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经鼻滴入用于儿童术前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方法 随机纳入本院2020年8月—2021年3月在全麻下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150例,随机分为B1组、B2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0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 B1组经鼻滴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1 mg•kg-1,B2组经鼻滴入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1,C组经鼻滴入生理盐水,每组滴鼻容量均为5 mL。比较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有效率、麻醉诱导时间、气管插管和手术开始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AD)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B1组、B2组在滴鼻后10 min的MAP、HR均降低(P<0.05),在手术开始时与手术结束30 min后,B2组患儿心率低于C组(P<0.05),3组患儿SPO2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未出现呼吸抑制;镇静有效率B2组(96%)>B1组(86%)>C组(24%),B1、B2组的镇静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时BIS方面,B1组与B2组均低于C组(P<0.05);B1、B2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拔管及苏醒时间、拔管后30 min的PEA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滴入瑞马唑仑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儿童术前镇静方法,其镇静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表现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苏醒状态更佳。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围术期常有恐惧、紧张、焦虑、哭闹等表现,主要多见于患儿与父母别离及麻醉诱导期间,因此,较差的术前镇静可能会给患儿带来长期的心理损伤[1-3]。此外,强迫诱导麻醉将导致儿童在人格和行为方面发生恶性变化[4]。良好的术前镇静可以有效地减少围术期患儿的心理阴影,同时,也为小儿麻醉带来更加舒适化、安全化、低恐惧率,术后并发症少等多优点的麻醉体验。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起效快、维持和恢复时间短、无蓄积、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镇静效果强、无呼吸抑制、无严重副作用等优点[5-14]。目前国内外关于瑞马唑仑经鼻滴入应用于儿童术前镇静研究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瑞马唑仑经鼻滴入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及可行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我院2020年8月—2021年3月间收治150例行腺样体或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B1组、B2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麻醉分级Ⅰ~Ⅱ级。③无精神疾病,依从性强。④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正常。排除标准:①年龄>8岁。②ASA分级Ⅲ~Ⅳ级。③患有精神疾病的患儿。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肺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患儿。⑤近一月内服用过镇静药。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⑦近2周内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⑧监护人不同意。患儿在入组前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本研究内容经过我院学术与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分组
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经鼻滴入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0034)0.1 mg·kg-1(B1组),0.2 mg·kg-1(B2组),C组经鼻滴入生理盐水,每组滴鼻液容量均为5 mL。
1.3麻醉方法
滴鼻完成后10 min后患儿带入手术间,连接心电监护及BIS监测。立即给予全身麻醉诱导(3组方案完全相同):即静脉推注3 mg·kg-1丙泊酚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2μg·kg-1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88)和0.2 mg·kg-1顺式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诱导完成3 min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插管后予以0.1 mg·kg-1·min-1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持续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 )2%~3%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深度,控制BIS在40~50,并根据患儿生命体征及手术情况进行调整麻醉深度。直到手术结束后,停用术中维持药物。当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良好且BIS≥85时拔除气管导管,予以面罩吸氧直至患儿自然完全苏醒后送入麻醉复苏室观察30 min,当Steward苏醒评分≥4分后送回病房。
1.4观察指标
①生命体征:分别观察并记录滴鼻前(T1)、滴鼻后10 min(T2)、气管插管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时(T5)、手术结束30 min后(T6)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脉氧饱和度(SPO2)。②分别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时及手术开始时BIS值。③分别观察并记录从全麻诱导开始至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诱导时间)、从停药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时间)、从停药到完全苏醒的时间(苏醒时间)。④滴鼻1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⑤拔管时及拔管后10、20、30 min小儿苏醒期躁动评分(PEAD)。⑥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30 min及4 h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评分标准
①Ramsay: 1分镇静失败,2~3分轻度镇静,4~5分中度镇静,6分深度镇静。②术后躁动定义为PEAD评分≥10分。③主要观察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术后呼吸抑制、嗜睡等。④BIS评分。⑤苏醒时间大于30 min即为苏醒延迟。⑥呼吸抑制定义为SPO2<92%大于10 min或SPO2下降需要医师进行辅助通气。⑦循环抑制定义为HR或MAP下降超过滴鼻前水平20%。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NOVA检验;计数资料均以(%)表示,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儿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3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3组患儿SPO2均平稳,各时间点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3组患儿的HR与MAP在T1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1组、B2组在T2时间点MAP、HR均降低(P<0.05),在T4与T6时间点,B2组患儿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6各时间点B1组患儿心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3。
表1患儿一般资料情况
图1 3组患儿各时间点SPO2趋势图
图2 3组患儿各时间点HR趋势图
图3 3组患儿各时间点MAP趋势图
2.3 3组镇静有效率比较
B2组和B1组镇静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见表2。
表2 3组镇静有效率
2.4 3组气管插管时与手术开始时BIS值、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
T3时,B1组与B2组BIS均低于C组(P<0.05),而B1组与B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3组BIS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B2组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其中B2组在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方面与C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B1组与B2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均未出现术后躁动,3组患儿拔管后30 min的PEAD评分较拔管时及拔管后10、20 min均明显降低,且B1组和B2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拔管后30 min的P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间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0、20 min时的P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气管插管时与手术开始时BIS值、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
2.5 3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B1组有1例患儿发生滴鼻后剧烈咳嗽,未行特殊处理,1min后自行缓解;B2组有2例患儿在滴鼻后出现频发呃逆,全麻诱导后消失,苏醒后未再次发生。3组患儿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10-2)]
3、讨论
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持续推进,围术期小儿麻醉的舒适化、安全化管理将是麻醉医师的新挑战。合理的术前镇静用药及良好的给药途径将会降低小儿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5]。而经鼻给药途径具有患者配合度要求低,无创、易操作,小儿耐受性好,易于接受,镇静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等特点[16-19],更适合用于小儿术前镇静。
瑞马唑仑作为新型超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主要作用于GABAA受体,激活了含有γ亚基的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增强皮质和边缘系统觉醒的抑制和阻断,从而产生镇静作用[20-22];其也能够被血液中的组织酯酶快速水解,成为以唑仑丙酸为主的代谢产物,而唑仑丙酸对GABAA受体的亲和力仅为咪达唑仑的1/400,几乎不具有药理活性,从而具有比咪达唑仑恢复时间短的特点[5,23]。有研究表明[24-25],瑞马唑仑在体内的清除与体重无关,且起效时间比咪达唑仑快,不受输注时间影响,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影响小,氟马西尼能够完全逆转,代谢也不依赖肝肾功能、无严重副作用等特点。因此,瑞马唑仑目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镇静类药物。而关于瑞马唑仑术前经鼻滴入用于儿童的术前镇静研究方面,其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是本研究的探索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儿术中MAP、SPO2、HR等指标情况在镇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滴鼻后B1、B2组患儿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比C组患儿心率相比有所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术中及苏醒期3组患儿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走势基本一致。3组患儿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证明瑞马唑仑滴鼻可能对患儿循环及呼吸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近一步证实良好的术前镇静可让患儿在围术期生命体征更趋于平稳。B1组、B2组患儿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B1组和B2组的镇静起效时间与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短于C组,B2组、B1组的镇静有效率高于C组,此与Borkett等[6]的结论相接近。在经鼻滴入瑞马唑仑10min后,B1、B2组患儿出现镇静作用的同时,无明显呼吸、循环抑制,且全麻术后无苏醒延迟,苏醒后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 h随访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说明瑞马唑仑在经鼻滴入儿童术前镇静方面具有预防术后躁动发生且无苏醒延迟的作用,这与Worthington等[26]的研究结果相接近。B1组、B2组使用瑞马唑仑剂量分别0.1 mg/kg和0.2 mg/kg,两组患儿均未为出现中重度镇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较少且使用滴鼻液容量偏大,存在部分药物进入口腔并未完全被鼻腔黏膜吸入,导致生物利用度未达到理想的滴鼻状态,从而导致镇静深度不足,其镇静效果是否完全为剂量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B1组、B2组比C组插管时BIS值明显降低,而B1与B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瑞马唑仑经鼻滴入后,可能具有加强其他麻醉药物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减轻儿童全麻诱导期的心理负担及全身应激反应。而关于瑞马唑仑是否具有减少围术期全麻用药量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4、结论
经鼻滴入瑞马唑仑用于儿童围术期术前镇静可取得良好镇静的效果,且镇静起效较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2]余云红,赵体玉,夏述燕,等.手术患儿术前焦虑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17):110-112.
[3]邬冬云,王涛,陈秀侠,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术前镇静效果比较[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5):459-463.
基金资助: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科研项目(L20200509017);
文章来源:李泉霖,葛华顺,王砺璇,等.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经鼻滴入用于儿童术前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J].西部医学,2024,36(08):1228-1232.
分享:
因为老年人群身体机能不断衰退,耐受能力较差,所以对麻醉的要求更高。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可用的麻醉药物可分为多种,包括七氟烷、异丙酚、右美托咪定等,其短期镇痛效果明显,多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2]。七氟醚不会对机体产生刺激,血气分配系数较低,
2025-02-18目前PDT多采用2cm横切口,先切开皮肤再穿刺[1-2]。传统气管切开有选择纵切口方案[3],关于PDT选择纵切口鲜有报道,考虑皮肤良好的弹性,小切口经过充分扩张形成窦道不会影响气管导管置入,传统PDT术中通常存在剧烈的呛咳反应[4],本研究尝试调整切开皮肤时机,缩小切口,纵切口,调整麻醉方案观察手术的效果。
2025-02-17气道异物取出术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急诊手术,以小儿气道异物多见,且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80%[1]。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主要取决于患儿病情程度及异物的深度[2]。
2025-02-08甲状腺手术作为外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术后恢复质量与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影响患者恢复进程的重要因素,不仅可能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1]。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镇痛策略对于提升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2025-02-06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对宫颈进行扩张,也要通过电切切割息肉,将引起强烈疼痛感,因此常采用丙泊酚等药物进行全身麻醉,但有研究表明采用丙泊酚麻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呼吸抑制[3]。而环泊酚为一种麻醉新药,其临床使用剂量低于丙泊酚,作用强度较高,或许可能用于替换丙泊酚,用以优化麻醉方案[4]。
2025-02-05骨折疾病治疗中,多以手术方法为主,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病情选取合理的麻醉方式达到镇痛目的。全身麻醉(全麻)主要指经静脉输注、呼吸道吸入、肌内注射等方式实施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暂时性可扭转的阻抑效果,会减轻患者痛感、骨骼肌松弛等症状[1]。
2025-01-27肝癌是一种严重的肿瘤疾病,通常起源于肝脏组织,是肝胆外科系统中的重要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新发肝癌病例超过80万例,而其中高达72万例的病死率显示了这一疾病的严重性。近年中国腹腔镜技术逐渐推广,且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因为具备切口小,逐渐成为肝癌手术治疗当中的主要方式,且对麻醉的要求尤为重要。
2025-01-24无痛人流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人工流产手术,其操作简便、安全、无痛,可缓解患者恐惧、痛苦等不良情绪,且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肥胖患者的咽部脂肪堆积,肺顺应性降低,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梗阻,而麻醉药物可能会抑制患者心、肺功能,手术风险较高[1]。
2025-01-24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如果不进行干预,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病灶出现转移或扩散,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当前阶段,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措施,其中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2025-01-20PACU能有效解决医院因手术增加而导致的手术接台问题[3],全麻患者术后在PACU进行苏醒,麻醉复苏效果更好,也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通过对患者各项指标的严密监测与及时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麻醉复苏风险,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外科普通病房的压力[4]。
2025-01-14人气:18302
人气:16256
人气:15694
人气:15192
人气:149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麻醉安全与质控
期刊人气:1285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681
国内刊号:61-1505/R
邮发代号:52-276
创刊时间:201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