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机采棉是棉花生产当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在获得成果的同时,其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机采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棉花种植事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此过程当中,机采棉技术具有较多的应用,为了能够使其在应用中更好的发挥价值,即需要能够做好应对策略的制定与落实,保证工作开展效果。
2、主要存在问题
2.1机采棉残膜
该问题发生的原因,首先即机采棉使用的地膜种植,同时应用到了滴灌节水技术。在机采工作进行前,部分地区无法揭掉地膜,并因此在机采当中,地头中存在的地膜碎片因此进入到机采棉棉箱当中,进而导致机采棉当中残膜的存在。同时,目前机采棉在清理加工的设备与应用工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设备配套的合理性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对地膜碎片等进行有效的清除。此外,在对采净率过高要求的情况下,也使得机采棉中具有较高的含杂量。
2.2价格问题
在机采棉当中,因存在严重的残膜特杂超标情况,并因此使加工等级存在不足,在对价格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对于技术应用效益产生影响。同时,在机采棉方式形成的效益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根据测算,在机采棉综合成本中,包括了有脱叶药剂、机械作业费以及机械采摘费等,对于种植人员来说,在直接采摘的情况将增加收入,而在设备改造投入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无法获得应有效益的问题。该种效益分配不合理情况的存在,则会对实际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
2.3补贴扶持问题
就目前来说,机采棉以及生产配套相关机械设备在扶持力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仅对机采作业具有重视,而对于机采籽棉以及脱叶催熟等装卸工作则存在了一定忽视情况。该情况的存在,不仅会对发挥作业效率产生影响,也因此影响到了脱叶效果。
3、应对措施
3.1改进加工工艺
对于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即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充分利用,做好异性纤维清理、特杂设备的配套,对机采棉当中滴灌管带、废旧地膜当中存在的特杂含量进行有效的减少。在收购机采棉当中,需要能够对机采棉收购含杂量与水分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含杂粮在12%以内,水分在10%以内,避免发生现收现轧的情况,对于籽棉,需要上垛3天之后再进行加工。在加工之前,需要做好“三丝”设备的应用,结合人工方式做好“三丝”残膜等特杂的挑拣。技术指标方面,需要保证烘干、进入到轧花机前,保证籽棉的水分在6.5%左右。在完成清理后,使轧花机清花部出口籽棉含杂低于4%。轧花机上排杂方面,需要保证其中不孕籽含棉率在30%~40%之间。
3.2优化采棉品种
在机采棉发展当中,需要积极培育出具有抗倒伏、中上部结铃多、抗病虫害、吐絮集中的中长绒品种,且需要保证对于脱叶剂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以此实现机械采棉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以新陆中28为例,该类品种株型松散、结铃节位高、结铃集中、吐絮集中且不夹壳、采净率较高,且具有光滑的叶片以及较少的整体绒毛与杂质,是实际机采棉的良好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即需要能够进一步做好相关品种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机采棉工作开展水平。
3.3加大补贴扶持
要积极鼓励通过股份等方式采购采棉机,以及配套的拉运、喷施机械设备。对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方面,需要优先补贴采面配套及设备设备。同时,团场需要同农机户做好长期服务合同的签订,保证采棉机械设备在购入后在作业面积、作业收入等方面都具有稳定的特点。
3.4合理分配效益
在机采收购时,可按照棉1.2元/kg扣除拾花费,在该解散方式下,应用在脱叶药剂、机械作业费以及采摘费的支付方面。对于其余的部分,则可以对拾花费清理加工费用进行弥补,降低拾花费销售降级价格收入。在该情况下,团场人员则可以通过机采的方式对采摘工作当中的成本进行降低,以此实现工作收入的增加。同时,团场也能够在经费专项提取的情况下,实现对现有机采棉设备的改造,对销售过程当中存在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弥补,在便于统一管理、指挥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5提升机械化水平
在我国,机采棉技术发展相对较晚,就目前来说,机采棉生产配套相关的清理加工、收获以及清理相关技术在成熟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且还没有探索出能够对不同棉区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接近常规种植方式的栽培模式,并因此对机采棉品质、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该情况,即需要能够对机采棉生产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好机采棉机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究,最终形成选籽、播种、脱叶一条龙的机械化生产。在此当中,也需要能够做好主要靠进口采棉机生产的情况进行积极转变,做好采棉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对国产采棉机的应用面、占用率不断提升,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好小型采棉机的开发。
4、结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机采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能够对目前机采棉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策略,在促进机采棉技术发展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阿布力孜,达列力汗·乌布拉依.博州机采棉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村科技,2011,(9):79-79.
[2]李文磊,艾尼瓦尔·吐尔逊,丁宝军.博州机采棉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40,43.
[3]王利鹤,党同昂.博州机采棉技术推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2011,(6):30-31.
郭红娟.机采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27.
分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的重视,昌宁县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强农惠农政策,致力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这一进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昌宁县农业生产的面貌,也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机械化生产加工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0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加工、饮用茶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故乡,且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消费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现今,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已经风靡世界各地。
2024-11-20根据香芋生产前期生长量小,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在横溪镇先后开展了春马铃薯套种香芋、香芋套种鲜食春大豆、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等试验示范,因鲜食甜玉米市场行情好,农民接受度高,于2022-2023年连续开展了2 a香芋套种鲜食甜玉米—旱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
2024-11-20我国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1~3]。地膜的使用有利于土壤保温保墒,节约农业用水用肥,防除杂草,促进花生早发,改善花生品质,增产20%~30%,还可促进耕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4,5]。近20 a来,花生覆膜栽培面积稳定在120万hm2以上,占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25%~27%[5,6]。
2024-11-19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生物发酵菌液通过6个月的有氧发酵而成,含多种生物有益菌。生产实践表明,在大棚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叶面喷施红糖与生物发酵菌液混合液,具有提高马铃薯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促进叶片厚实浓绿,防止植株早衰等综合效果。
2024-11-19本文立足现有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从构建智能观测站网、发展“智慧化”服务技术、完善智慧型社会化服务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4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建立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的对策,为构建现代杂交水稻制种气象保障服务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2024-11-13各地区探索了适宜藜麦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方式。钱欣[8]研究指出,合理的前茬作物及多样的栽培方式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生长;薛乃雯等[9]研究指出,藜麦苗期间作豆科作物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含量。
2024-11-13花椒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机体调节功能等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其在食品、保健和药用等方面的应用,开拓出了新的商品产业链[1]。商品花椒对营养、成分、外观和口感等品质要求较高。其品种丰富,种植区域广阔,应用范围较全面,相关学者对该作物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2024-11-13石灰作为常规改良剂,被广泛运用于酸化农田改良,施用石灰可以明显提高土壤p H和盐基饱和度,增加交换性Ca2+、Mg2+的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7]。瞿飞等[8]、王梅等[9]研究认为,石灰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较为常见,是中和农业酸性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2024-11-13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且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1]。马铃薯除用作于粮食、蔬菜、饲料和加工原材料外,还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能源材料,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2]。该作物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是其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3]。
2024-11-1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期刊人气:1118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632X
国内刊号:41-1140/S
邮发代号:36-24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902
影响因子:0.230
影响因子:1.83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60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