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麻醉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剖宫产麻醉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给予托烷司琼+咪达唑仑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呕吐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总发生率为18.06%,低于对照组(36.11%,P<0.05);观察组呕吐程度Ⅰ-Ⅲ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6.67%,高于对照组(9.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麻醉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很好,用药安全。
在我国,越来越多女性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但剖宫产属于一种开腹手术,恶心呕吐已成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受到手术类型、麻醉药物、手术持续时间及患者自身耐受情况的影响[1]。手术创伤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胃排空减慢,另外术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进行镇痛,食物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下形成催吐动力,直接引发术后呕吐的发生[2]。患者呕吐前常会有较为剧烈的恶心感,在胃部反射性收缩下将内容物从口腔排出体外。针对术后呕吐,近年来发现在术前使用抗呕吐药物进行预防,效果相对较好,本研究探讨剖宫产麻醉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44例剖宫产麻醉患者。纳入标准: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者;符合麻醉条件者;患者同意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排除标准:术前已有恶心呕吐症状者;近1周内有止吐药物使用史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体质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一般资料两组相匹配(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胶囊(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6),手术前两天开始服用,于每日早餐前1h温开水送服,每次1粒(5mg),每天1次,共6天。观察组患者使用托烷司琼+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3),其中托烷司琼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咪达唑仑注射液与麻醉前肌肉注射,用量为50~75μg/kg。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3观察指标
(1)0~6h内、0~12h内、0~24h内、0~48h内呕吐发生率及呕吐总发生率;(2)呕吐严重程度Ⅰ级:手术后6h内呕吐1次;Ⅱ级:手术后6h内呕吐2~3次;Ⅲ级:手术后6h内呕吐3次以上;(3)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呕吐发生率及平均呕吐次数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内呕吐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呕吐严重程度
观察组术后呕吐Ⅲ级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两组呕吐发生率对比
表3两组呕吐严重程度对比
表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恶心呕吐是机体为减轻消化道损伤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通常恶心仅仅是患者一种想吐的主观模糊感觉,呕吐过程则是将肠道内容物排出。术后恶心呕吐在呕吐前期以极为强烈的恶心感为主要征兆,患者可能会伴随晕厥、面色苍白及心动过速体征[3]。有研究发现,呕吐发生机制是机体胃壁在心迷走神经的刺激下广泛释放能使胃部松弛的血管活性肠肽,在膈肌和腹肌同时作用下,胃部内容物从食管排出体外[4]。对于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术前使用抗呕吐药物在预防呕吐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不同时间点内呕吐发生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呕吐Ⅲ级人数也较对照组少,表明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能较好预防剖宫产麻醉患者术后呕吐发生。分析其原因:托烷司琼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5-羟色胺(5-OH)受体阻滞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主要抑制外周神经元释放的5-OH受体,直接阻碍5-OH传递至中枢感受器正常生理过程[5]。5-OH主要刺激心迷走神经,对呕吐发生具有一定促进效应,托烷司琼通过干扰5-OH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发挥抑制呕吐的效果[6]。咪达唑仑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镇静、抗焦虑的精神疾病性药物,目前也用来预防术后呕吐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抑制多巴胺及腺苷的再摄入过程,多巴胺功效同5-OH一样,可以刺激心迷走神经引发呕吐,而腺苷则对多巴胺受体的合成、分泌起重要作用[7]。咪达唑仑通过干扰延髓呕吐中枢部位腺苷及多巴胺的代谢过程发挥抗呕吐效应。也有研究发现,咪达唑仑作为一种苯二氮类药物,可与γ-氨基丁酸结合减少多巴胺能释放[8]。本研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别,且两组不良反应在经过相应处理后均能耐受,提示两组药物联用总体安全性可行。
综上所述,剖宫产麻醉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很好,用药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冲.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联用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7):816-818.
[2]周芳怡.地塞米松预防性给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4):455-457.
[3]罗霜,蔡博文,刘进,等.经鼻蝶垂体瘤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8,31(4):268-272.
[4]高洁,毕翻利,党璐,等.帕洛诺司琼/昂丹司琼与地塞米松联用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6):45-46.
[5]鲁学文,刘月江.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J].安徽医学,2018,39(12):1479-1481.
[6]阿里木江·司马义,王晓丽,徐桂萍,等.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2):268-270.
[7]施正元,马宏达.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31-33.
[8]汪颖,王迪芬,刘旭,等.咪达唑仑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住院患者镇静镇痛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3(11):1296-1300,1314.
毕路甲,闫军杰.剖宫产麻醉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咪达唑仑预防术后呕吐的效果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1):49-50.
分享:
下肢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之受其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手术中选不良反应比较小的麻醉方法[2]。
2025-04-24下肢骨折通常需实施手术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但麻醉、手术等伤害性刺激,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以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受疾病自身及治疗方式的影响,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预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04-21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内窥镜插入体内,这种侵入性的操作通常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疼痛等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反应,可能会增加其胃肠道受到机械性擦伤的风险。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精准度与保障患者安全等十分重要。
2025-03-25全身麻醉属于复杂且特殊的状态,通常包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催眠、意识/记忆消失、应激抑制等情况。其中麻醉诱导是指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步骤,在此期间置入气管导管等操作均属于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临床需要一定麻醉深度才可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出现。
2025-03-13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2025-03-04近年来,为避免插管麻醉带来的损伤和风险,一些研究报道了成人胸外科手术非插管全麻伴自主呼吸的经验,与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下的患者免疫抑制较少,主要体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较小[3-4]。为了加强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5-02-27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人气:18547
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麻醉安全与质控
期刊人气:1361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681
国内刊号:61-1505/R
邮发代号:52-276
创刊时间:201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