,分析溶血发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137
统计质量控制(SQC)对于保证实验室测量程序结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定量测量程序SQC的普遍使用,为实验室提供了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主要用于检测仪器、试剂、环境和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对测定程序结果的影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EP23-A[1]和C24[2]中指出,SQC策略更加关注患者检测结果在临床应用中的风险。
420
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早期,由于体内病毒载量较低、标本采样的手法差异以及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操作差异等原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并不高,湖北省曾将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表现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患者,纳入“临床诊断”分类。
154
脓毒症是指感染合并有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是创伤、烧伤、休克及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多个器官组织,引起包括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生命体征变化,瞻妄、昏迷等意识改变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脓毒症患者多并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重症患者可出现脓毒症休克、心肌炎、多器官功能异常综合征。
398
pSS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可导致多器官受累,约20%该类患者可出现肝损伤,部分患者是由合并PBC和AIH引起的。单纯pSS肝损伤、PBC、AIH相互关联但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各异,是临床医师需要仔细鉴别的难点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从发病特点上看,3组均为中老年女性,AIH组年龄显著低于PBC组和pSS组。
329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复杂,有10%以上的SLE在儿童期发病,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SLE的预后相对较差。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1,HMGB1)是一种强力的促炎因子,通过与细胞受体结合等一系列信号途径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展。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可通过信号转导激活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
336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5年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已达2.57亿例,目前我国慢乙肝患者为2000万~3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球每年有70余万人死于HBV相关肝病。慢乙肝患者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肝脏纤维化在发生初期是可逆的,但许多患者往往在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时才被诊断,错失了最佳治疗期。
440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基于一系列检测方法,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旨在鉴定涉及白血病发生过程的特定基因和染色体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的免疫表型分析也是目前可用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手段。这些检查的侵入性和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促使人们寻找以拉曼光谱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方法和技术,以减少假设和诊断结论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197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结核病在青壮年的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绝大多数为无症状带菌者,更易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暴发流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目前临床上对TB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为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抗酸杆菌,而用于涂片镜检的痰标本多为即时痰,这可能导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低。
480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是一种全球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多样,严重者可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广东省是我国登革热高发地区。在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及时准确的检测和诊断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5例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旨在加深对登革热临床特征的认识。
74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许多未知的细菌陆续被发现。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已知的细菌不断产生新的致病或耐药表型。面对细菌日益复杂的威胁,开展细菌进化及其与经典致病菌的亲缘关系的研究,探究细菌新种属或新表型的产生机制,将为防控以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13
影响因子:0.645
影响因子:0.982
影响因子:0.835
影响因子:1.710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