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加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TKA患者80例随机分为G组和N组,每组40例。G组仅用全凭静脉麻醉,N组加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和术毕拔管时间。评估术后第1(T1)、2(T2)和3天(T3)的VAS疼痛评分,并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相比,N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减少,术毕拔管时间缩短(P<0.05)。与G组相比,N组T1、T2和T3时的VAS疼痛评分少于G组(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G组(P<0.05)。N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G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加用单次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TKA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可解除膝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但TKA术中为修整膝关节表面需截取大量骨质,松解周围软组织[2],术后患者自身骨骼与人工膝关节结合也可能会导致强烈的疼痛[3]。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及疼痛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麻醉。我们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应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治疗TKA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50~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BMI19~27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组和G组,每组40例。G组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N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前行B超引导下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局部皮肤感染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外周神经病变或精神疾病者,有麻醉药依赖史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和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8h、禁饮2h。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面罩吸氧,监测ECG、BP、SpO2和HR。G组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依托咪酯0.3mg/kg和舒芬太尼0.3μg/kg。经口气管插管。插管后静脉泵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采用小潮气量间歇正压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mmHg。N组在麻醉诱导前行B超引导下单次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B超定位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穿刺针在超声实时图像引导下抵达神经周围,回抽无血后股神经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L,坐骨神经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15mL,阻滞完成后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连接静脉镇痛泵,镇痛药液为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背景输注量2mL/h,患者自控镇痛为每次2mL,间隔时间15min。术毕送患者进恢复室拔管。
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手术时间和术毕拔管时间。评估术后第1(T1)、2(T2)和3天(T3)的VAS疼痛评分,并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G组相比,N组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减少,术毕拔管时间缩短(P<0.05)(表1)。
T1、T2和T3时,N组的VAS疼痛评分少于G组(P<0.05),血清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G组(P<0.05)(表2)。
N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G组(P<0.05)(表3)。
表1两组麻醉药用量和手术、拔管时间
表2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和血清IL-6、TNF-α水平
表3两组不良反应
讨论
TKA作为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如术后深静脉血栓症、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报道,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可使TKA患者更早下床活动,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缩短其住院时间[4]。术中小潮气量肺通气也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5]。
TKA须切除关节囊在内的诸多富含神经末梢的组织,手术部位涉及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隐神经和闭孔神经等多个神经支配。约30%的TKA患者术后有中度疼痛,60%TKA患者术后有剧烈疼痛[6]。股神经阻滞可以阻断交感神经传导,促进手术区域的血流和氧供,减轻炎症反应,起到镇痛作用[7]。单次股神经阻滞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存在镇痛不全。有研究报道,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为TKA患者提供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8]。但术前行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TKA的报道较少见。本文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的前提下,N组患者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减少,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说明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协同增强麻醉效果,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使用量,缩短拔管时间,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因为N组患者术中雷米芬太尼使用量低于G组,因此与阿片类有关的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手术可导致以IL-6和TNF-α为代表的多种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这些炎症细胞因子既可通过诱导环氧合酶、前列腺素释放,传达至大脑皮层产生中枢性疼痛,又可使外周感受器敏化,降低疼痛阈值。术前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以阻断术中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减少IL-6、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并通过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产生超前镇痛作用[9]。本文结果显示,N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低于G组。因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的超前镇痛效应及术后镇痛作用导致N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改善。而且单次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并不会影响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加尿潴留的发生率。因此,在TKA患者全身麻醉联合应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不失为是一个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2]何淑文,疏树华,许辉,等.氟比洛芬酯联合“鸡尾酒”疗法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J].江苏医药,2020,46(3):246-250.
[5]齐新宇,黄蕊,朱斌,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307-311.
[6]任晓平,蔡靓羽,张建楠,等.超声引导下闭孔神经阻滞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6,42(15):1674-1676.
[7]张高峰,陈斐,孙立新,等.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3):234-237.
[9]陆雷,贾梦醒,刘功俭.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11):1025-1030.
吴丽芳,胡冰清.全身麻醉加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江苏医药,2021,47(02):151-153.
分享:
下肢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下肢骨折疾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之受其身体机能下降影响,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以及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手术风险增加,需手术中选不良反应比较小的麻醉方法[2]。
2025-04-24下肢骨折通常需实施手术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但麻醉、手术等伤害性刺激,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以腹胀、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受疾病自身及治疗方式的影响,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预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04-21在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将内窥镜插入体内,这种侵入性的操作通常会引起患者发生恶心、疼痛等不适,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躁动反应,可能会增加其胃肠道受到机械性擦伤的风险。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选取适宜的麻醉药物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精准度与保障患者安全等十分重要。
2025-03-25全身麻醉属于复杂且特殊的状态,通常包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催眠、意识/记忆消失、应激抑制等情况。其中麻醉诱导是指患者从清醒状态进入麻醉状态的关键步骤,在此期间置入气管导管等操作均属于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极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波动。因此,临床需要一定麻醉深度才可有效控制应激反应出现。
2025-03-13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肺癌等肺部疾病的有效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周转快等优点[1]。胸腔镜手术多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但双腔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易损伤患者气道,且部分患者应用骨骼肌松驰药后,可导致其神经肌肉阻滞,影响肺功能[2]。
2025-03-04近年来,为避免插管麻醉带来的损伤和风险,一些研究报道了成人胸外科手术非插管全麻伴自主呼吸的经验,与插管麻醉相比,自主呼吸下的患者免疫抑制较少,主要体现在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较小[3-4]。为了加强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2025-02-27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人气:18547
人气:16671
人气:16005
人气:15570
人气:1529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麻醉安全与质控
期刊人气:1361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681
国内刊号:61-1505/R
邮发代号:52-276
创刊时间:201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