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2024-08-13    6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和凹陷度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微针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 凹陷性瘢痕
  • 微针治疗
  • 治疗效果
  • 痤疮
  • 贻贝粘蛋白
  • 加入收藏

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皮肤病。该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青春期为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严重者需及时就医[1]。痤疮发病包括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与生长发育、遗传等相关;外因主要与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等相关。痤疮因多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且处理不当时易遗留瘢痕,因此影响患者美观、生活质量及社交。目前,针对面部痤疮的治疗方法包括系统及局部外用维A酸、抗生素等,但重度痤疮患者仍存在残留痤疮瘢痕、特别是凹陷性瘢痕的风险。果酸是目前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方法之一[2],但存在见效慢、副作用大等弊端[3]。微针治疗可通过破坏及重塑瘢痕内部的真皮胶原蛋白从而发挥治疗凹陷性瘢痕的作用,且鲜有全身性副作用[4]。

贻贝粘蛋白(Mussel adhesive protein,MAP)从海洋贻贝的足丝腺中提取,具有较强的粘附性[5],MAP还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和其他影响,具有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和抗炎性[6]。贻贝粘蛋白能够形成透明、透气、有弹性、防水的保护性膜,可预防有创治疗后皮肤的再次感染[7]。因此,本研究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应用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来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以论证其是否可提高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通过笔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进入该研究小组的研究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00例参与试验的患者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分配序列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临床上确诊痤疮患者,按照Pillsbury痤疮的程度分类法[8],所有皮损数目程度为Ⅱ~Ⅳ级;②合并痤疮瘢痕性皮损,且均为凹陷性瘢痕;③近1月内未接受过果酸、激光等针对痤疮瘢痕的任何治疗。

1.2.2 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期女性;②治疗期间不能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随访者;③严重肝、肾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④既往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病史者;⑤既往炎症后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史者。

1.3 随机化与盲法:

由统计学专家应用SAS统计软件包随机分组,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手术实施前实时获取患者随机分组类别。将拟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微针治疗)进行治疗。由一组医生进行治疗,由两名已设盲的皮肤科专家评估治疗效果,两者不允许沟通治疗相关临床及数据信息。

1.4 方法

1.4.1 设备及药品:

微针射频等离子体系统(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长度1 mm,时间设置为400~500 ms,能量4~8 W)。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42140069)。

1.4.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微针治疗。清洁患者面部,并用0.5%聚维酮碘进行消毒;然后采用微针射频痤疮治疗仪,时间设置为400~500 ms,能量4~8 W,治疗时手柄与皮肤完全接触并保持垂直,将手背适当下压,以使微针准确达到治疗深度,避免造成皮肤损伤,治疗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各重叠30%~50%进行操作,重复2~3次;治疗结束后,使用聚维酮碘棉签清除分泌物。每周治疗1次,间隔1周后进行下次治疗,治疗3次,共6周。

1.4.3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次微针治疗结束后涂抹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晚上睡前使用清水洁面后,再次将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均匀涂抹在患处,连续使用7 d。

1.5 观察指标

1.5.1 VSS评分: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9]进行瘢痕的全面评估,该量表涵盖了色泽、血管分布、柔软性、厚度、疼痛程度以及瘙痒感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8分,其中评分越高表明瘢痕症状越严重。此外,还进行了凹陷度评分评估,范围为0~10分,其中分值越高表示凹陷程度越严重[10]。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SS评分和凹陷度评分比较

1.5.2 恢复时间:

记录两组微针治疗后红斑、水肿、结痂恢复时间。

1.5.3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短暂疼痛、瞬态红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用t检验,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VSS评分和凹陷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典型病例图见图1。

图1 观察组典型病例治疗前后

2.2 术后恢复时间:

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微针术后红斑、水肿、结痂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微针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面部痤疮的发生率的不断提高,且90%以上的痤疮患者在恢复后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痤疮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11-13]。目前临床上治疗痤疮瘢痕的方法包括化学剥脱、强脉冲光、微针等[14]。微针又称经皮胶原蛋白诱导疗法,其通过在角质层形成微孔,增加渗透力,使局部药物快速导入以治疗各种皮肤病[15]。此外,当微针刺穿皮肤时,会产生许多微小的损伤带,刺激皮肤自我修复机制,从而促进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生长因子产生,加速伤口愈合[16]。贻贝粘蛋白提取自海洋贻贝的足丝腺中,是一种生物粘合剂,可促进伤口愈合并形成保护膜;可提高皮肤抵抗各种外界刺激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力[17]。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瘢痕评分和凹陷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的使用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促进创面愈合,这与贻贝粘蛋白的创面修复作用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瘢痕组织的重塑和修复,从而改善瘢痕的整体状况[18]。进一步分析了两组患者症状恢复的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要快于对照组,说明增加贻贝粘蛋白的使用促进了创面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分析原因正是因为MAP富含20%的赖氨酸,有助于保护表皮神经末梢,缓解瘙痒,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支持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的黏附,使得细胞进行快速的爬行生长,帮助表皮、真皮、神经组织等的愈合,加快创面的愈合,并能够减少瘢痕的形成[19]。此外,MAP可抑制紫外线B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促炎因子IL-6、IL-1α和环氧合酶-2的表达,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20]。同时通过静电作用能与皮肤患处的神经末梢细胞结合,使神经末梢发生钝化,患者的疼痛感和瘙痒感显著降低;还有多巴基团可以形成非连续的微观生物支架,会形成透明、透气、有弹性、防水的保护膜,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本研究中所纳入患者平均病程较短,明显短于既往国内外相关研究,导致本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对长病程痤疮瘢痕患者治疗效果,这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更多关注该联合疗法在长病程痤疮瘢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但本研究结果提示该联合疗法对于面部痤疮患者而言可在早期有效治疗凹陷性瘢痕,及早改善容貌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在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的治疗中使用微针治疗联合贻贝粘蛋白创面修复敷料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刺痛感和瘙痒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防止感染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9):583-588.

[2]解荣桂,朱相贡.果酸换肤、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优创硅酮敷料治疗痤疮瘢痕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5):14-18.

[3]赵文宇,化昊天,胡延申,等.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9):111-114.

[4]李露,王本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辅助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21(2):117-121.

[7]安文政,刘青,付文亮,等.贻贝黏附蛋白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2021,45(10):798-801.

[9]弓辰,夏成德,何素霞,等.基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的强脉冲光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序贯治疗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3,39(8):823-829.

[10]黄梦婷,付睿,张佩莲.点阵CO2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5):301-305.

[11]陈日新,裴理皓,许丛丛,等.重组贻贝粘蛋白在点阵CO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萎缩性瘢痕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7):11-14.

[13]孙顺霞,官莉,曾艳丽,等.中重度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2,21(5):1-5.

[14]李爱涛.黄金微针射频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9):111-114.

[17]李敏,魏文培,乔莎,等.重组贻贝粘蛋白的表征及功效评价[J].生物技术进展,2023,13(4):596-603.

[18]郝东,魏文培,周浩,等.重组贻贝粘蛋白Mfp-3P的制备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J].生物工程学报,2024,40(05):1498-1508.


基金资助: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技项目(编号:18PJ413);


文章来源:王雷,陈朗,雍雨,等.微针联合贻贝粘蛋白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08):115-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名称: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期刊人气:248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1293

国内刊号:11-5654/R

邮发代号:2-946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