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乡村微度假是微时代的产物,主要是指旅游者利用周末、小长假等时间,以自驾为主要出行方式,到所在城市周边大约2小时车程的乡村景区旅游度假。旅游者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可轻装出行,利用闲暇时间到异地度假,缓解工作与生活的压力[1]。
58
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内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也从最初的低层次乡村观光旅游逐步向乡村休闲娱乐、康体度假以及研学体验等高端需求转变。与国内乡村旅游需求市场的变化不相适应的是国内乡村旅游市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更新滞后,导致乡村旅游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愈加突出,从而倒逼乡村旅游供给侧的产品更新。
54
乡村旅游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欧洲国家,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发展为融合乡村农耕、田园生活、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放的新兴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
106
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逐渐转型至遗产旅游核心吸引物,其旅游开发价值日渐凸显。识别并合理化管控开发风险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有助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在研究农遗旅游时多聚焦于乡村本土发展、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村民生计与食品安全等[1,2],研究频率较高的主体如乡村、农产品、居民、文化等。
9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农文旅融合是极具实践意义的尝试,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在乡村旅游规划、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文化保护等相关研究中,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大量文献,为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609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式开启。机构融合适应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早于此前已出现。柴焰指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成为今后引领中国旅游业发展重要引擎1。前几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导致文旅产业整体受挫,而这种冲击也逼着文旅产业必须融合才能发展。
104
数字文化旅游产业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融入文化旅游产业,扩大产业体量增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把数字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做大做强,催生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产业。三维立体的逻辑探析,厘清乡村振兴中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对发展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商业链接赋能产业,促进农业协同创新发展。
113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融媒体和新型媒体可以对农村特色旅游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开通官方平台,融媒体可以宣传当地的文创产品和农村典型案例。
7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体育旅游作为现代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挖掘和整合旅游、文化、体育等相关资源,将其融合发展成为体育旅游综合体,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兴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7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物质文化需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求,而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
107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复苏有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就业。作为一种政府干预手段和工具,旅游政策能够调控危机,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旅游的高质量发展[1]。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行业。各地方政府及文旅部门也积极响应,为推进旅游产业复苏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51
依托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致富等 “三农” 政策,乡村创业得到了蓬勃发展[1]。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乡村旅游创业质量与层次普遍不高[2],本地居民创业者为提升经营知识储备以及增强企业成长发展动力,通过建立基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商业关系,并重视与游客的互动以及与其他经营者的商业合作[3],以获取经营相关的异质性知识[4]。
49
风景名胜区是融合了自然和文化且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类型[1,2]。我国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至今,共设立了9批、24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800多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4]。纵观其发展历程,短短40年间经历了源起、建设、规划管理和理性建设4个时期[5],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贡献了重要力量。
80
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旅游扶贫”的单一经济功能起步,就被民族地区作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产业[1],被赋予多种功能、多重使命,综合效益、多元价值不断显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对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都同步对乡村休闲旅游部署。
3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更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旅游业作为当前乡村发展的朝阳产业,是我国许多乡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与乡村振兴总体要求呈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1]。
154
影响因子:2.790
影响因子:1.025
影响因子:0.786
影响因子:1.8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2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