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在临床手术中使用了多种麻醉方法,其中,全身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高,而清醒时的躁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手术室进行术后麻醉和恢复管理可以防止,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发生焦虑并提高患者安全性。手术室麻醉和清醒护理可以减少麻醉期间的焦虑感,减少腹部手术引起的清醒的发生,避免心率和血压的快速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选择了本院自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室进行麻醉苏醒护理,可以降低全身麻醉期间焦虑的发生率。
患者通常在全身麻醉后患有并发症,并且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哭泣、言语不当、身体无意识运动等。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全身麻醉过程中的焦虑。因此,在这项研究中对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室进行麻醉和唤醒并观察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本院自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安排120名腹部手术患者参加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常规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0(42.1±3.5)岁;手术类型:28例肠道手术,22例胃部手术,10例其他。实验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1~70(42.1±3.5)岁;手术类型:29肠道手术,25例胃部手术,6例其他。对比上述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后的麻醉恢复期间接受常规治疗,定期告知术前知识,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手术,容易被忽视的是将患者送至普通病房恢复麻醉时,不要在头上放柔软的枕头,头部应该向一侧倾斜。在此期间,请勿阻塞输尿管,引流管,胃肠道和其他导管,等待患者醒来。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结合手术室麻醉和气象疗法进行了:(1)术前训练。重点是通过术前培训改善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在术前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解释麻醉的原理、程序、引流后的感觉[1]。尽早向患者解释各种类型的导管引起的不适,并在缓解麻醉后,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2)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对于患有某些药物依赖性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手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3)合理使用镇静剂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合理使用镇静剂和镇痛药,可有效减轻患者全麻恢复期间的焦虑感。如果发现异常,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有条件的镇痛,这会减轻患者在全身麻醉恢复期间的焦虑感[2];(4)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药物残留通常会在手术后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和通气不足,所以要加强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1.3麻醉苏醒护理事项
为住院患者提供建议,介绍医院的位置和设置,并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如果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脉搏等异常请及时告知医生,为患者提供定期的营养支持,并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有关手术和麻醉的知识,避免因误操作而引起手术后将患者从仰卧位移开,以减轻由于大血管和神经在医疗设备或人体中的位置而造成的压力[3]。实时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房间,以确保患者不受生命体征的影响。
腹部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麻醉的有效性很重要,但应考虑进行一系列有关麻醉副作用的研究。全身麻醉后减少患者起床时的焦虑,对于患者的后续康复尤为重要[4]。全身麻醉后焦虑的临床症状是交感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和肢体运动不合理。这些动作可能会导致患者循环系统的波动,从而导致更快的心率和更高的血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分别采用x2和t检验比较,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中有7例发生躁动,其发生率为11.67%;常规组中有18例,发生率为30.00%。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相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麻醉和昏厥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麻醉和清醒治疗可以及时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因,手术全身麻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区域神经元失衡的抑制,患者将在不同程度上兴奋。因此,麻醉期间清醒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过低和发冷,因此应提供临床上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用药过量和先前伤口出血[5]。结果表明,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的全身麻醉管理可降低清醒时的躁动发生率和程度,并提高清醒时血压和心率的稳定性,控制潜在的刺激因素以改善患者的躁动症状。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能够在麻醉恢复中安全生存,并为手术后的康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霞,李华,杜秀云,等.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6,37(6):1559-1560.
[2]胡同慧.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327-1329.
[3]邹雪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57-958.
[4]郑兆青.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69-270.
[5]耿华英.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13):236+240.
赵娜.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14):112.
分享:
下肢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之受其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手术中选不良反应比较小的麻醉方法[2]。
2025-04-24下肢骨折通常需实施手术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但麻醉、手术等伤害性刺激,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以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受疾病自身及治疗方式的影响,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预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04-21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内窥镜插入体内,这种侵入性的操作通常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疼痛等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反应,可能会增加其胃肠道受到机械性擦伤的风险。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精准度与保障患者安全等十分重要。
2025-03-25全身麻醉属于复杂且特殊的状态,通常包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催眠、意识/记忆消失、应激抑制等情况。其中麻醉诱导是指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步骤,在此期间置入气管导管等操作均属于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临床需要一定麻醉深度才可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出现。
2025-03-13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2025-03-04近年来,为避免插管麻醉带来的损伤和风险,一些研究报道了成人胸外科手术非插管全麻伴自主呼吸的经验,与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下的患者免疫抑制较少,主要体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较小[3-4]。为了加强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5-02-27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人气:15302
人气:12835
人气:11035
人气:10493
人气:940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麻醉学杂志
期刊人气:2812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254-1416
国内刊号:13-1073/R
邮发代号:18-49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