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近年来,受到人口流动性增加和性观念改变的影响,我国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和继发性病例频发,尤其是在一些内陆省份[5]。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也使梅毒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38
0
尿毒性皮肤瘙痒(Uremic pruritus, UP)是尿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手臂、腹部、背部瘙痒为主要特征,调查显示,超过40%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中重度皮肤瘙痒,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危及生命安全,对比无皮肤瘙痒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合并中重度皮肤瘙痒的患者病死率高出17.0%。
32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皮疹衰退后的一种并发症。美国神经病学会认为,当带状疱疹病变完全消退,但患处的疼痛仍然存在,若疼痛持续1个月以内,为急性疼痛;若疼痛超过1个月而又少于3个月,为亚急性疼痛。
39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整个身体,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构成抵御外界致病因子的首要防线。皮肤具有多重功能,包括保护身体、参与汗液排放,以及感知冷热和压力等各种触觉刺激。创伤、热烧伤和外科切口等各种外部刺激都可能导致皮肤受损。随之而来的瘢痕不仅影响皮肤的外观,还可能导致皮肤功能的障碍,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63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皮肤炎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主要累及毛囊皮脂腺单位,常见于面部、胸部及上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区域。若痤疮皮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结节、囊肿、脓疱等,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在后期愈后过程中易留下瘢痕,这也是痤疮后常见的并发症。
27
黄褐斑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颜面部出现黄褐色色素沉着斑。病因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等。患者发病后常见颜面部黄褐色色素沉着斑,呈对称性分布,如未进行规范治疗,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该病治疗目标是使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皮损面积减小或消失。
41
增生性瘢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理状态,通常发生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特别是在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后[1]。这种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导致疼痛、瘙痒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增生性瘢痕的外观和症状,对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35
寻常型痤疮属于临床皮肤科常见疾病,常发于人体面部、胸部或背部等皮脂腺较多的肌肤部位,患者临床症状以局部粉刺、脓包、瘢痕为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结节或不同程度的皮脂过量等表现[1,2]。米诺环素胶囊为现阶段治疗本病的首要推荐药物,具有良好的脂质亲和力,可抑制脂质分泌,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改善患者痤疮病变组织。
75
湿疹的病因复杂,现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由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Th2)介导,血清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因子参与发生的变态反应。研究[6-8]证明,穴位埋线对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刺激星状神经节可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及IgE水平,而驷马穴埋线可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5的水平。
42
鸡眼是一种足部常见的皮肤疾病,是由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增厚[1],其特征为足底或足趾间皮肤表面角质层增厚硬化,呈向下锥状生长,并伴有疼痛感.治疗鸡眼的方法包括鸡眼膏贴敷、外用药物、液氮冷冻、激光及手术切除等多种方式.采用CO2激光治疗仪和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鸡眼的两种常用方法.
23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且发生于毛囊、皮囊腺的慢性皮肤炎性疾病,与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有关[1,2],以丘疹、粉刺、囊肿和结节等为主要表现,好发于面颊、前额、胸背等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本病病程缓慢,时轻时重,女性常在月经前出现周期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身心健康。
79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亦称特应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以病势缠绵、久治难瘥为特点,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干燥,可伴有细菌和真菌感染,严重者并发失眠、菌血症、疱疹、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高达25%,且逐年增高[1-2],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19
近年来, 秉持 “整体观念” “治标治本” 理念的中医 药在治疗湿疹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能整体调节患者体 质, 减少湿疹复发。 芩蒌清利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汤剂, 有着清热、 解毒、 祛湿、 止痒作用, 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皮 肤瘙痒、 红肿、 疼痛等症状[6⁃7], 。
37
梅毒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表现: 一期患者主要以轻度糜烂、溃疡、硬下痛等症状为临床表现,二期患者主要是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等症状为临床表现,由于梅毒具有病情扩散、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故临床及时诊治在患者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48
截至2022年,全球现存活3900万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同 时,随 着 艾 滋病 毒 抗逆 转 录病 毒 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覆盖面增大、有效性提高,感染者寿命延长,需要全生命周期治疗和健康管理。
34
影响因子:0.790
影响因子:1.498
影响因子:0.92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881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