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某一村庄规划为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村庄规划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村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村庄规划具有相同目标,二者在实施落实期间都能够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农村生态环境达到更高水平,提升农村土地空间规划有效性,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展开,构建更为合理和细致的整体国土空间布局。
1、引言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进村庄规划工作,能够提升国土空间整体规划质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有效耕地面积提升为目标,使耕地达到更高质量,从而高效利用国土资源。有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村庄规划,可全面、细致地落实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确保村庄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一致。
2、村庄规划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逻辑概念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并将其作为建立美丽村庄的重要环节,其概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对应的。村庄规划主要包含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域规划,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统筹安排区域内各种生活措施,如供电、供水、排水、道路、住宅等[1]。
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围绕村庄土地落实总体布局,重新规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在此布局下,相关人员需要以土地整治为工具,改进农村用地情况,优化废弃、抵消的部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治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系,在工作维度两者存在递进的关系,并且是由单一空间属性规划转变为多元素发展的过程。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合策略
在全域村庄规划中将规划区内生态保护、用地管控、产业引导作为重点,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指导,将目标看作导向,在考虑全域生态功能区和自然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划分田园功能单元,明确发展各个产业的目标。根据村庄规划,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中心建立项目库,使乡村振兴目标更好地实现。
3.1 明确村庄规划定位
相关人员应在村庄规划中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根据村庄现状和实际资源环境情况,确定村庄后续发展导向和定位,以此有效指导村庄规划工作。在本文研究的村庄规划中,相关人员在充分考虑全区村庄建设布局和全区自然资源整体布局情况的基础上,落实了区域村庄发展指引编制工作。在北部片区中存在丰富的林地、山体资源,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治理时,要加强对乡村的保护和恢复,重视乡村与生态观光。中部片区以耕地资源为主体,因此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当将重点放在对耕地的保护与优化上。靠近城区的南面地区相关人员的工作应以城镇边界管控和改善城镇周边环境为主。
3.2 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控制耕地整体保有量和合理管理基本农田属于重要工作内容,而在村庄规划中必然会涉及农田使用和改造问题,在落实村庄规划工作时,相关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整治耕地的重要作用,同时注意保护基本农田[2]。在本文研究的村庄中,相关人员将保护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工作准则,使用专章开展农用地整治工作,科学规划了基本农田,划定了耕地提质改造重点片区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区域,详见图1。
图1 村庄经济轴线下的农田保护及村庄发展区域划分
以此为前提,该村庄进一步划定了三类生态功能片区,分别为旅游休闲区、生态保育区以及农林复合区,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应严格控制生态保育区,在该区域内只可进行观察类和科考类项目;农林复合区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建设,确保村庄和旅游设施占地面积在全域10%以下,生态和农业用地占地面积在全域一半以上。以各片区实际建设要求为依据,有效控制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
各行政村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编制详细规划情况,在编制村庄规划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同时在充分考虑地方政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在方案编制中融入保护耕地相关内容。正常情况下,应拥有原有耕地面积5%以上的整治后新增耕地面积,当需要调整基本农田时,应拥有被调整基本农田面积5%以上的农田增加面积[3]。
图2 村庄各类型区域划分
3.3 全域统筹村庄规划
传统村庄规划的宏观层面主要内容为体系规划,通过对乡镇的分级制度进行优先性的分类,明确乡镇的基础设施配置水平。而在宏观层次上,则是以建筑为主,展开建筑与平面布置。当前,农村规划的重心也逐步转向工业发展,把农业作为基础,通过工业带动农村的总体发展。但在具体的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用地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求、缺少建设用地指标等情况。在引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后,在规划工作中越来越重视生态问题,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作用,对乡村全域空间展开合理整治,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这也是村庄规划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实施该村庄规划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统筹工作得到了重视。在生活空间方面,主要采取了明确村庄边界和建设用地规模、村庄集并等方案措施[4]。例如本文研究的区域,在进行规划时,相关人员在充分考虑各种片区实际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其实际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集并,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村民的真实意愿作为核心。最后,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用地,明确各个片区建设用地具体信息,保证村庄建设用地始终处于规定范围,详细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村庄重点发展区域及经济发展轴向
生态空间规划方面,当完成生态功能区划定工作后,要在规划中详细列出必须重点关注的水域生态体系修复、矿山修复、生态保护区域,以此为依据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水域体系修复应以原有自然水系为基础,在保护河流和水渠资源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自然水体汇水地点和区域,构建生态网络。矿山重点修复区应以治理露采场边坡为主,对破损山体实施生态修复,并且注重固体废料场利用工作,实现土地还林还草。
3.4 合理引导村庄产业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产业振兴是一个关键的步骤。传统的村落建设规划往往只注重修复环节和建筑布局,而忽略了乡村产业的构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以乡村合作社为主体,村庄规划逐渐朝着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但是相较于城镇地区,乡村地区存在更为复杂的土地权属、土地类型等问题[5]。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入村庄规划,在宏观方面应注重自然资源和产业整体的协同性能,在微观层面可借助整治工作优化产业用地情况,有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村庄规划,从而有效落实产业用地规划。
在村庄具体规划编制时,应结合村庄自然特征和土地资源对各种产业布局进行细化。以本文研究区域的另一村庄为例,在规划中该区域主要是发展旅游产业,再根据田园功能划分情况,该村应大力发展农村观光旅游。该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在充分考虑村庄地貌特征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西部与自然水系接近的地区规划了居住生活区;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在丘陵地貌区推行林下经济和果品种植;在平原地貌区,促进水稻种植片区规模化;在水系景观附近规划农业观光旅游和特色种植产业。
3.5 确定合理的村庄功能布局
本文研究的村庄,在区域内林地、水域、耕地、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占比分别为16.75%、12.68%、64.13%、6.29%以及0.14%。在生活空间规划中,主要是现有村庄整合,在了解村民意见后将原有11个自然村集并成5个,达到节约农村建设用地的目的。调整后,林地、水域、耕地、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占比变成16.75%、12.82%、65.27%、4.99%和0.17%。在生产性空间上,除了将已有的一些用地转换成观光设施,以保证本地发展乡村观光与休闲业的需求外,仍保持了原来作为工业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在生态空间上,重点山区的森林、坑塘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同时采取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的措施处理现阶段已经废弃的工矿建设用地,最终建立区域功能布局和规划用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维可促进村庄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而在村庄规划中也需充分考虑土地整治需求,两者可发挥出相辅相成的作用。所以,在未来村庄规划的实际工作中,应合理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提升村庄规划工作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蔡玉玲.新时期村庄规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讨[J].山西农经,2021(20):102-103.
[2]张国明,杨晓明.实用性村庄规划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作用——以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赤柯山村村庄规划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22,31(8):21-23.
[3]黄婧,吴沅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上海市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研究——以松江区泖港镇试点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20,41(2):13-18+30.
[4]高琨,于善初,李倩,等.村庄规划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临沂市书院社区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1,36(4):94-102.
[5]李任静.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探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路径[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3):184-186.
文章来源:刘霞,尹盘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合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4,(10):72-74.
分享:
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如何通过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多次发文提到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1]。
2025-03-30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涌现出众多新兴业态,其中,从传统电商平台购物转变为直播间购物已成为网络消费的新潮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许多农村地区开始积极探索并全面应用以电商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型销售模式。
2025-03-30近年来,南充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市农村电商工作增势强劲、成效凸显,2023年南充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62亿元,同比增长15.62%。南充市乡村旅游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转型,推动乡村振兴,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2025-03-30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出发点,切实打造群众满意、百姓有感的民生成果,有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浙江省作为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先行先试。
2025-03-30近年来,全镇各村级秸秆收集点收集的农作物秸秆全部装运到嘉兴永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源再利用生产,制成生物质成型燃料销售,年消耗各类农作物秸秆、藤蔓、园林绿化枝条等原料5000t以上,为全镇多举措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25-03-30随后,在2024年1月31日举行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性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指出其特点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质优,本质即为先进生产力[2]。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
2025-03-30沭阳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花木生产县,不仅占据全省生产面积的20%,更是全国花木产业的佼佼者,占据全国5%的生产份额,成为全国主要的花木产区之一。这一支柱产业在沭阳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县域经济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03-30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1]。互助性养老服务作为依托老人居住地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的互助养老方式,有着不离土、不离家的优势,可以成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效补充。随着党和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互助性养老的发展,构建有效的互助养老模式成为农村养老日益关注的问题。
2025-03-30自2021年以来,新昌紧紧抓住“机械强农”的历史性机遇,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数字化建设项目,以补短板机器研发为重点,努力破解茶园管理和名优茶机采难题;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抓手,培育茶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以推广应用为核心,强化产业领先优势。
2025-03-28白银市耕地人均面积少,且以丘陵山地为主,提高土地产出率,就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形势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首要条件和基础保障。本文分析了白银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5-03-28人气:16217
人气:10350
人气:9613
人气:7927
人气:641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期刊人气:106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1-9506
国内刊号:11-1392/TU
邮发代号:82-729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