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环泊酚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到本院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设为丙泊酚组(n=44);一组采用环泊酚麻醉,设为环泊酚组(n=44)。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镇静效果、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环泊酚组麻醉诱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环泊酚组苏醒时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高于丙泊酚组,手术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高于丙泊酚组(P<0.05)。环泊酚组术后12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低于丙泊酚组,麻醉30 min时Ramsay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环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通常为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形成,可导致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律及不孕等症状[1]。临床治疗方面,宫腔镜电切术具备微创性及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等优势,较利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且疗效显著[2]。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对宫颈进行扩张,也要通过电切切割息肉,将引起强烈疼痛感,因此常采用丙泊酚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但有研究表明采用丙泊酚麻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呼吸抑制[3]。而环泊酚为一种麻醉新药,其临床使用剂量低于丙泊酚,作用强度较高,或许可能用于替换丙泊酚,用以优化麻醉方案[4]。为优化麻醉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故本研究探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环泊酚的麻醉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到本院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的8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设为丙泊酚组(n=44),一组采用环泊酚麻醉,设为环泊酚组(n=44)。丙泊酚组年龄23~46岁,(36.50±5.10)岁,体质量指数17~23kg/m2,(20.45±1.21)kg/m2,息肉数量1~3个,(1.95±0.71)个,ASA分级中Ⅰ级10个,Ⅱ级34个;环泊酚组年龄26~55岁,(37.80±6.84)岁,体质量指数17~26kg/m2,(21.03±1.91)kg/m2,息肉数量1~4个,(2.16±0.81)个,ASA分级中Ⅰ级6个,Ⅱ级38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②患者均在本院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治疗;③患者年龄>20岁,且伴有不孕、经期或经量异常等症状;④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测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者;②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③术前血压控制欠佳或伴有严重心肺等功能障碍者;④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治疗:月经结束后3d时治疗,并在治疗前对心肺功能等进行常规检查。术前先软化宫颈,即将0.4mg米索前列醇塞入阴道。患者呈膀胱截石位,麻醉后消毒;扩张宫颈,随后进行膨宫,压力控制在100mmHg。置入宫腔镜,并依靠宫腔镜对息肉状况进行再次观察。确定息肉情况后,于息肉底部进行电切,电切完成后取出息肉。电凝止血后再次经宫腔镜进行观察,观察无误后退出宫腔镜;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麻醉方式: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经静脉注射,剂量为2mg/kg,术中以3mg/(kg·h)进行持续泵入。环泊酚组采用环泊酚麻醉,经静脉注射,剂量为0.4mg/kg,术中以0.6mg/(kg·h)进行持续泵入。
1.3观察指标
①麻醉相关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②血流动力学:在麻醉前、手术时及苏醒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③镇痛效果:在术后6h、术后12h及术后24h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镇痛效果,总分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5]。④镇静效果:在麻醉前、麻醉15min及麻醉30min时,采用Ramsay评分表评价镇静效果,总分6分,得分与镇静效果呈正相关[6]。⑤认知功能:在术后6h、术后12h及术后24h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总分30分,得分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7]。⑥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含恶心及头晕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时间点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不满足球形对称检验,则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麻醉诱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患者HR、MAP及SpO2组别及时间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并且组别间MAP及SpO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MAP及SpO2在时间方面主效应显著,并且组别间HR方面主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苏醒时HR及SpO2水平高于丙泊酚组,手术时MAP水平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2.3两组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VAS评分组别及时间之间没有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在时间及组别方面主效应显著,Ramsay评分在组别及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术后12h时VAS评分低于丙泊酚组,麻醉30min时Ramsay评分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比较
2.4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MMSE评分组别及时间之间没有交互作用,且组别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时间方面主效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丙泊酚组共发生恶心5例,头晕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64%。环泊酚组共发生恶心1例,头晕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环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
3、讨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相较于传统刮宫手术,其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利于减小伤口,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且通过宫腔镜观察可提供较清晰的手术视野,利于术中精确定位息肉,减少或避免对周遭组织造成损伤,从而减少出血风险。因此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微创、准确定位、精准切除及减少出血等优势,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8]。通过静脉给予丙泊酚为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常用麻醉方式,但丙泊酚对不同个体作用有一定差异,且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深度不易调节,并且易引起呼吸抑制。环泊酚为一种新型麻醉药物,化学结构与丙泊酚类似,多一个环丙基,是一种GABAA受体激动剂,因立体结构不同,对GABAA受体亲和力高于丙泊酚,可增加GABAA受体活性,在受体上开放氯离子通道,使神经细胞内氯离子流入,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产生镇静等作用,并且其使用剂量较低,可控性较好,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9]。
本研究结果显示,环泊酚组麻醉诱导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且镇痛及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组。分析原因可能为环泊酚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快速分布及清除,而丙泊酚分布及清除速度较慢,因此麻醉诱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相应延长;GABAA受体是一种氯离子通道受体,在神经系统中其活性可调控神经细胞兴奋性,该两种麻醉药物虽都是GABAA受体激动剂,但环泊酚对GABAA受体亲和力高于丙泊酚,从而更利于抑制神经细胞兴奋性,因此镇痛及镇静效果较佳。另一方面,研究发现采用环泊酚麻醉后,相较于丙泊酚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王悠笛等[10]研究同样表明采用环泊酚麻醉,对呼吸循环抑制作用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丙泊酚麻醉。分析原因可能为环泊酚具有快速作用及快速清除等优势,利于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并且其镇静效果显著,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保持患者处于较深的麻醉状态,从而在血流动力学上产生更为稳定的效果。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环泊酚所用剂量较少,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麻醉深度相对较容易控制,并且其脂溶性较高,对血管刺激较低,故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外,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麻醉药物均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相较于采用丙泊酚麻醉,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环泊酚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及镇静效果,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夏步胜,许高云,奚宽平.VEGF、Ki-67表达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复发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74-1077.
2季丹丹,罗丹青.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6):1066-1068.
3郑龙彬,秦卫民,梁文波,等.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4,40(5):557-559.
4李志豪,雷蕾,杨建军.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静-吸复合麻醉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12):1276-1281.
5刘芳卉,胡乐农,徐红伟.慢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血清TGF-β1、HMGB-1水平变化及与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10):1342-1344.
6张云侠,史思仁.妇科宫腔镜手术后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6):1166-1169.
7李加鹏,王伟,石军.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镇静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9):1236-1240.
8胡丽丹,艾婷.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性激素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与复发的关系[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5):843-846.
9张惟惟,刘天龙,刘志龙,等.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4,40(2):216-218.
10王悠笛,陈亮,孙盈盈,等.环泊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10):1050-1054.
文章来源:赵斌斌,邵玮,乐勇.宫腔镜息肉电切术中应用环泊酚的麻醉效果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5,30(01):60-63.
分享:
下肢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之受其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手术中选不良反应比较小的麻醉方法[2]。
2025-04-24下肢骨折通常需实施手术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但麻醉、手术等伤害性刺激,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以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受疾病自身及治疗方式的影响,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预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04-21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内窥镜插入体内,这种侵入性的操作通常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疼痛等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反应,可能会增加其胃肠道受到机械性擦伤的风险。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精准度与保障患者安全等十分重要。
2025-03-25全身麻醉属于复杂且特殊的状态,通常包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催眠、意识/记忆消失、应激抑制等情况。其中麻醉诱导是指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步骤,在此期间置入气管导管等操作均属于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临床需要一定麻醉深度才可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出现。
2025-03-13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2025-03-04近年来,为避免插管麻醉带来的损伤和风险,一些研究报道了成人胸外科手术非插管全麻伴自主呼吸的经验,与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下的患者免疫抑制较少,主要体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较小[3-4]。为了加强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5-02-27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人气:18558
人气:16684
人气:15584
人气:15092
人气:1485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人气:1581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7147
国内刊号:33-1253/R
邮发代号:32-122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