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浅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2020-01-18    16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7例患者,对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临床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患儿,并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7例患儿中,44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约为29.9%,其中有5例患儿具有药物不良反应史,其不良反应表现为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65.9%(29/44),肝功能损害15.9%(7/44),腹泻或呕吐6.8%(3/44);口服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患儿20.5%(9/44),静脉注射用药不良反应患儿79.5%(35/44);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药品使用剂量过大63.6%(28/44),抗菌素使用不合理15.9%(7/44),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9.1%(4/44),药物配伍使用不合理6.8%(3/44),其他原因4.5%(2/44)。结论: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直接威胁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安全,应注意结合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儿科用药监管,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关键词:
  • 不良反应
  • 儿科
  • 合理用药
  • 药品
  • 加入收藏

儿童作为临床中较为特殊的患者群体,由于其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区别,并且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全,导致身体各项机能不够成熟,进行药物处理的能力较弱,临床中一旦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患儿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1-3]。本研究以本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7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促进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改进和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7例住院患儿,患儿年龄0.6~12岁,平均(6.2±1.4)岁,包含1岁以下患儿55例、1~3岁患儿28例、3~6岁患儿26例、6~9岁患儿24例、9岁及以上患儿14例;男患儿92例,女患儿55例;城镇户口103例、农村户口44例;患儿疾病类型以感染病为主,包含急性扁桃体炎49例、上呼吸道感染43例、支气管炎32例、肺炎16例、其他感染情况7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包含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用药方式、药品类型、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原因、结果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7例住院患儿中,44例患儿临床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其中包含5例存在既往药物不良反应史患儿。患儿药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65.9%(29/44)、肝功能损害15.9%(7/44)、腹泻或呕吐6.8%(3/44)等,见表1。

表1患儿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与累及器官情况

2.2 不同年龄患儿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对年龄分布以及不同给药方式、不同药品类型在患儿不良反应发生中的比例分布统计显示,1岁以下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为显著,其中,1岁以下不良反应患儿17例、1~3岁患儿9例、3~6岁患儿8例、6~9岁患儿7例、9岁及以上患儿3例,且随着患儿年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见图1。

图1不同年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结果

2.2.1 不同给药途径下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患儿临床用药的给药方式为静脉给药63.9%(94/147)、口服用药25.2%(37/147)、肌内注射给药10.9%(16/147),其中口服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患儿20.5%(9/44)、静脉注射用药不良反应患儿79.5%(35/44)、肌内注射给药未出现不良反应,见表2。

表2不同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2.2 不同药品类型的不良反应情况不同药品类型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显示,以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约为34例(77.3%),见表3。

表3不同药品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不良反应原因及结果分析对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显示,以药品使用剂量过大以及抗菌素使用不合理等原因最为突出,见表4。44例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患儿经合理干预后,86.4%(38/44)患儿痊愈,13.6%(6/44)患儿出现好转。

表4患儿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3、讨论


3.1 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特征、原因

临床中,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及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影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中较为普遍。有研究显示,国内医院临床用药治疗中,儿科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33%[4],其中,约70%的听力残疾患儿,其残疾原因与链霉素与卡那霉素中毒有关;此外,国内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耳聋的患儿数量达到30万之多[5],由此可见,临床不合理用药对患儿安全威胁十分严重。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47例住院患儿临床用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显示,有44例患儿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9.9%,与上述统计数据基本符合。值得注意的是,44例存在药品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发生皮肤及有关附件不良反应患儿约为65.9%、肝功能损害约为15.9%、腹泻或呕吐为6.8%等,表明,患儿药品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附件的不良反应最为显著,这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皮疹、斑丘疹等,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瘙痒等,容易观察发现,且临床对这类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较高,一般在患儿出现这类不良反应后会通过停药或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控制[6],而其他不良反应的统计发现则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强对患儿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同时,也应加强患儿临床用药期间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观察和处理,就患儿临床用药常见不良反应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及时告知,取得家长的配合关注,在患儿入院治疗时及时询问父母患儿药物过敏以及家族遗传等病史,以掌握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临床治疗时通过合理选择用药治疗,减少对患儿的不利影响。

其次,在对本院住院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患儿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且年龄越小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其中,以1岁以下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为显著,约为38.6%,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逐渐降低变化。这是由于儿童作为特殊的患者群体,其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别,机体免疫能力以及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全,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患者,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导致肝脏对药物毒性的分解与排泄能力较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高[7]。因此,在对儿童患者用药治疗时,临床医师需要结合患儿的生理特点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等,按照体质量或者是体表面积进行计算,以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并在患儿用药期间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尽可能的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在对不同给药方式下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显示,口服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患儿20.5%、静脉注射用药不良反应患儿79.5%、肌内注射给药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以静脉注射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显著,这是由于通过静脉注射用药对患儿进行给药治疗过程中,药物能够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药物中热源以及pH值、渗透压、微粒大小等因素会导致患儿发生药品不良反应[8]。需要注意的是,临床采用静脉注射用药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还会因药物配制以及浓度控制、药液的保存与放置时间、静脉注射滴速等因素,导致患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针对这一情况,临床对患儿用药治疗方式选择时,最好采用口服用药以降低其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静脉注射和肌内注射的选择应用,以控制其不良影响。

3.2 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对本院住院患儿药品不良反应的分析结果,为确保临床合理用药,首先应及时了解患儿的药品不良反应史与既往病史,在对患儿病情进行详细诊断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灵活选择药物治疗使用;同时,注意在对患儿用药治疗时选择合理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法,加强对患儿的用药指导,确保患儿治疗用药的类型以及用法、药物剂量等与患儿实际情况相适应,以避免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注意加强对儿科医师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及安全用药意识的培养提升,确保其严格按照临床用药管理的制度和规范进行用药治疗,不断提高其安全用药的意识,加强对药品配伍以及药物适应证等管理,通过临床合理用药,促进患儿早日治疗康复。最后,还应加强对患儿家长及监护人的安全用药指导,充分调动家长在临床用药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以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保障。

总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应注意结合儿科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儿科用药监管,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周艳,何翠瑶,周波,等.儿童医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合理性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27(11):729-733.

[2]广妍鹭,蒋妮,于洁.儿科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7):119-121.

[3]成美,凌柏,卞海林,等.2016年至2017年某院儿科住院患儿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8,27(17):89-92.

[4]刘慧琪.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和药学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8,4(1):52-54.

[5]闫虹,孙广红.2016年我院120例儿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8,52(1):33-35.

[6]蒯碧华.临床药师合理用药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14(9):29-30.

[7]孙利华,尚阳,唐密.中国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4):597-601.

[8]陈瑞祥,刘兴才,花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有效干预对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5,26(11):1517-1520.


谢冰.儿科药品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其临床合理用药[J].当代医学,2019,25(36):140-1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儿科药学杂志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期刊人气:372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08X

国内刊号:50-1156/R

邮发代号:78-133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